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咸阳历史人物介绍5

咸阳历史人物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武启庠 ,道光末年~民国初年,字维周,号陵都,别号“镐胆先生”。润镇北村人。同治廪生。品学兼优,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兴学育才,热衷地方公益事业。以一介书生,挺身而出,具状弹劾贪赃枉法之酷吏、民贼之劣绅数十人之多。光绪二十五年(1899)8月,武向陕西总督端方控告淳化县令徐锡贪赃枉法,0,00穷苦百姓的10余条罪行,至光绪二十六年春结案,县令徐锡被撤职查办,民冤大伸。光绪二十六……[详细]
  王隆 字文山,东汉冯翊云阳(今本县)人。王莽执政,曾于宫廷为郎。后避难河西(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为窦融左护军。东汉建武中,为新汲县令(今河南扶沟县西南)。通诗赋,能文章,著诗赋铭书26篇。著有启蒙书《小学汉官篇》,记述汉代公卿内外的官职,社会影响广泛。此书已佚,今从东汉胡广的《汉官解诂》知其梗概。《后汉书·列传·文苑》有《王隆传》。……[详细]
  李大德(1905—1928) 原名张汉俊,又名张育顺。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人。李大德于民国13年(1924)考入西安农业职业学校学习,因其品学兼优,被选送黄埔军校学习,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民国16年(1927)1月,组织派李在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工作,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协助史可轩等人在西安筹备中山军事学校,任校总队第二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和中山军事学校撤离西安,李大德随……[详细]
  李兴运 陕西泾阳县人。1936年12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1年毕业于陕西仪祉农校,当年被分配至柞水,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岩寺区农技站主任、营盘林场负责人、营盘木材加工厂副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采矿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大西沟铅锌矿矿长兼党支部书记、柞水有色金属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系柞水县第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详细]
  任自斌 (1923~1984)曾用名任自立,陕西兴平人。1936年至1939年,因家境困难,半耕半读于本村小学。 1939年9月,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在泾阳县云阳镇经堂兄任戈白介绍,参加八路军,在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教导营三连当战士。1940年4月, 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和经济-,任自斌随连队转移到陕甘宁边区,在部队工厂生产肥皂、 香皂、被服等。同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照金镇大岩子经……[详细]
  尚自强(1915~1951)代名行健,陕西长武县人。兰州学院文学系毕业。解放前,任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宁陕侦防组长、十八绥靖工作督导组组长、四一防谍室主任,1948年任本县县长。在任期间-多起。本县1946年阴雨成灾,县政府呈文请赈,1949年批准拨发赈灾款600元,尚即派亲信持据前往省府(汉中)领回独吞;1948年,宁陕县人民-做军鞋200余双,9月,八十四师一连指导员携款来县,在城关派出所,军……[详细]
   罗沧海(1930~1954)陕西长武人。因家贫,只读过一年初小即辍学在家务农。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解放长武,为参军他跟随野战部队从长武走到旬邑马栏,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班长、连文化教员,参加了荔北、陕中等战役。立大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1949年11月,罗被选送到航空学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1950年10月学习期满,被分配到东北军区空……[详细]
   王德安(1897~1928)又名文俊。陕西乾州(今乾县)人。1921年11月,为反对列强召开的“太平洋会议”,西安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和--。王时在省立三中读书,是这次-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曾任学生会会长,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毕业后返回陕西,在西安私立敬业中学任教务主任,后又在私立乐道中学任校……[详细]
   吴鹏(1880~1916)字鲲化。陕西淳化人。任侠好义,思想激进,语多慷慨,时人以荆轲、高渐离比之。1911年西安起义时从军,任敢死队队长,随曹印侯驰骋东西战场。民国成立后,因不满时局,道服云游,后与党人在西安密议,参加“反袁(世凯)逐陆(建章)”的护法运动,曾参与四路义军相机举义计划的商定,后事泄与王绍文等一起在西安遇害。……[详细]
   杜守信(1893~1916)字友梅。陕西兴平人。1911年西安起义后奉命回兴平,促成兴平光复。民国成立后,入保定军官学校。愤恨袁世凯称帝,弃学回陕,同张渊、王绍文、南南轩等密谋讨袁,并赴省西各县发动,计划在兴平东关复豳园举事。因事泄被捕,凛然就义。……[详细]
