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佛山 > 禅城区历史人物介绍2

禅城区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霍津(生卒年不详),民国年间陶艺名家,以制作动物和人物闻名。其代表作品有牛、马、狮头鹅等。擅塑牛的形象,刻画牛毛纤毫毕现,颇得神髓。霍津不懂制釉,只用市上出售之白釉、蓝釉和黄釉。中期以后,有的作品有加盖“广州二沙头东源窑出品”的篆书阳文圆形印章。后期,则使用楷书阴文圆形印章“霍津造”。霍津曾受聘于冠华窑,专事仿制黄炳、陈渭岩、祖唐居等名家作品,为数不少,技艺甚巧,令人难分真假。抗日战争胜利后,霍津……[详细]
  陈雄志(生卒年月不详),佛山人。19岁时在佛山缸瓦栏正合记饼店当学徒,不久被店主借故辞退。后来他与族叔共为贩卖煤油度活。有一天他担着煤油,在普君墟劏狗塘地方叫卖,被当地恶少0,将他罐内煤油倾于地下,以致血本无归。事后陈雄志感到在-社会中,如无防身本领, 难以有立足之地。遂投身于鸿胜馆为徒, 师陈盛习武, 技成后再在公兴隆饼店当佣工。20年代,梁复燃、钱维方等在佛山开展工人运动,他即加入工人俱乐部,……[详细]
  冯鉴波 据史料和家谱记载,冯鉴波生名冯文钜,字占元,号朝安。生于同治八年农历十二月廿二日(1870年),卒于民国廿五年三月廿二日(1936年)。原籍新会县古今村,清嘉庆年间迁入佛山镇,其祖父在佛山正埠永安路开设冯万全医馆,其父冯汝俊曾在清朝任五品奉政大夫。冯鉴波是冯万全医馆的第三代传人,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营兵,跟随两广总督李翰章(李鸿章之兄)征战边关,曾参与晚清……[详细]
  黄江(?~1928 年),籍贯和出生地不详。黄江为佛山描联工会主任。民国11年(1922年)冬, 描联工会发现资方违反劳资合约的事件,即报告工联会。12月24日,工联会派出纠察队队员伍大光、伍枝等7 人,在福禄大街黄信利对联店里当场缉获资方违约雇工的产品。该店老板是商团分子, 鸣笛报警将7名工人逮捕入狱,工联会闻讯派两位代表前往警察所交涉,又被扣押。第二天中午,7名工人和2 位代表被戴上手镣脚铐押……[详细]
余东雄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931911)
  余东雄(1893~1911年),佛山镇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侨家庭,父亲余广晋是南洋毗叻埠华侨巨商。余东雄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希望祖国能革除弊政、兴旺发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派员到毗叻埠发展会员时,年仅15岁的余东雄便与挚友郭继权一道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在毗叻埠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孙中山筹划的广州起义, 余东雄即与郭继权结伴回国。由于他俩年纪较小,不易引起注……[详细]
  梁尔煦(?~1903年),号铁君,佛山人,梁九图之孙。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乡试, 考取解元。清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失败后, 清廷搜捕维新党人,康有为出走。梁尔煦是康有为的朋友, 参加了维新变法,亦逃亡海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尔煦奉康有为之命, 前往北京密谋行刺西太后。他到北京一个月后,选定在东城八面檀南头租铺开设照相馆。梁尔煦擅长照相,自任照相师,只雇用了几个伙计照顾店铺。凡……[详细]
  梁志炎1944年出生,广东南海人,居佛山城区。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理事、美协广东分会会员。长期从事剪纸的创作和研究工作,对传统的佛山剪纸技艺有较全面的研究,其代表作《春早》获1980年广东民间美术展一等奖。《假日》获黑龙江剪纸艺术节金杯奖。《课后》被选送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现代剪纸展,并被刊登在该展览会会刊的封面上。《快乐女孩》参加全国首届剪纸大赛……[详细]
  林载华1942年出生于非洲毛里求斯,祖籍广东梅县,居佛山城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剪纸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美术,1960年,进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自学成才。他辛勤耕耘,把现代版画和装饰画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到剪纸艺术中。作品线条优美、装饰性强,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成为佛山现代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经常深入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工厂体验生活,作品形式感很强,创作意境为人们喜闻乐见,……[详细]
  吴球佛山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1917年8月23日出生于一个灯色制作世家,祖辈三代制作灯色。吴球从小随父学艺,少年便精通大小灯笼和各种彩灯扎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为扎作车间主任,并负责培育人才。吴球一生发掘、整理、研究、创新灯色无数。其作品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西德、墨西哥、东南亚以及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和销售,其精湛的灯色技艺为佛山灯色赢得了国际声誉……[详细]
  李淑勤女。1972 年出生,佛山市人。12岁进入广东省粤剧学校学习,6年后毕业进入佛山市青年粤剧团,后成为该团的正印花旦。先后与罗家宝、彭炽权、冯刚毅、梁耀安、阮兆辉、李龙、梁汉威等粤、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拍档演出。其扮相俊俏端庄,嗓音细润清丽,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成功塑造了《顺治帝与董鄂妃》中的董鄂妃、《丽人怨》中的金花、《铁血红伶》中的张自若、《梨花情》中的梨花、《花江恩仇未了情》中的彩月、《……[详细]
