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仲振奎(1749~1811),字春龙,号云涧,别号红豆村樵、花史氏。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泰州人。《红楼梦传奇》的作者。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诗法杜甫,文宗苏轼,但科场失意,只是一名监生。除在扬州、海门等地做过幕僚外,一生潦倒。中年以后丧女亡妻,心境十分凄凉。好漫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十多个省,最后卒于广东。仲振奎一生写了15部传奇,除《红楼梦传奇》外,其余14种均未刊行,仅存自序。《红楼梦……[详细]
|
陈瑞(生卒年不详),字南唐。靖江靖城西门外陈家港人。清画家。出身于富绅之家。7岁时拜师学习书画,技艺日精,尤以绘画为佳。他绘画的特点是构思奇妙,笔墨潇洒,特别是泼墨山水,更是气势豪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陈瑞已在画界享有盛誉。为使自己的造诣更深,他决定走出家门,去增长见识。他先后游历了江苏的胜景和安徽、山东的名山大川。当他游历到北京时,正逢朝廷开书画科试士,陈瑞在友人的劝说下,决定前去应……[详细]
|
张兆潘(生卒年不详),号瑟若。泰兴市曲霞镇花园庄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廷试得中武状元,皇上选为侍卫。授予陕西宜君县参将,后升甘肃省中卫副将。调永昌奉命开发托克逊,监督垦殖,修建城垣,起造仓库,使荒漠的地区变成通市。提升兴汉总兵,调江西南昌。在官14年,训练严明,兵强马壮,经常巡视军营,并会同将官勘察广信府封禁山各要口,得到皇帝传令嘉奖。有一年,乐安县发生灾荒,民众赴县索赈,知县以作乱上……[详细]
|
缪沅(1673~1730),初名湘,字湘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出生。泰州人。为官有政绩。曾祖缪嵚,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布衣身份伏阙上疏,吁请蠲免泰州浮粮5000石,结果获准,为乡里敬重。缪沅自幼好学,博览诸子百家。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为会元,殿试一甲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康熙字典》、《子史精华》等书。康熙五十一年,缪沅任会试同考官,并至湖广视学。每到一处,必定与诸生……[详细]
|
俞瀔(生卒年不详),字锦泉,一字水文,号音隐。清初泰州名士。以廪生膺岁候选中书,著有《流香阁诗词》。俞瀔出身簪缨世家,筑有渔壮园,交游很广,冒襄、邓汉仪、黄云、孔尚任等都是座上常客。又精通音律,家中有一百余人的女乐部,常为宾客演奏歌舞,孔尚任称“俞君声伎甲江南”。俞瀔还率领乐部到扬州、兴化等地演剧,名噪江淮。俞梅(生卒年不详),瀔之次子,字师严,一字太羹。幼年即能作诗文,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详细]
|
季振宜(生卒年不详),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清代名臣、诗人。授浙江兰溪知县,处事敏捷果断。历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升广西道御史,颇有气略,屡次弹劾权要。大学士刘正宗专权欺罔,吏部尚书董延机巧饰蒙混,尚书马希纳、侍郎岳思泰等徇情袒庇,振宜先后列状,进行纠劾。经过察议得实,分别诏以革职等处分。其后巡抚山南盐政,几十次上 书弹劾赃官,高风亮节,尤为著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季振宜上疏请免扬属科派……[详细]
|
邓汉仪(1617~1689),字孝威,号旧山、旧山叟、旧山农、旧农、梅农、旧山梅农。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年生于苏州,明清之际迁居泰州。文史学者。19岁时为吴县生员,因病未参加乡试,入清后放弃举业。与龚鼎孳为至友,顺治十三年(1656年)曾跟随龚奉使至广东。康熙十八年(1679年),邓汉仪-入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作赋故意不用四六,因而未中。清廷授以中书,准备推荐入史馆,又以0须入侍奉力辞……[详细]
|
宫伟鏐(1611~1680),字紫阳,又字紫元,号组玄。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泰州人。学者。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宫氏世代为明朝官宦,宫伟鏐入清后不仕,以终养为理由两次辞却荐举,在岳墩下小西湖畔筑春雨草堂,著书自娱。宫伟鏐熟悉地方掌故,著有《庭闻州世说》6卷、《续庭闻州世说》1卷、《先进风格》1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参与纂修《泰州志》,写成志稿6卷,名《微……[详细]
|
唐志契(1579~1651),字玄生,又字敷五。明万历七年(1579年)出生。泰州人。山水画家,与弟志尹、侄日昌均以画著称,时人称为“三唐”。唐志契童年即爱好绘画,无师自学。后来常游览名山大川,经日坐卧观赏,因此画笔清远有元人遗风。传世作品有清顺治五年(1648年)所作《溪声图》扇面等。平生精研画学,认为“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对山水画技法,认为写枯树最难得苍古,还认……[详细]
|
朱一冯(生卒年不详),字非二。泰兴城人。明臣。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河南信阳知州,审讯讼狱,明而且敏。节省冗费杂役,更有利于民众。入朝为刑部郎中转兵部,主陕西乡试,任方武选郎中,公布规式,枢密政务为之一新,后升福建参政。当时荷兰人盘踞澎湖岛,不时来扰,闽人久受其害,朱一冯以参政兼福宁府知府,协助巡抚南居业,扼守金门,出奇计,焚敌舟,捕敌无数。荷兰人弃澎湖岛星夜逃去。福宁兵变,闭城……[详细]
