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北 > 衡水历史人物介绍15

衡水历史人物介绍15

更新时间:2023-12-30

崔玄暐 [] 唐朝宰相 (639706)
  崔玄暐(639年-706年),原名毕(一作晔),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崔玄暐出身于博陵崔氏,早年曾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后升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705年(神龙元年),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博陵郡王,出任益州长史。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详细]
杜景俭 [] 唐朝宰相 (?~700)
  杜景俭(?-700),唐代武则天时期冀州武邑人。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详细]
李安期 [西周] 唐朝宰相
  李安期〔公元?年至六七o年左右〕字不详,定州安平人,李百药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初年。幼聪辩,七岁能属文。隋大业末,父贬桂州,行至太湖,遇盗,将加以刃。安期跪泣请代,盗哀释之。唐贞观初,累转符玺郎。预修晋书成,除主客员外郎。高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又与李义府等于武德殿内修书,再转黄门侍郎。龙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参知军国。上有事太山,诏安期为朝觐坛碑文。安期前后三为选部,颇有时誉。寻检校东台……[详细]
李义府 [] 唐朝宰相 (614666)
  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李义府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书令,进爵河间郡公。他出身微贱,虽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详细]
高季辅 [] 唐朝宰相 (596654)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封蓚县公,后又任侍中,加太子少保。永徽四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详细]
封德彝 [] 唐朝宰相 (568627)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封德彝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详细]
李昉 [] 宋朝宰相 (925996)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详细]
高适 [] 边塞四诗人 (704765)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详细]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详细]
冯跋 [南北朝] 北燕皇帝,北燕文成帝 (?~430)
  冯跋《中国历代帝王录》载记:“文成帝,名冯跋(公元?~430年),字文起。原为中卫将军。高云被离班等杀死后,他杀离班而自立天王,在位22年。弟冯弘入宫杀冯跋妾宋氏,冯跋受惊而死,葬于长谷陵。”(今西官营馒头沟)冯跋,汉族,长乐郡信都(今河北省冀县)人。祖上因避乱迁居上党。父冯安在西燕时任将军。西燕灭亡,冯跋迁居和龙长谷。慕容宝时为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冯跋遭猜忌而带着子弟逃匿山泽。后乘慕容熙出城……[详细]
冯弘 [南北朝] 北燕昭成帝 (?~436)
  冯弘《中国历代帝王录》载记:“昭成帝,名冯弘(公元?~436年),字文通。北燕文成帝冯跋少弟(实是三弟)。冯跋惊死后,他杀太子而立为帝,在位6年。北燕被北魏攻灭,他逃奔高丽被杀,葬处不明。”冯弘,冯跋在位时,他官至骠骑大将军。冯跋于公元430年9月惊死后,他杀太子冯翼,于同月自立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兴”。冯跋的太子冯翼被杀,冯跋另有两个儿子逃奔了北魏,冯家0,冯弘失去了众望,势力大衰,北魏趁机……[详细]
冯素弗 [] (?~415)
  冯素弗(?-415年),汉族,长乐信都(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宗室、大臣。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兄。官至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等,封辽西公。冯素弗慷慨有大志,姿貌魁伟,雄杰不群,任侠放荡,不修小节。北燕事业,素弗居功厥伟。初为京尹,及镇营丘,百姓歌颂。及为宰辅,谦虚恭慎,非礼不动。虽厮养之贱,皆与之抗礼。车服屋宇,务于俭约,修己率下,百僚惮之。论者归其有宰衡之度。太……[详细]
  杨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有了自己的铺子……[详细]
  王任重(1917-1992)中国0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曾给予光荣称号:华北第一才子。直隶(今河北)景县王瞳人。 1917年1月,王任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冬,王任重在景县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国0地下组织,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1933年加入中国0。曾任0景县县委委员。 1938年后,任0冀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南五地委书记,冀南区委……[详细]
   周文乐周文乐(1923年-1985年),武强县周家窝村人。0党员。 周文乐15岁时因生活所迫辍学,到东北学做木工。民国36年(1947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历任战士、给养员、连长等职,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955年,部队安排其转业北京工作,但他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毅然要求复员回原籍务农。回村不久,即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在1956年抗洪斗争中,他顶住家庭压力,带头把父母的寿材……[详细]
  • 王玉坤
  王玉坤(1913年-1984年),劳动模范。直隶(今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0。1954年秋,王玉坤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春,整社干部按照部分富裕中农意见将大社划为小社。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3户贫农和另3户中农划为一个社,王玉坤任社长。时间不久,那些富裕中农又闹退社。王玉坤经再三劝解仍不起作用,遂召集小其、小庞开会,对他俩说:“党告诉我,要大家富裕,自己富裕,……[详细]
  • 杨寿山
  杨寿山为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创建全聚德。杨在十多岁时进京谋生,在前门大街摆鸭子摊,后买下一家名为“得聚全”的杂货铺,并改为“全聚德”烤鸭挂炉铺,因杨寿山字全仁,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后经翻修,扩大到两层二十多个单间,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进餐,并改名为“全聚德烤鸭店”。该店以烤鸭为主,鸭杂为辅,由于风味独特,很快誉满京城,并发展到现在。 1999年1月16日,《……[详细]
魏廷珍 [] (?~1756)
  • 魏廷珍
  魏廷珍(?—1756),字君璧,清景州(今景县)人。从师李文贞、梅定久学习《算法九章》、《三角之学》以及天文、地理、河渠、乐律、尽得其奥秘。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会试高中,以探花授编修,校对《周易》、《性理》诸书。五十九年(1720年)主试江南,生日讲官、正詹事、内阁学士。历任湖南、安徽、湖北三省巡抚,兵部尚书,总督两江,总督漕运,两授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他管两淮盐课时,查知……[详细]
  • 周世选
   周世选(1531年-1606年),字文贤,号卫阳,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大坛村人。约明神宗万历三年前后在世。幼年家贫,靠苦读成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出高拱之门,以不受指嗾被斥。初于刑部实习,后任常州府推官,有案亲自裁决,明断之誉闻于朝廷。后任南京兵部尚书。周亲临海上巡防,并指挥常州郡传檄拒敌,大破入侵日本倭寇。后仍倭患不息,周一面谨防,一面上疏朝廷,条陈御敌建议。其弟子为其作传称:“……[详细]
  • 李洛能
  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河北深县人。从小喜爱武术,聪颖好学,闻名师即求教益,所以中年即具有深厚的武术造诣。精益求精,为了探求武术真谛,以卖艺遍游全国寻访高师。 李洛能先生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 经商山西太谷期间, 慕祁县戴家心意拳之名,遂往拜学于戴龙邦先生,精心练习,十年大成。艺成后开始悟化传授此术,并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