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卓(1896~1930),字楚遗,又名声肃,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生于武冈州(今湾头桥镇覃石村)。民国l0年(1921)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深受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1926年6月,刘从北大毕业,在返家途经衡阳时报名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政治讲习班学习,8月底结业,被派回武冈开展农民运动,9月10日,被推选为武冈县农民协会筹委会主任。他深入农村,配合欧阳东等在蔡家塘组织武冈县第一个基层农……[详细]
|
王圭田(1899~1929),字仲明,号德田,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生于武冈州(今双牌乡田中村)。1923年,王被聘为思思学校教员,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被派为武冈县驻省铲除土豪劣绅委员会常驻代表,负责上下联络。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王从长沙秘密回家,其母老泪纵横,拖住他不放。王劝慰母亲说:“我是您儿,更是中华之子,现在国难当头,为子岂能……[详细]
|
刘云龙(1901~1928),字逊之,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生于武冈州(今马坪乡莫家岭)。1926年4月,刘云龙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应聘到武冈思思学校任教,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6月,当选为国民党武冈县党部执行委员。10月8日,武冈县总工会成立,刘当选为副委员长;年底又兼任中共武冈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是年l0月,四川发生“万县惨案”,他发动武冈工人和各界群众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带领工人先查……[详细]
|
邓成云(1906~1928),字季龙,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生于武冈州城(今市区日升街)。邓就读武冈县立中学时,被誉为“三杰”之一。1922年(民国11年)考入湖南省立一师,其间先后加入武冈旅省学友会和思思工学社,曾任《武冈旬刊》主编。1925年夏,邓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8月,邓在一师未毕业即回县担任国民党武冈县党部执行委员,主编《武冈钟》报,兼任思思学校和县……[详细]
|
邓中宇(1893~1928),字仁皆,名宗禹,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生于武冈州(今龙溪铺镇寇家湾)。1916年(民国5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常随毛泽东、夏曦等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6月,邓与欧阳东等组织武冈旅省学友会,参与创办《武冈旬刊》,继欧阳东任主编。是年,又与欧阳东等筹建思思工学社。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邓与欧阳东、夏石泉等创办长沙文……[详细]
|
欧阳东(1897~1928),字文玉,名栋,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武冈州城(今市区)。1913年(民国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六班,与毛泽东同年级就读。1917年,毛泽东任一师学友会教研部部长,欧阳东任该部干事兼书记,在工人夜校授课。1918年,欧阳东毕业于第一师范,留在毛泽东为主事的一师附小任教两年,与邓中字等随毛泽东、夏曦等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6月,又与邓中宇等人发起成……[详细]
|
邓绎(1831~1900),字弥之,又字卒眉,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大甸乡大甸村)人,系邓辅纶之弟。他聪颖强记,5岁能诗,14岁入州学,l7岁就读长沙城南书院,参加“兰陵词社”,与兄邓辅纶、王闿运等被时人誉为“湘中五子”。1882~1891年(清光绪八~十七年),邓曾先后主讲长沙校经堂、河南致用书院、武冈州希贤精舍、武昌两湖书院。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应两广总督张之洞聘请,主讲广东诃林课吏馆……[详细]
|
邓辅纶(1828~1893),字葆之,清武冈州南乡大甸湾(今大甸乡大甸村)人,邓仁望之子。邓辅纶3岁入州学,15岁补廪生,后就读长沙城南书院,与王闿运、邓绎、李篁仙、龙汝霖结“兰陵词社”,时人誉为“湘中五子”。左宗棠独叹邓为异材。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拔贡。1851年(清咸丰元年)入京会试,列恩科副榜,叙用内阁中书。居京期间,常与湘籍仕宦文人相过往,以诗酒会友,倡创“湖湘诗派”。邓曾以“-”……[详细]
|
钟世桢(1821~1883),宁仲甫,清武冈州(今邓元泰镇黄木井村)人。历官饶州、广信知府,江西省按察使、布政使。1861年(咸丰十一年),湖北省难民数万人为避战乱蜂拥入广信城。府中官吏忧于粮匮,力主驱逐。随军帮办钟世桢劝清军将领江忠源说:“民为邦本,当为共生死。”遂安排难民住府署、居公馆、落街巷。当年,江西巡抚决定将正赋外的附加分享各府以示关怀,钟认为国家征收赋税,地方不应增加,遂将附加免征。某……[详细]
|
潘应斗(生卒年月无考),字章辰,号素斋,明武冈州儒林乡(今邓元泰镇山岚铺村)人。思宗崇祯九年(1636)举人,十六年会试登进士,序列二甲,被誉为“不世之才”。任广东万州知州一年,政绩斐然,百姓感恩戴德,为他修建生祠。清兵南下,攻陷金陵,应斗离任。顺治四年(1647),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于广东肇庆,改元永历,初授潘应斗监察御史,未应征,继改授吏部铨选司郎中加太常寺卿。时刘承允挟迁桂王于武冈,骄蹇跋扈,……[详细]