  杨耀桐1945 年出生, 佛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其摄影作品注重动感, 善于对比, 追求含蓄, 讲究构图和色彩, 以细腻、优美的画面表现深邃的主题。艺术摄影创作成就突出, 有百余件作品在国内外重大摄影展、摄影比赛中获奖和入选, 大量作品在国内外数十种报刊、画册发表。1974 年, 首幅摄影作品《电子新兵》入选广东省摄影芝术展。1975 年, 《车间彩虹》、《深挖洞》等入选……[详细]
  梁玉嵘女。1970 年11月出生,佛山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粤曲平喉演唱家,中国文联会员、中国曲协会员、广东省曲协副主席、佛山市曲协副主席。1988年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后成为广东音乐曲艺团主要演员。师从劳艳娟、黄少梅等老师,专习粤曲“星腔”演唱, 深得“星腔”的精髓。在“星腔”传统基础上求新求美,表演形式多样化,她的演唱无论发声、运气、吐字、唱腔、韵味都能发挥“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浓……[详细]
  王志敏1962 年生于佛山。署名芥山,数芥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佛山印社社长,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负责人。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日篆刻联展”、“中韩书法联展”、“广东省书法篆刻作品……[详细]
  庞国钟1948 年2 月生于佛山石湾,居佛山城区。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理事、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庞国钟自幼喜好绘画、书法,美术作品(与朴戴华合作)入选全国美展。书法从唐碑入手,打下扎实的基础。曾经佛山著名书法家林君选的指导,后转益孙伯翔、欧广勇等学习书法, 专攻北碑大系,特别在张猛龙碑方面的研究, 用功尤深, 在书坛影响一时,后上索隶、篆,形成亦隶……[详细]
  罗颢(生卒年月不详),字颢甫,绿潭堡人,迁居佛山。曾祖父罗绅, 由地方荐举上京应考的,历任县令、知府,以有政绩而知名。罗颢少年时志气不凡,喜欢行侠仗义。长大后,专心读书。属王阳明学派,喜欢宣扬“良知良能”的道理。门徒有数百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罗颢考取副贡,任石城教谕。他教学敬业,关心学生,爱惜人才。有一位优秀学生考了个劣等,罗颢觉得很意外,便极力向学校反映,给予他补考,结果名列优等。……[详细]
  李待问(1582~1642年),字葵孺,号献衷。世居佛山陇西里(今佛山市新风路)。明万历十年(1582年)生于官宦家中。父亲李畅, 曾为嘉禾县官,有兄李好问、李孝问、李征问、李敬问(嫡生),李待问排第五,是父80岁时纳陈氏婢女为妾所生,是遗腹子,故名待问。由于母亲出身低微,常受嫡室-,便携带待问离开李家,迁居佛山突岐铺突岐里附近高巷内,替人缝绣衣裳为生。由于贫困,无钱读书,仅凭母亲的知识教育他。待……[详细]
李陞问 [] (?~1629)
  李陞问(?~1629 年),别字晋衷,佛山人。从小好学,善为文。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他参加乡试, 中了举人。10 年以后, 任博罗县教谕。他教导学生要正正当当地做人,实实在在地研究学问。他还把自己的薪金捐献出来,作为该县的办学经费。他经常督促学生学习, 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后来,他被提升为南雍学正,随后又升为大理寺司务,然后被转调到刑部任员外郎。当时,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横……[详细]
  冼宪祖(生卒年月不详),字懋章,佛山人。冼宪祖从小聪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中了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在任期间,平反一些大刑事案件,救活了很多人。转调刑部员外郎。不久,冼宪祖任武昌知府。他推崇宽厚仁爱,没过几个月,老百姓就歌颂他的德政。他后来称自己患病, 要求辞职。5 年后再起用,安排任建昌知府,在位时,打击奸邪,追捕逃犯, 境内肃然,治安变得非常好。他又清理追缴-公款的人共5 万多两银子……[详细]
庞尚鹏 [] 明代创立一条鞭法的改革家 (15241581)
  庞尚鹏(1524~1581年), 字少南, 号星庵。南海叠滘村(今佛山)人。出生于经营木材的家庭。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中进士。历任江西饶州府乐平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按、大理寺右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 庞尚鹏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意,做官清廉,为人耿直,不阿谀,不畏豪势。任乐平知县时,民谣有“一廉如水,一猛如虎”之说,意为庞尚鹏为官清廉、执法如山。离任时,百姓为之立“去思碑”。……[详细]
  陈铁儿(1908~1931年),女,原名陈燮元,陈铁军的胞妹。她少年时代离家到广州坤维女中、中山大学读书,接受新思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16年(1927年),陈铁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更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并和姐姐一样,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铁儿”,表示铁心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她一直跟随着姐姐为党工作,与敌人进行斗争。在陈铁军和周文雍接受党的任务,假扮从美国旧金山回来的夫妻时,陈铁儿假扮他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