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梁广(1909~1990),又名洪林。广东省新兴县人。因家贫,11 岁即往广州(后到香港)当学徒。民国年()参加省港大-,是船艺工会宣传干事,负责与省港-14 1925 委员会宣传部联系工作,领取和散发标语和传单。1927 年4 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8 年,当选为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后来因有新的任务没有去莫斯科出席会议,改由邝壁清参加。1929 年梁广在美国邮船上工作了一年,任上海至……[详细]
|
邓发,又名邓元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城西石塘村(现为邓发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只受过小学教育。1921年,邓发为家庭生活所迫,到广州当杂工,后在香港太古船坞和外国轮船上当工人,参加了海员工会。1925年,邓发参加了威震中外的省港大-,任-委员会纠察队队长,宣传队小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邓发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青年工作队队长,负责支援北……[详细]
|
蒋明元 (1938~)笔名马阳。广东罗定人,生于马来西亚。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福建华侨大学中文系。1961年从新加坡回国,1968年在军垦农场锻炼。1969年后历任中学教员、副校长,罗定县侨联会主席,《华夏》杂志主编。副编审。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省归侨作家联谊会副会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民……[详细]
|
蔡绍芝 会计师。女,1932年7月出生,广东罗定人。中-员,民革成员。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任民革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任(副厅级),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省妇女人才促进会副会长。在长期的工作中曾多次受到奖励,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特别是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后,在参政议政、促进祖国统一以及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详细]
|
傅廷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傅廷栋(1938.9.9-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广东省郁南。1965年华中农学院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原西德合作油菜研究。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首任中国理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波里马油菜胞质不育类型,并进行系统研究,到1994年,国外育成、注册的12油菜三系0,就有9个是利用他的波里马不育材料育成的。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型油菜自交……[详细]
|
谭朗昭于一九一三年在罗定县附城谭屋岗出生。 一九三八年夏天,日寇铁蹄将践踏华南,其时中山大学首先迁校到罗定,在此期间,他与黄焕秋同志一同抗宣传抗日工作,并成立“青年抗敌救国同志会”、“读书会”、“晨呼队”,发动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2月,由广州迁来罗定各校的中山大学同学成立“中山大学三罗同学会”,选举黄焕秋、俞福亲、谭朗昭、焦寿卿、陈本昌为同学会的负责人,这五人组成编委会,负责……[详细]
|
李友庄,广东罗定县人。1936年起任国民党驻汕一五七师九四○团长。1938年1月驻防潮汕。6月,日军侵占闽粤咽喉南澳岛,是为占领广东的第一个县,妄图据此犯我华南。驻汕最高军事长官、爱国将领黄涛师长决定收复南澳。团长李友庄奉命开进与南澳隔海相望的海山岛黄隆乡,用无线电报话机指挥由营长吴耀波为总指挥的义勇军赴南澳对日作战。7月14日晚,李团长对首批渡海先锋队官兵训了话。17日,收复了南澳县城,广东军……[详细]
|
彭佐煕 彭佐熙(1900—1986),字民雍,罗定县生江区双脉乡双脉村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是年冬,彭升任五五七团上校团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翌年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立战功。1938年秋,升任九十三师二七九旅少将旅长,率部与日军血战多次,所部损失惨重,奉调撤回湖南衡山整补。后升任九十三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以奇兵突袭,击溃……[详细]
|
谭启秀(1892—1949),罗定县黎少区龙九村人。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7日,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吴淞要塞,击毁炮台。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潜逃,蔡廷锴令谭启秀兼任要塞司令,谭即日上任,竭力整顿炮合防务,坚决抗击日军。2月中旬以后,日本军舰10余艘、飞机10余架向吴淞炮台轮番攻击和轰炸,以掩护步兵登陆,均被击退。至3月3日停战,……[详细]
|
李冠那(1901—1937),罗定县素龙区龙税乡人。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工科。同年10月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第二军教导师一团任队长(连级)。期间,与著名共产党员人-、聂荣臻等人交往密切。抗战前夕,升至一五六师少校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要求领兵作战。后来奉调到一五六师九三二团,先后任中校团副、代理团长。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五六师奉调镇江抗日前线。同年12……[详细]
