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家谋(1813~1852年)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年40岁,卒于府署。著有《东海纪程》1卷,《东海小草》、《观海集》各4卷,《开天宫词》2卷,《操风琐录》4卷,《怀藤吟馆随笔》1卷,《揽环集……[详细]
|
林寿图(1809~1885年)初名英奇,字恭三、颖叔,别署黄鹄山人。闽县人,家住城内石井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累官工部主事。咸丰二年(1852年),考取军机章京,任帮办总章京,起草机要文书。后数年,历充实录馆收掌、纂修、协修兼提调、虞衡司主事、员外郎、工部两窑厂监督、分校礼闱。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奏罢福建总督、布政使,调浙江布政使徐宗干为福建巡抚,直声远……[详细]
|
郭柏荫(1807~1884年)字远堂,侯官县人,家住黄巷。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翌年,转山西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巡视西城,转京畿道,升刑部给事中。曾上奏有关台湾事宜,请勤抚慰、严番界、查仓库、禁0、防兵丁冒替、戒人命及盗案消弭,皆交部议施行。升甘肃甘凉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回乡历主清源、紫阳、鳌峰等……[详细]
|
林鸿年(1804~1886年)字勿村,侯官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1838年),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代表清廷谕祭故王,册封新王。在琉球160天,摒绝馈赠,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拒绝接受琉球国送给使者的“宴金”。归国后,著《使琉球录》。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继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职。道光二十六年(18……[详细]
|
周长庚(?~1893年)字莘仲,侯官县人,家住城内光禄坊。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以教读为生,与林纾友善。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水师惨败,引起人民愤怒。长庚与林纾拦马递呈于左宗棠。后来,左宗棠查得实据转奏朝廷,一时义声震动全国。长庚会试多次,均不第;大挑得选建阳县教谕,调任台湾彰化县。在任时,彰化成为闽台文化交流之所,台湾南北无不知周教谕之名。光绪十四年(1888年),彰化县发……[详细]
|
林昌彝(1803~1876年)字惠常、芗谿。号石求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师从经学家陈寿祺,饱览其藏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后8次上京会试,皆落第。在归途中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发为诗歌,皆豪气如云。鸦片战争爆发,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英人租据乌石山积翠寺,昌彝绘《射鹰驱狼图》,名所居之楼为“射鹰楼”。咸丰三年(1853年)……[详细]
|
饶廷选(1803~1862年)字枚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水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守备。翌年,再渡去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咸丰二年(1852年)署中营。翌年三月,小刀会包围漳州,廷选出兵击溃,升漳州镇总兵。咸丰四年(1854年),调贵州安……[详细]
|
赵新(1802~1876年)字又铭,闽县人,家住城内黄巷。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庶吉士。咸丰六年(1856年)散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提调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记名御史。咸丰九年(1859年),以《功臣列传》告成,赏加侍读衔。同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同治元年(1862年),京察一等。翌年,充广西乡试副考官。同治三年(1864年),以补缮《宣宗实录》告成,奉旨记名,以道府……[详细]
|
林枫(1798~1864年)字芾庭,号退村居士。侯官县人,家住城内西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工诗;喜访古探胜,广泛搜集地方掌故资料,勤于著述。晚年家境清贫,“老屋三楹,炊烟不继”,行医自给。年67岁卒。著有《榕城考古略》上中下卷、《听秋山馆诗钞》10卷、《全闽郡县图记》8卷、《医学汇参》10卷。《榕城考古略》与梁克家的《三山志》、王应山的《闽都记》代表了宋、明、清三朝对福州名胜古迹不同的……[详细]
|
王庆云(1798~1862年)字家镮、贤关。闽县人,家住城内灯笼巷。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人,5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苦读10年,于道光九年(1829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贵州学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充文渊阁校理。翌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通政使司副使。咸丰元年(18……[详细]
