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云浮历史人物介绍3

云浮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邓秀英(1914—1985年),女,平台镇人。民国12年(1923年)由父母许配给古勉洲埌村徐昌梅为妻,生育有两个女儿。后来,丈夫辞世。1951年9月,被选为洲埌村农民协会会长,带领村民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同时,发动群众改造当地新塘面至顺真一带26.67公顷的深湴低产田,改“挣稿禾”(春季插植一次,夏、秋两次收成,学名叫“再生稻”,俗称“懒佬禾”)为双造插植,年亩产从150公斤增到300公……[详细]
  卢鉴明(1905—1984年),桂圩镇人。民国19年(1930年)在广东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化学工业研究所助教。民国27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广州,卢回到家乡。同年12月,任桂圩抗日先锋队副队长。民国29年(1940年)得到乡长李光汉支持,集股成立振民实业公司,李任董事长,卢任厂长兼工程师。当年公司所产酒精纯度达96—98度。卢兴办地方工业业绩,受到县人称赞,被推举为县临时参议……[详细]
  刘俊英(1916—1983年),桂圩镇人。民国28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都城镇党支部书记;民国29年(1940年)担任西江特委地下交通联络站站长;民国33年(1944年)任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突击队指导员兼情报组组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郁南党组织交通联络负责人、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刘俊英先后任中共郁南县委委员、军管会财经科长,县政府财委副主任,县税务……[详细]
  韦鼎基(1894—1983年),字植三,桂圩镇人。出身医药世家,15岁在其祖父及父亲的指导下,先攻读中医小四经典(即《医学心悟》、《濒湖四言脉诀》、《药性总赋》、《汤头歌诀》)。后由其父韦士冠讲授《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和《神农本草经》等医籍经典。民国初年,在梧州参加中医师执业会试时,即以典籍娴熟、论证分明、答卷优秀而领牌正式行医。民国28年(1939年),梧州霍乱流行,病者甚众,凭……[详细]
  蔡朝焜1902—1937),郁南县千官镇双龙村人。民国16年(1927)春,投考国民革命军教导队,结业后派往第十师特务营任中尉排长。民国19年,被提升为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四0团一连上尉连长。民国21年(1932)1月,“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朝焜在大场防守战中,身负重伤,被授予二等军功勋章,并提升为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四0团一营少校营长。淞沪抗战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对中共红军作战。民国22年……[详细]
  叶秀初(1864—1945)原名松元,号以行,人皆呼秀初先生,宋桂人。在连滩悬壶60余年,已是四代相传。他11岁开始随乃父叶启华,,日间见习望、问、闻、切,并 脉象及论证施治之理,夜读医书至更深。15岁起,熟读药性汤头,练习处方。19岁起,独立治病。直至1944年连滩沦陷,走避不及,被日军打伤,卷洗回乡,一代名医从此殒落。叶秀初特长有“三”闻世,主要成就在中医。连滩纵横数十里无不知之,东西两坝、上……[详细]
  叶渭东(1883~1934年),原名锡丰,郁南县宋桂镇大秧地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考入两广优级师范选科,后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本科。民国3年(1914年)毕业回乡,受命筹建云浮县立中学,11月7日任校长。民国9年,辞去校长职务,任西区联防民团总局局长,先后率民团捣毁红豆乡状元窿和高村乡金子窝等地匪穴,使七乡的匪患渐平息。民国12年,任云浮县长,上任一个多月后,调升北江太平关监督和广……[详细]
  唐章(1911—1984),广东省香山唐家(今属珠海市)人,1937年1月在香港参加抗日救国会,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西江地区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任中共高要县工委组织部长、广宁县委书记。1940年7月任罗定、云浮、郁南三县中心县委书记。1944年后,历任中共西江临时工委、粤中区委、西江区委、华南分局海委委员,三罗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政委,西江支前司令部副政委。……[详细]
  谭丕桓(1912—1997),广西玉林市谭屋村人。1935年,在广州参加“一三·九”抗日爱国-。1936年1月参加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救国五人团”。1936年下半年转入广东襄勤商学院读书。1938年11月,随广州抗先队转移到广宁、四会、三水等地。先后任中共广宁县委宣传部长、中共四会县委书记,1940年3月任中共西江特委秘书。1941年后,曾在三水、广宁、四会一带负责党的领导工作。1945年10月,任……[详细]
  岑之豹(生卒年不详),字子文,号居云,郁南县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第二年中进士,任南京江阴知县。到任后,认真查处官吏贪婪,减轻乡民粮赋和募役。一个权势显赫的朝官的儿子犯法,岑之豺经过调查了解实情后,便责成其送子伏法。该朝官曾三次讨情,但之豹不畏权势,坚持以法惩处。于是,之豹被罢官,隐居于番禺二山之间,不曾再出仕,著有《经秘旨》和《草堂集》流传于世。……[详细]