|
凌儒(生卒年不详),子真卿,号海楼。泰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进士,授江西永丰县令。在永丰多有惠政,召拜为御史。初任御史时,首辅严嵩想利用边警构陷总督蓟辽右都御史王忬,命凌儒前往勘查。凌儒勘查后竭力为王忬申理,说:“白首筹边,谋实周于御圉。赤心为国,谊颇效于忘家。罪误不多,功勤可录。”直声闻于朝野。后出任巡盐御史,前往两浙。当时严嵩党羽鄢懋卿总理盐政,市权纳贿,将监司郡县吏看作下属,凌儒……[详细]
|
张羽(1467~1536),字凤举,号东田。泰兴人。明官吏。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出任淳安(今浙江淳安县)知县,性仁爱,好教化,施行政务以宽大公平著称;淳安县人胡尚书拱辰为立去思碑。后任海宁知县、江西道监察御史。武宗正德初年,张羽直言上 书弹劾刘瑾罪状,声振朝廷,不久调任云南巡抚。云南旧有银矿,太监私自开采,久为民害,他上 书朝廷勒令停止。当朝宰相杨一清的亲族犯法,他照样捉来依法治罪。……[详细]
|
徐蕃(1463~1530),字宣之,号北屏。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出生。泰州人。明贤臣。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乞养归家,后选为南京礼科给事中。明武宗嗣位,恢复孝宗时所裁汰的各种冗费,徐蕃等人力争不可,未被采纳。又上疏抨弹刘瑾,被逮捕械系至京,几乎受廷杖而死,削籍为民放还。刘瑾伏诛后,起用为江西参议,跟从都御史陈金讨平东乡寇敌。后又任浙江提学副使、都御史等职。任都御史时巡抚郧、襄,清查得……[详细]
|
翟善(生卒年不详),字敬甫。泰兴人。吏部尚书。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被选入国子监,授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后相继任员外郎、吏部侍郎、代理尚书、尚书。他曾仿效唐代《六典》,把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各机构设官分职的制度,编集成《诸司职掌》10卷,由朝廷颁文公布中外。随后又制定颁发“吏考满给由法”,定期选拔优秀胥吏充任司、卫、府、县诸官。翟善精通经学,奏对颇合皇帝心意。皇帝曾打算让工部为翟善在家乡营造……[详细]
|
陈珪(1335~1419),泰州海陵人。朱元璋麾下将领。他出身渔民,年轻时便追随朱元璋起义,屡积战功。明洪武初年,随大将军徐达平定中原,授龙虎卫百户,改燕山中护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跟从燕王朱棣出塞为前锋,擒获元太尉乃儿不花,晋升副千户。建文元年(1399年)又跟从燕王起兵“靖难”,攻夺九门,征讨雄县、漠州、真定、永平,升本卫指挥,又攻大宁、兔儿山、杨村、通州等地,辅助世子居守,累迁为都……[详细]
|
茅(1349~1402),字大方。泰兴城人。明代学者。明洪武三年(1370年),授泰兴训导。洪武帝召见他时,对答如流,帝很满意,提升他为秦王府长史,并以董仲舒作江都王相之往事来勉励他。茅为昭彰帝训,表明自己遵守董仲舒正谊明道的志愿,把自己的住宅标名为“希董”。侍讲学士方孝孺为其撰《希董堂记》。洪武二十九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惠帝建文元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兼吏部左侍郎。后来燕王发兵作难,驸马都尉梅殷镇……[详细]
|
周麟之(1117~1163),字茂振。约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出生。泰州海陵人。南宋使臣,吏部尚书。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再中博学宏词科,授宣州教授,未赴任,又授太学录,擢升为中书舍人,出为徽州通判。次年召对,授著作兼礼部郎、翰林学士。周麟之学识宏富,辞令得体。绍兴二十九年宋显仁太后去世,受命为奉表哀谢使,出使金国。出使期间,不亢不卑,令金人敬重,为之加礼。回国后受宋高宗嘉……[详细]
|
姜仁惠(984~1056),字公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出生。泰州海陵人。乐善博施的富豪。少年时家世寒微,发愤道:“大丈夫既不能以笔砚起家,非射利聚财无以发身。”向亲友告贷,借钱一缗,从事贩运买卖。辛勤近二十年,积下资财数十万,成为声闻一方的富豪。姜仁惠聪敏有机变,又善于用人,后来不出里门就可以坐获四方之利。发迹后乐善博施,每年冬季必制作寒衣广为施舍,亲族中的鳏寡孤独一概收养抚恤,修建佛寺、……[详细]
|
高凤英(1925~1947),女。出生在泰县(今属泰州市)的一个渔民家庭。烈士。7岁开始学撑船下网,练得一身好水性。民国32年(1943年)结婚,丈夫外出拉车,婆母乞讨,她打短工,生活极端贫困。次年参加革命,斗恶霸,搞清算。不久,任双堡乡妇女主任。民国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在紫石县曲北区斗争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率先表示斗争到底的决心。8月,在反击敌人抢粮的斗争中,冲在队伍最前头,蹚水……[详细]
|
王倬(1915~1947),靖江新丰乡新跃村人。烈士。日军侵华,上海沦陷后,他在家乡创办了“村际联防”武装,组织巡逻看夜,保护地方安全。不久,他被荐任为惜字乡乡长。新四军东进后,他自筹资金,腾出自家房屋,创办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员。他对贫苦农民子弟实行免费入学,并常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饭食。在减租减息运动中,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对大家宣布:凡租种他家土地有子女参军者,全部免交地租。民国33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