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林东郊(1868~1937年),字荠原,又字霁园,河南省洛阳人,清末民初河南著名学者和书画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吉士。林东郊早年致力国学,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编书处协修、详样差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政治和工业。宣统三年(1911年),为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用,并加二品衔。民国2年(1913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因憎恶当时社会黑暗,愤然离职归里……[详细]
|
朱天水(1909~1938年),艺名香水,外号“洛阳迷”,河南曲子创造人之一,洛阳伊川白沙村人。早年丧父,在自家门口以卖绿豆面条为生,母亲擀面,他沿街叫卖。十五六岁时,因嗓子好学唱高跷曲子戏,并随人在白沙街上和洛阳一些商店门口巡回踩唱。天长日久,结识了不少“曲子玩友”。民国15年(1926年),高跷曲子演员开始走上舞台,朱天水也甩掉“拐子腿”,到剧院学习舞台动作,研究旦角表演手法。民国16年(19……[详细]
|
林祖式(1886~1941年),字谷士,林东郊之子。20岁左右,以全县考生第一名入县立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科拔贡,肄业于北京京师法律学堂。以副贡任湖北武昌地方厅检察官。由于办案干练,调任湖北沙市商埠地方检察长。辛亥革命后回豫,任河南省立法政学校校长。继任河南省高等审判庭庭长,开封地方审判庭庭长,河南省实业厅第一科科长。辄于公余,宣传实业救国之道。劝人养蜂致富。民国13年(1924年)左……[详细]
|
常志箴(1894~1944年),名勤铭,字志箴。河南省栾川县人。少时家贫。其母以树枝画地,教其认字。及长,入塾攻读后,考入开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民国8年(1919年)毕业,留校任教。翌年任直鲁豫巡阅使署蚕桑处长。为洛阳西工的绿化亲自规划,巡视栽种。洛阳桑园街因当时栽种大量桑树而得名。民国12年(1923年)又受聘任河南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民国16年(1927年)结识张钫,先后由张钫推荐历任新安……[详细]
|
李廷相(1877~1946年),字子良,又名李生,回族,河南省洛阳老城人,自幼好学,考取秀才。民国初期,就读于河南省公立政法学堂,毕业后,初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后相继任光山、罗山、南召、确山等县县长和偃师、中牟、邓县、宜阳、沁阳、孟县、卢氏、嵩县、陕西省兴平县等13个县的司法官。民国34年(1945年),任洛阳县司法官。李廷相在出任清化县(今河南省博爱县)司法承审员时曾以公断一案……[详细]
|
尤士奇(1873~1946年),字绍铭,河南省孟津县人,清末举人,民国4年(1915年)曾出任江西省南康县知事。他体恤民众疾苦,减轻兵差税赋,增设学校280余所、普及农村教育、组织开发钨矿利国利民,绅民立碑颂其政绩。民国17年(1918年)辞官还乡后,目睹家乡民众文化落后的状况,便带头出钱办学,还亲自到四乡游说,在群众中募捐。在家乡民众的支持下,他先后在家乡办起了“端本小学”、“高等小学”、“弘道……[详细]
|
王云安(1887~1950年),又名祥发,河南省洛阳人。王云安家乡军屯村是少林通臂拳武术之乡,他自幼耳濡目染,渐渐对武术产生了兴趣,有空就模仿大人的动作苦练起来。天长日久,他练成了少林通臂拳。民国21年(1932年)开封摆擂比武。王云安代表洛阳县前往打擂。在开封相国寺的擂台上,高大魁伟的王云安用少林通臂拳力挫群雄,荣居榜首。此后,王云安被国民党第三预备师和独立四旅聘请去当武术教官。后任“洛阳行都孤……[详细]
|
翟燕身(1891~1956年),河南省洛阳市人。豫剧演员,工花旦。10岁坐科洛河南滩高崖科班,攻旦行。出科后搭班演花旦、青衣、老旦,后主攻花旦。民国初年,翟燕身曾在洛阳国民剧院演出《凤仪亭》,被观众誉为“活貂蝉”。20年代同周海水、张小乾等豫西名家到开封演出,后活动于洛阳、密县、孟津、沁阳、温县等地,被誉为“豫西第一花旦”。民国27年(1938年)应常香玉、赵锡铭之邀西进长安,从此活跃于兰州、陕州……[详细]
|
李清义(1894~1959年),河南省孟津县人。因家贫16岁时随父李志成学石匠。由于酷爱碑刻,曾多次外出求教,细心观摩。为了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坚持临帖练习书法,20岁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刻字艺术风格,成为遐迩闻名的铁笔。民国3年(1914年),李清义经人推荐进入洛阳著名书法家林东郊公馆,专事碑刻20余年,深为林所赞赏。当时流传着“请林东郊写碑,非李清义刻字而不写”的说法。李刻制碑文,刀法严谨,一……[详细]
|
王法岐(1883~卒年不详),字风岑,河南省洛阳人。清末秀才。因父在禹州做药材生意赚了些钱。为了避世乱,在洛阳城内寿春寺街购得住宅一所,遂之全家迁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洛阳高等小学堂在周南书院(今敬事街小学处)成立后,王法岐曾在该校任教员。遂后,又在该校参加了同盟会。宣统4年(1911年)10月14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河南府中学堂和小学堂的师生,为了……[详细]
|