  卢月樵(1878—1951)郁南县桂圩镇人。清光绪四年(戌寅 )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年六(1904)与龙岗村梅修阁,李朗山、罗顺蓝桂顺等结伴留学日本。到了日本,他学医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学成回国。回国后,先在上海开设西医诊所,兼任上海光华医院药剂师。民国改元(1912)才回广州,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医药研究会。翠年,返回家乡桂圩开业行医,民国13年(1924)由于军阀混战,盗贼横行,土……[详细]
  吴树文,都城镇富窝村人。16岁开始在都城做店员。抗日战争前后至解放战争期间在都城经商,支持中共地下党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树文在都城开市“又生行”,家住今四一八路119号和21号。当时,吴树文的儿子吴耀枢于1938年已参加荛。渐而中共郁南党组织亦假借吴家为掩护进行活动。当时正是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0时期,容留共产党被认为弥天大祸的事。但吴树文没有为此而恐惧,反而以主人身份宰鸡杀鸭款待耀枢的“……[详细]
  谢鸿(1902~1985),字翼汉,郁南县人。生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法国巴黎大学数学系毕业,法国都鲁斯大学法科经济学博士。回国后曾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兼军法政班及高炮营数学教官。1936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四分校数学教官。1937年任法商学院教授。1939年到曲江任仲元中学任教导主任。1940年任广东省财政厅整理税务委员。1942年到桂林任广西省合作金库研究室主任。1944年任郁……[详细]
  冯鉴泉 (1904~1949)郁南县宋桂车岗高坎村人,家境清贫,到12岁时,仍无法上学读书。 1947年2月,冯鉴泉负责云浮两县交叉联络点的联络任务,后担任联络站站长职务。从此,他的家成为游击队出入、落脚的联络点。他通过这个联络点搜集了解情况。当时由冯带路护送至罗定金鸡或其他游击区的同志较多,有参军的知识青年,有伤病员,有从香港回来的如张毅夫妇、波仔、何娟等人,还有三罗的唐章、李镇靖、麦长龙、黎百……[详细]
  周文焯(1908.11—1992.11),连城(今宝珠镇)人。1938年,周在本县连城小学任教师期间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8年1月至12月,领导了连城起义,并参加解放郁南游击战争。建国后,担任郁南二区、三区区长,河口示范农场副场长,十二岭畜牧场场长,县林业局局长等职。1983年10月离休。周文焯是郁南重建党组织的第一批中共党员。1938年12月建立“郁南青年……[详细]
  叶颖基(1911-1993), 男,别字君明,本县宋桂镇人。23岁于广州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成绩优异,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常务委员,参加省会学生抗日运动,崭露头角。后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法学系转政治系。27岁参加中国国民党,历任韶关市党部执行委员,市青年团干事长,市临时参议会副会长。获国民党中央提名当选为第一届-代表,出席南京第一次大会。出任广州绥靖公署西江指挥所少将参议,不久,升任封川县县长。后国……[详细]
  李荣欣(1919~2004),男,郁南桂圩龙岗人。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后期任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中队长。1948年参与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工作,先后任粤桂边三罗总队第一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一团政委、团长,中共郁南县临时工委委员、书记,郁南县县长。建国后,历任郁南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新兴县委第二书记,新兴县县长,全国总工会生活部副部长等职。……[详细]
  李镇靖(1920~1997),男,本县桂圩镇龙岗村人。黄埔海军学校第二十二期毕业。1937年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被派赴广东博罗、增城等地工作,曾任中共罗浮山区委员会武装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后期,任郁南县民众武力指挥部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三罗地区工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三罗总队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详细]
  李波,又名李秀婉(1922~1952年),女,汉族。广东省郁南县桂圩镇石龙岗村人。1941年考入郁南县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都城镇第一小学担任教师。李波在初中及简师就学时,就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组织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1月中旬,李波加入中国共产党,离开教学岗位,参加郁南县桂圩镇民众抗日常备队,负责政治组织工作。1945年秋,日寇投降,国民党部队卷土重来。郁南等地下党员大部分要分别到远处地方,……[详细]
  刘坚,女,1922年出生,广东郁南县桂圩金螺村人。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党后,刘坚协助其党兄刘俊英做好地下党交通联络站和活动经费筹措工作(该站原为刘坚父亲刘桌与刘俊英在本县都城经营的“德兴昌”服装缝纫店)。遵照中共西江特委指示,刘氏兄妹以此联络站掩护和接待了大批地下党的同志。尤其是1942年中共粤北省委被国民党特务破坏后,省委一些部门和西江特委负责同志及其家属二、三十人转移到郁南隐蔽,刘坚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