|
曹一夔(生卒年月无考),字子韶,号双华,明武冈州文拳团(今安乐乡)人。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被万历皇帝钦点为进士,召入京城,安排了一个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的“行人”职务。其才干颇得皇上赏识,不久就先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浙江嘉湖兵备佥事、都察院副御史。监察御史是负责地方监察工作的官。在这个职位上,曹表现出了廉洁刚直的品质,精明强干的才能。一次,在巡视河北沧县时,看到一些地方官吏利用管理盐务税收……[详细]
|
李道纯(生卒无考),字元素,号清庵,自号莹蟾子,元武冈路(今武冈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得白蟾子弟子王金蟾真传,为一代玄门宗匠和杰出的内丹大家。李道纯的学说以全真南宗为主,兼取北宗。他通老、易,达禅机,认为“人情多聚散,世道有兴衰,唯有真常在,古今无改移”。李道纯居真州(今江苏省仪真县境内)长生观(升仙观),精研道义,广授门人,因在此撰名著《中和集》,故其居所又名中和庵至今。著有《中和集》、《太……[详细]
|
邓伯生(?~1728),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武明州万安二都人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居会泽挖泥寨,为当地烧制砂锅、茶罐的创始人。康熙年间,东川(今会泽)铜、铅矿产业兴旺。大批湖广湘黔商人陆续进入东川办矿经商。邓伯生到东川后,先寄居卡郎、黑土基一带,后来发现挖泥寨土质优良,适宜烧制土陶器皿,便率先举火试制。最初,只是烧制铅罐供矿山冶炼之用,深受矿厂欢迎。但邓伯生毕竟孑然一身,生产、生活上有……[详细]
|
钟林林(1974-2003)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湖南省新邵县人。1974年12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7月提干,时任武警衡阳市石鼓消防中队副政治指导员,武警中尉警衔。2003年11月3日,在扑救衡阳市衡州大厦特大火灾中壮烈牺牲。……[详细]
|
李淑陶(1898-1940)原籍湖南邵阳,1910年随父迁来平江县城经商。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国共合作被选为商民部长,马日事变后潜回邵阳。1931年回到平江为首组织编业公司,掩护同志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任中共平江县委-部长,积极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1940年4月30日夜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详细]
|
刘贵安(1923-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8团1营1连班长,湖南邵阳人,1948年入伍,1950年3月入党。在抗美援朝中曾荣立四等功5次。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他机警灵活,英勇顽强。当登陆突击遭敌正面火力射击时,他机智地指挥全班从登陆点右侧攀登陡壁插入敌后,突入敌第一道堑壕,消灭守敌,为全排扫清通道;当全排向中心村进攻时,又受到右侧敌堡机枪火力钳制,部队前进受阻。刘贵安遂率领一个组……[详细]
|
何信仁(1933-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8团2营6连班长,湖南邵阳人,1948年12月入伍,共产党员。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他不怕牺牲,勇敢顽强。在登陆冲击时,6连遭敌交叉火力攻击,伤亡较大,面临紧急情况,他毅然跃身冲击,成功消灭敌前沿火力点,掩护和鼓舞了全连胜利登陆,并一举占领第一道堑壕,他牺牲后被追记二等功。……[详细]
|
曾光(1974-2009)湖南洞口人,中共党员。1990年入伍,在支援地方建设中,多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表彰。2009年11月17日,在参加合肥市抗雪除冻保畅通的任务中以身殉职,时年35岁。……[详细]
|
罗莉,女,汉族,1956年6月出生,湖南省新邵县人,中共党员,现任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94年9月荣获乌鲁木齐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95年9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99年9月荣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99年11月荣获乌鲁木齐市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00年12月荣获新疆维吾……[详细]
|
简怀玉,新田铺镇小江岭村人,1962年12月生。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94年获清华大学应用数学博士,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所博士后,2000年7月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清华大学首批教学科研系列责任教授,曾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荣誉称号。他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先后应邀到欧洲、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20多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