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北 > 衡水历史人物介绍14

衡水历史人物介绍14

更新时间:2023-12-30

牛继志 [] 文状元
  牛继志中状元后,除授翰林国史院翰林修撰,依例为承务郎。到至正十五年,牛继志历任承事郎、太府监、右藏库使三宝奴。牛继志曾自为碑记,南安路道源书院山长黄异为他书丹,以八分书写。背面字迹已不可视,但可查的尚有十五年以前的记载。其余事迹失考。 ……[详细]
邳彤 [] 惟一的一个皇封药王
  邳彤,字伟君,汉族,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冀州市旧城)人 。王莽政权时期邳彤担任和成卒正。刘玄称帝后任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坚守,以待刘秀。此后随刘秀平定天下,历任和成太守、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先后受封为武义侯、灵寿侯。公元30年(建武六年),邳彤病逝。在河北安国一带的传说中。邳彤被称为“药王”。早期经历邳彤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邳吉曾经担任过辽西郡的太守,邳彤在王莽新朝时期担任了和成(……[详细]
  唐信都武强人,字文威,号无为子。屡试不第。后历官侍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棨著有《北里志》一卷,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孙光宪以为棨意在讥当时宰相卢携。……[详细]
  杜奕,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贞元时人。……[详细]
  贾弇,唐代长乐(今河北冀县)人,登大历进士第,为校书郎。……[详细]
  崔瓘,字汝器,博陵人也。以士行闻,莅职清谨。累迁至澧州刺史,下车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居二年,风化大行,-襁负而至,增户数万。有司以闻,优诏特加五阶,至银青光禄大夫,以甄能政。迁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瓘到官,政在简肃,恭守礼法。将吏自经时艰,久不奉法,多不便之。大历五年四月,会月给粮储,兵马使臧玠与判官达奚觏忿争,觏曰:“今幸无事。”玠曰:“有事何逃?”厉色而去。是夜,玠遂……[详细]
  崔澹,字知之,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官吏、诗人。父崔玙,兄弟八人并显贵,时谓崔氏八龙。大中十三年登第,终吏部侍郎。……[详细]
  张希复[生卒年不详],-张荐之子,字善继,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一作镇州常山(今河北正定)人。登进士第。武宗会昌三年(八四三),与段成式同官于秘书省。后官河南府士曹、集贤校理学士、员外郎。事迹据《樊川文集》卷七《牛公墓志铭并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旧唐书》卷一四九《张荐传》、《太平广记》卷一八二《许道敏》。……[详细]
  张荐[唐](公元七四四年至八o四年)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张鷟之孙。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二十年,年六十一岁。敏锐有文辞,专治周官、左氏春秋,占对详辨,为颜真卿叹赏。大历中,李涵荐任史官。代宗、德宗时,充史馆修撰,为裴延龄所忌。三使回纥、回鹘、吐蕃,累宫御史中丞。卒,谥宪。荐著有文集三十卷,及灵怪集二卷,《新唐书艺文志》并行于世。……[详细]
  贾棱,长乐(今河北冀县)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壬申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二十三人。其中有韩愈、欧阳詹、崔群、庾承宣等,皆当时才子,人称龙虎榜。考官:兵部侍郎陆贽。试题为《明水赋》和《御沟新柳诗》。贾稜中状元后入仕,官至大理评事。喜诗文。《全唐文》存其《明水赋》一篇。《全唐诗》存其《御沟新柳诗》一首。……[详细]
  字硕夫。渤海蓨(河北景县)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唐文宗大和年间任右拾遗。唐武宗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历礼部、吏部侍郎,封渤海县男。拜平卢、兴元节度使,为左散骑常侍。大中十一年(857)拜太常卿,出任淄青节度使,卒于尚书右仆射任上。封敖“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新唐书》卷177)。以文才为李德裕所器重,故屡次得到荐拔羑。武宗……[详细]
张又新 [] 唐朝诗人
  张又新 [唐](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历左右补阙、广陵从事。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详细]
  崔膺,博陵人。张建封爱其才,以为客。诗二首。……[详细]
崔远 [] 唐朝宰相 (?~905)
  崔远(?—905),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河中节度使崔玙孙子,崔珙侄子,崔澹的儿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登第,大顺初以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正拜中书舍人。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转户部侍郎博陵县男,转兵部,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天祐初从昭宗东迁洛阳,罢相守仆射。二年(公元905年),柳璨希朱全忠旨,贬白州长史,被杀於白马驿。 ……[详细]
崔珙 [] 唐朝宰相
  崔珙,博陵安平人。诗人祖懿。父颋,贞元初进士登第。元和初累官至少府监。四年,出为同州刺史,卒。颋有子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汉之荀氏,外称“八龙”。人物生平长曰琯,贞元十八年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释褐诸侯府,入朝为尚书郎。太和初,累迁给事中,宣慰幽州称旨。俄而兴元兵乱,杀李绛,命琯平乱褒中,三军寂然从命。使还,改工部侍郎。四年冬,拜京兆尹。五年四月,改尚书右丞。六年十二月,出为江陵尹、御史大夫、荆南……[详细]
高郢 [] 唐朝宰相 (740811)
  高郢(740-811),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天宝末,盗据京邑,父伯祥先为好畤尉,抵贼禁,将加极刑。郢时年十五,被发解衣,请代其父,贼党义之,乃俱释。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书记。子仪尝怒从事张昙,奏杀之;郢极言争救,忤子仪旨,奏贬猗氏丞。李怀光节制邠宁,奏……[详细]
崔造 [] 唐朝宰相 (737787)
  崔造(737-787),字玄宰,唐朝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官职为左司员外郎。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闻难作,驰檄邻州,请齐举义兵,遂调发所部,得二千人,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详细]
  崔纵,唐代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历任蓝田令、汴西水陆运、两税、盐铁等使。讨魏博田悦时,他输送粮食,使军队供应不缺。贞元时,为河南尹,又引伊、洛水灌溉高地,时人称便。后为太常卿。卒年六十二。旧唐书《崔纵传》子纵,初以廕补协律郎,三迁为监察御史。诏择令长于台省,除蓝田令,宽明勤干,德化大行,县人为之立碑颂德。转京兆府司录,累迁金部员外郎。以父贬道州刺史,弃官就养。丁父忧,终制,六迁大理卿、兼御史中丞……[详细]
崔涣 [] 唐朝宰相 (707769)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崔涣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 ,早年曾任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时拜相,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奉命辅佐唐肃宗,又被授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至德二年(757年),被罢为余杭太守。此后,崔涣历任正议大夫、太子宾客、大理寺卿、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大历三年(768年),担任税地青苗钱物使,因……[详细]
刘幽求 [] 唐朝宰相 (655715)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