  张渊(1868~1916)字深如。陕西兴平人。小时在本县私塾就读,后入三原正谊书院,常以天下为己任,鼓吹维新变法。任兴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监督多年,颇有建树。宣统元年(1909)到西安,任中等实业学堂监督。先后创办《兴平报》、西安《帝州报》(后改为《秦风日报》),鼓吹革命,影响颇大。并联络军界、学界有志之士,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西安起义时,率领实业学堂师生和陆军中学堂一部分师生,组织学生军,……[详细]
   张殿梅(1889~1911)陕西永寿人。清宣统三年(1911)赴省城西安求学,接受孙中山倡导的民主共和思想,积极参加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同年10月下旬西安光复后,被秦陇复汉军政府派回永寿,任务是宣传革命,组织民团,发动地方起义。张先到县城(今永平乡驻地)会见知县童锡笙,向其晓以民族大义,劝其“顺应潮流,举义抗逆”。童不相信“大清帝国”能够很快塌台,但碍于张系省城派回,又不愿与革命党人正面冲突……[详细]
   雷恒焱(1885~1912)原名恒贞,字坤山,亦作昆山。陕西礼泉人。少受塾师、他的姑夫张履元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西安陕西陆军小学堂读书,因“常以汉族不振,动于辞色”而被校方开除。复考入甘肃陆军小学堂,后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回陕。在校期间,他广交朋友,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熏陶,返回西安后又阅读了《总理小传》《民报》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书……[详细]
  白彦虎(1841~1882)回族。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一说陕西邠州,今彬县)人。幼年在清真寺读经、习武,曾在清军当兵,后回乡务农。同治元年(1862)五月,泾阳县地主团练杀戮城内回民,激起泾阳、三原两县回民愤怒,集聚围攻两县县城。白奋起加入义军,参加了围攻泾阳县城和攻打西安金胜寺、六村堡等战斗。二年(1863)九月,回民起义军在咸阳苏家沟(今属咸阳市渭城区)的据点被清军占领,白率领一部……[详细]
   张寒杉(1880~1969)名靖,字寒杉,亦作寒衫,号仲民,别号金筑村民、木鸡散人、传砚庵主人、梅影万树庵主人。陕西咸阳仪凤街(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去日本,先后在东京宏文师范、同文书院和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在日本,他结识了宋教仁,并经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宋之启发钻研史地,曾著有《碧澄楼史界拾遗录》,同时宣传反清革命,唤醒民众。后受孙中山委托,往南洋三马林(印尼三宝……[详细]
   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五岁发蒙,七岁起即读古诗、经史,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参加七县秀才统考,以第一名入选三原宏道学堂。四年修业期满,考试成绩仍名列第一,旋被西安府中学堂聘请为理化教习,又应邀在健本学堂兼任语文教员。清宣统二年(1910),经井勿幕、焦子静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西安光复后,秦陇复汉军政府大都督张凤翙任命他为乾州(今……[详细]
  高三(1812~1903)乳名红娃,又名宝童、明春,入武林后改为高占魁,号鹞子高三。陕西三原人。自幼从大哥习武,清道光十年(1830)拜三原县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圆净为师,被传与十八罗汉腿功,并于十七年(1837)被圆净荐往少林寺深造三年,学到了“心意拳”、“-拳”、“十字战拳”与棍术等武功。返家乡后,被父亲安排在县城自家开的鞋铺当掌柜。他无意经商,整天寻师访友,先后与陕西名拳师临潼“黑虎”邢三、潼关……[详细]
  刘古愚(1843~1903)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今属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从小喜爱读书,清咸丰八年(1858)入乡塾时已能“诸经成诵”。清同治四年(1865)应童子试,名列榜首。同年入关中书院,业师为翰林院编修黄彭年。九年(1870)肄业,先后在渭南、咸阳任教。清光绪元年(1875)参加陕西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落榜,从此绝意仕途,誓不为官,积极倡导并实践普及教育、培养人才……[详细]
   邢廷荚(1871~1901)字瑞生。陕西礼泉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举。后受业于味经书院刘古愚门下继续深造,与高又尼、张鹏一、王璜吉、曹骥观结成骊珠文社,精习-。二十一年(1895)刘古愚在味经书院特设时务斋,集书院有志于时务的学生40余名,邢名列其中,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和西方国家富强之道。他认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首应学习算学,遂“以算学为端”,刻苦钻研,写出了算学论著《借根衍元》,由……[详细]
   韩光琦(1894~1972)字威西。陕西兴平人。五岁丧父,母亲靠纺线织布持家,在艰难困苦中把他抚养成人。韩14岁考入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在校长张渊、教员南兆丰等人的教育与熏陶下,接受新思想。清宣统元年(1909)张渊在西安任实业学校校长,韩即随张入该校学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同盟会员联合新军、哥老会于10月22日在西安响应。韩参加了由学生编成的巡缉队,上街维持秩序。此后,他考入陕西省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