|
区寿年(1902—1957),字介眉,罗定县罗镜墟人。 1931年夏天,十九路军增编第七十八师,区寿年被委任为中将师长。1932年1月下旬,七十八师布防于京沪铁路沿线的吴淞、宝山、虹桥及漕河泾等地。日军在上海不断制造事端,甚至提出要中国驻军撤退15公里。国民政府屈从,派何应钦赴上海要七十八师撤出南翔一带。区寿年极力反对,表示如要撤退,宁可辞职回家。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向闸北、虹口、杨树……[详细]
|
谭冬菁,1903-1988,广东罗定县罗城镇细坑人。1920年考入广东广雅中学,1924年毕业,后考入-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大学,1924年由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选为他的秘书。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至1929年参加“秋收起义”,1933年参加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后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司令部秘书,1940年参加蔡廷锴的二十六集团……[详细]
|
林一元,1906年3月15日生,广东省罗定市素龙镇龙税乡人。1926年7月,林一元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任某团政治指导员。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任叶挺十一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1932年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日,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驻粤办事处中校主任。1933年参加十九路军发动的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随廖磊二十一集团军进入大别山开展抗战工作……[详细]
|
黄俊英,1936年生,祖籍广东罗定。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和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黄俊英自幼喜欢广东戏曲,16岁开始从艺,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具有深厚的曲艺功底。1958年黄俊英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接触到北方的相声艺术,被其深深吸引而立志把北方……[详细]
|
陈佛智,他的先辈是鄢陵人,他父亲为梁新、石二州刺史,落籍居泷水世袭-郡公。陈佛智初为罗州(广东廉江)刺史。陈朝光大初年(567年)任南靖太守。太建年间(569_592)任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攻入建康,陈后主降隋,陈朝宣告灭亡。然而,控制着西江流域的陈佛智不愿归隋。开皇十年(590年),朝廷在岭南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详细]
|
沈光汉 (1899-1972),字无畏,国民党将领。历任粤军军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之团长、第二独立旅旅长、第六十师第一一九旅旅长、第六十师师长等,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失败后退出军界。抗战时期,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胜利后,任国大代表。1949年后定居香港并在此病逝。沈光汉,早年曾入粤军第一师军官补习训练班受训。民国十四年(1925)由蔡廷锴推荐,任粤……[详细]
|
陈法念南北朝梁朝人,是萧衍皇帝的重臣,祖籍鄢陵,徙居开阳乡(今罗太盆地)。陈法念为新、石二州刺史,封-郡公。新州即今之新兴县,石州今广东省郁南县广西苍梧县一带。-郡在今越南北部。)后为地方俚僚土著拥戴,推为大酋长。后陈氏家族成为珠江南江流域最大的望族。义训溪峒南北朝时的罗定,还是“百越”后代俚、僚族居住的地方,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社会还是很落……[详细]
|
陈章:(1902~1948年),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字戎光,罗定县围底区杨村人。曾入广东省立第八中学。1921年考入福建军官学校炮兵科,后毕业于广东讲武堂。1923年后在陈济棠部下历任连、营长,第五十九师第二三五团团长。1931年5月调第二师第二团团长,7月改任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二旅旅长,参加“围剿”红军。后改任第一集团军第五十九师第一五二旅旅长。1935年任余汉谋部第二师副师长。1936年2月1……[详细]
|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广东新军当兵。民国8年(1919年),在肇军陈铭枢营当排长。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参加北伐,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四一二”政变后,任第十一军第十师师长。民国16年8月1日,曾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不久,脱离转投南京中央政府,恢复第十一军番号,仍任该军第十师师长。民国19年,所率第……[详细]
|
陈行范:唐朝初期泷州人(今广东罗定市),“春、泷等州獠首领”,是当地僚族酋长。任泷州刺史、澄州刺史等。开元十六年时,岭南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大叛乱,这次叛军的领袖是泷州(罗定)的刺史陈行范。泷州是广东西部地区,而在有的史书上陈行范又被写作了“泷州蛮”,因此也许他是当地的土官也不一定。和他一起叛乱的还有何游鲁和冯辚。陈行范在攻破了岭南地区四十多个州县后自称天子,而何游鲁与冯辚则成为了定国大将军和南越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