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济源历史人物介绍6

济源历史人物介绍6

更新时间:2023-12-30

  杜李,原名杜志良。1916年生,坡头乡寥坞村人。1935年在济源师范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济源党的特别支部宣传委员、代理特支书记等职,并在杜八联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1936年春,因叛徒出卖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年底赴西安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连医学院党委书记、大连市委副书记等职。……[详细]
  卢曙天,又名卢书田。1917年生,思礼乡思礼镇人。1932年参加共青团。1938年参加武山抗日自卫团,任团长。同年7月,率10名自卫团员赴邵原参加八路军,不久加人中国共产党。1947年转人地方,在太岳行署工商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计委电子计算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等职。1984年离休。……[详细]
  王立权,1916年生,承留乡曲阳村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在开封高中、开封师专、郑州师专、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任教和作党务、行政工作。协作编著和翻译的作品有《大洋洲岛国地理》、《河南地理》和《西南非洲及其人文问题》、《马拉维地图集》、《全球范围内的当务之急:土地管理》等。……[详细]
  翟明义,1916年生,邵原镇人。从小读私塾。1933年习医,刻苦自学,博览群书。1950年参加工作,1958年调河南省中医学院,历任省中医学院教授、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省中医研究所中医研究室副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省医学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咨询评议专业组成员等职。1980年任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出版的有《中医临床基础》、《中药……[详细]
  王乐天,又名王理泉。1916年生,邵原镇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加人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参谋、临训队队长、师巡视员,太行军区司令部队列科长,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司令部军务处长,十五军司令部军政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总参谋部作战部、军务部、装备部任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顾问等职。1984年2月离休。……[详细]
  吕英,原名吕和珠。1916年生,思礼乡范寺村人。早年就读于县一高、沁阳省立十三中和百泉省立高级师范学校。1937年人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决死队队员,八路军115师685团-干事,苏鲁豫支队政治部-科长,山东省金乡、鱼台县长,江苏省丰县县长、沛铜县委书记,冀鲁豫军区三分区九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省巩县、成皋县、南阳县县委书记,郑州市委宣传部长等……[详细]
  程跃吾,又名程远峥。1915年生,坡头乡佛涧村人。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杜八联抗日自卫团中队长。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支队政治处组织股长、指导员,杜八联区分委书记,中共济源县南县委宣传部长,河北武安区分委书记,武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武东县委代理书记,武安县县长,太行五专署副专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阳专区专员、安阳地委副书记、河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洛阳工学院党委书记等职。……[详细]
  王志强(1914.6~1996.8),回族,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八路军晋豫边区游击队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即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学习革命理论,历任民族学院班指导员、班主任。1941年他任回族西南民族区主任,民族学院注册室主任、党总支组织委员。1943年任延安大学民族学院人事秘书。1944年任三边教育处处长兼三边公学党总支……[详细]
  刘任道,字聘三。1913年生,邵原镇张凹村人。日军侵占济源后,积极参与组建抗日武装,任七区抗日十联队联队长。1943年1月,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率部起义,投奔八路军,任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福建。195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实业厅民政科长、器材供应处主任、地方工业管理处处长,南平造纸厂厂长,福建省轻工业厅金属材料局副局长、计划处副……[详细]
  段子俊,曾用名段玉明。1913年生,梨林乡大许村人。1930年参加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任省委、县委交通员。1932年,参加原大寨起义。同年秋,被党派往苏联留学,先人莫斯科列宁学校,后转人共产国际交通部主办的交通学校无线电工程大专班。1937年毕业,次年初回到延安。先后任-三局科长、厂长、处长及中央敌区工作会部长等职,负责中共与共产国际的机要和通讯联络。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授予上校工程师职称,先……[详细]
  史向生,又名史铸九、史定鼎,坡头乡马住村人。1912年生,1935年参加革命, 193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济源县委组织部长,杜八联区委书记,济源县委书记,沁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山西沁水、晋城县委书记,晋(城)阳(城)沁(水)3县工委书记,太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太行五地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豫西地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太岳四地委常委、伏牛山地委书记、豫西区党委秘……[详细]
  李达九,原名李兆奎,1912年生,辛庄乡尚庄人。1930年在济源师范加人共青团,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尚庄区分委委员等职。1938年参军,戎马生活几十年,从任分队长直至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78年离休。……[详细]
  苗迪青,中共党员,教授。1907年生,克井乡勋掌村人。1928~1933年留学于日本东京文理科大学。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先后在北京中国大学、北京东北大学、河南大学、陕西西北师范学院、重庆及南京政治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任教。现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顾问、上海自然博物馆顾问、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委员、政协上海市委员。著作有《矿物岩石学》、《地史学》、《矿物是怎样产生的》、《找矿和报矿》等。……[详细]
  杨伯笙(1910.12~1997.4),又名杨烈埙,号伯笙,曾用名巴生、巴山、南飞、李西民,济源市坡头镇槐树庄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7岁入私塾读书。县立高小毕业后,1926年考入开封私立黎明中学。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理学院预科,1932年转入化学系本科,在河大学习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向往革命。1933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1935年在开封参加一二·九-,当选河南大学……[详细]
  杨放之,又名吴敏。1908年生,轵城乡河合村人。1921年考人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5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总支委员和少共总支书记。1928年毕业后,到赤色职工国际东方部,任邓中夏秘书和翻译。次年,调海参威太平洋职工秘书处,任《太平洋工人》杂志中文版主编。1931年秋回国,长期从事党的宣传、新闻工作。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报委员会负责人、上海……[详细]
  李绪恺(1900~1985年),梨林乡程村人。1918年就读于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次年考人上海同济大学,专攻内燃机专业。1923年毕业后,先后在唐山启新水泥厂及太原西北实业公司任工程师。1931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进修,获特许工程师学位。1935年回国,先后任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工程师、第份一兵工厂厂长。1944年因病辞去厂长职务,任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员。解放后抱病返乡,靠亲友资助……[详细]
  孔少清(1921~1978年),原名孔宪泉。思礼乡三河寨人。早年曾在国民党军中从医。1949年7月,于陕西眉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六十三军野战医院工作。1951年,转业到济源县人民医院,任妇科医生。谦逊好学,精通医道,尽职尽责,深受群众爱戴。1973年,第一个把小切口结扎术引进济源,并热情地奔驰城乡,向兄弟医院传授技术,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贡献。1978年11月,连续处理4个难产病症,累得心……[详细]
  孔全(1898~1964年),女,承留乡安腰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她不惧风险掩护革命同志,许多八路军干部及县民主政府领导同志,如康润民、王富生、王杰等,常在她家吃、住,甚至女干部生小孩都在她家。她为他们做饭、洗衣、放哨,视同亲人。194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反奸除霸和土地改革中,人称老积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964年病逝。……[详细]
  李保和(1892~1962年),轵城乡南李庄人。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0年前后回国,在长沙福华汽车公司经营汽车配件,研究发明了用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可代替汽油发动机推动汽车前进。后在汉口开办煤气机制造厂,自任经理。抗日战争期间,在汽油缺乏的情况下,改装煤气机,继续运输。新中国建立后,李从美国回国。曾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工程师。1962年病逝于上海。……[详细]
  孙渊鸣(1911~1959年),原名孙竹泉,字渊鸣,化名关飞,亚桥乡伯王庄人。1932年在开封师范肄业,任济源师范体育、音乐、美术教师。1938年初任济源新华剧社编导,宣传抗日救国。同年4月参加晋豫边抗日游击支队,历任八路军新一旅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队长等职。1941年加人共产党。1943年任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抗日武装大队长。1944年秋调太岳第四专署任训练教育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