|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以内阁中书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江西乡试,后主讲兴化兴安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任军机章京。翌年,迁内阁侍读,参加宣南诗社。道光五年(1825年),任广西思恩知府,带头捐银1500两,兴建阳明书院、西邕书院,倡办义学;并亲自制定《榕园学矩》,自编教材《榕园识字编》、《榕园辨韵编》,亲临书院……[详细]
|
魏本唐(1791~1857年)字又瓶、富春,又字燮馨。侯官人,家住省城东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省试第一。道光六年(1826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录用,发往直隶候补。次年,往广东教读。道光十四年(1834年),复往直隶候差,后调任永安县学训导、台湾县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署台湾府学教授。两年后改调上杭县教谕。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回至福州任《福建通志》副总校,对《山川》、《古迹……[详细]
|
廖鸿荃(1778~1864年)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祖籍将乐,后迁侯官(今鼓楼区),家居城内北大街。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升至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道光元年(1821年)八月,典试陕甘;生平总裁会试一次,典乡试、分校京兆试各三次,参与朝考阅卷、殿试读卷,又督学江苏、浙江等省,可谓“门生半天下”。朝廷以其谨慎可任大事,有重要水利工程,皆命鸿荃督办。道光二十一……[详细]
|
林春溥(1775~1861年)字立源,号鉴塘、纳溪。闽县人,世居道山路怀德坊。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派习国书(满文)。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考试,钦取翻译第一名,授编修。林则徐、郭尚先皆拜他为师。翌年,任功臣馆纂修,勘校《实录》。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回乡守制,主讲玉屏书院8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还朝供职。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详细]
|
曾晖春字震峰,闽县人,家住城内安民巷。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初为国子监学正,后官江西义宁州知州,有善政。晖春有五子,皆登科甲,亦称“五子登科”曾家。……[详细]
|
赵在田(?~1836年)字光中,号谷士、研农。闽县人。寓居城内。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国书第一,授编修;先后主南平道南书院,浦城南浦书院。嘉庆二十年(1815年),入京供职;翌年,充国史馆纂修、起居注、协修、文颖馆纂修等。后主讲玉屏书院。道光元年(1821年)起任凤池书院山长达14年之久。在田精通“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详细]
|
施邦镇字怡岩。侯官人,家住西门小西湖畔,后在南后街开“西林画室”。约生活在清乾隆初至道光中期(约1750~1835年)。自幼学人物画,乃弃科举,专门学画,技艺纯熟。凡来求画像的人,都认为邦镇画像逼真,风神气韵自然,有独到之处;尤精山水、花鸟和设色景物点缀,为当时丹青妙手;所作小诗,亦风致可读,有《自述》绝句云:“嚣尘湫隘置身安,负却西湖一钓竿,无限胸中好丘壑,年年画与别人看。”卒年80余岁。有《画……[详细]
|
何治运(1775~1821年)字志贤,号支阝海,闽县人,家住西门迎仙门外。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乡试中举,为教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冬,经陈若霖推荐,被阮元聘为《广东通志》总纂。治运著述很多,有《公羊精义》、《论语解诂》、《孟子通义》、《东越志》、《周书后定》、《太玄经补注》、《傅子后定》、《姓苑钩沉》、《纂文据逸》等书,多有创见,但多未付梓,到嘉庆末年才由陈若霖筹资刊印4卷。道光元年……[详细]
|
郑光策(1759~1804年)初名天策,字宪光、琼河、苏年。闽县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名列第二。次年,成进士。归闽,主讲泉州。喜读“经世有用之书”,除《通鉴》、《通考》外,对唐宋名臣陆贽、李纲、真德秀以及明清间著名学者顾炎武等人著作,皆熟读精思,“靡不贯串,如数家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陕甘总督福康安奉命前往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途经泉州,召光策入其幕府。光策条陈十二议,均……[详细]
|
谢金銮(1757~1814年)字巨廷,又字退谷,晚年改名灏。侯官县人,家住南门来魁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后,历任邵武、南靖、安溪、南平等县教谕,著有《孝谕语》倡学。嘉庆十年(1805年),调任台湾嘉义县教谕,发现高山族散处之地蛤仔难(也叫噶玛兰,现宜兰的旧称),是台湾富饶之区,而清廷却未划入版图。金銮认为蛤仔难是台湾海防巩固的关键,遂编著《蛤仔难纪略》6篇,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