蔡芷生(1907~1994),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国11年(1922年)夏考入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班,学习6年。民国16年(1927年)6月间蔡芷生进入冯玉祥在开封创办的河南党政训练班,10月毕业,被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派回宜阳筹备县党部。民国17年(1928年),蔡芷生考入冯玉祥举办的省训政学院第一期县长训练班。结业后,被委以省视察员赴洛阳、新乡各县视察。此后蔡芷生又被选为赴德留学生在南京补习德……[详细]
|
桑维翰(898年—946年),字国侨,洛阳人。善谋略,后唐末期佐石敬瑭依附契丹,灭后唐而建立后晋,遂为宰相。此后,他一直主张与契丹和好,以稳定局势。桑维翰自幼聪明,善辞赋,但长相丑陋,身短面长。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征为掌书记。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被调为天平节度使,他对此深感不满,遂图谋反叛,诸将皆惧,唯桑维翰与刘知远赞同。桑维翰力劝石敬瑭屈节结交契丹,并为石起草向契丹称臣……[详细]
|
徐文远,名旷,字文远。其父为南梁秘书郎,母亲是梁元帝的女儿安昌公主。隋朝灭南梁后,徐文远随父亲-迁徙到河南偃师定居。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位通晓经学的学者。隋代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人,都曾在其门下求学。隋文帝开皇年间,徐文远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并为汉王杨谅讲授儒家经典。后来杨谅发动叛乱,徐文远受到牵连被免去太学博士之职。大业元年(605年),经礼部侍郎许善心的推荐,徐文远被任……[详细]
|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唐初期洛州洛阳人,著名外交家、旅行家。唐太宗、高宗时曾数赴印度,并开创了经西藏过泥婆罗到印度的新路,功绩卓著,名播异域。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643年),他奉命护送摩揭陀王使者还国,就是这一次出使印度,开创了通往印度摩揭陀国的新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两次出使印度,足迹遍及印度各地。他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对中国佛教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详细]
|
张文仲(?年—700年),唐前期洛州洛阳人,著名医学家,医术高明,且著有《随身备急方》传世。张文仲青年时即以医术知名。唐高宗、武则天时为侍御医。据《新唐书·后妃传》载:仪凤三年(678年),高宗突然头眩,目不能视,张文仲诊断后,认为是风上逆所致,须用针刺头部使之出血才可医好。则天要将文仲斩首。高宗则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如此,不妨一试。经张文仲连续刺头出血,高宗顿觉轻松,大声道:“吾目明矣!”武则天也……[详细]
|
元弘嗣(567年—613年),隋代河南洛阳人。祖父元刚,北魏渔阳王;父元经,北周渔阳郡公。元弘嗣少年时继袭父爵,18岁任左亲卫。开皇九年(589年),随晋王杨广参加平灭陈朝战役,因功授上仪同。他是有名的酷吏。开皇十四年(594年),元弘嗣任观州总管长史。在观州,他对属下严厉异常,吏人多有怨言。开皇二十年(600年)改任幽州总管长史。此时,燕荣任幽州总管,燕荣本人也是个酷吏,他性格孤僻,对人严酷无情……[详细]
|
宋偓(926年—989年),又名宋渥,北宋河南县(今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官宦之家,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宋偓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11岁时,其父去世,因荫仕后晋,补殿直,迁供奉官。因娶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乾祐元年(946年),宋偓官拜右金吾卫将军、驸马都尉。乾祐三年(948年),任昭武军节度使,驻守滑州。后周太祖郭威攻灭后汉时,宋偓“开门迎谒”,率所部投降了郭威,被授以左监门卫上将军……[详细]
|
周济,字大亨,明前期河南洛阳人。他为官清廉正直,善于处理矛盾。永乐年间,周济中举人,并入太学,任都察院御史。宣德年间,任江西都司断事,又补湖广。正统初,他被提拔为御史、大同镇守。当时大同地方官员非常骄横,明英宗命周济严加惩治。为摸清这些官员的罪证,周济化装为卖薪人混入官府,彻底了解恶官们的犯罪事实,将他们绳之以法。后来,四川发生官员相互冲突甚至仇杀的案子。英宗令周济督率官兵前往镇压。周济认为,朝……[详细]
|
李天宠(?年—1555年),字子载,号汲泉,河南孟津人。抗倭名将。李天宠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初为御史,后迁任徐州兵备副使。当时倭寇猖獗,经常成群结队窜入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无法生存。李天宠奉朝廷命令,奔赴前线,在如皋、通州一带大败倭寇,战功卓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接着,他又率兵歼灭窜扰绍兴的倭寇,受到朝廷的嘉奖。次……[详细]
|
王邦瑞(1496年—1561年),字维贤,河南宜阳人。曾为兵部尚书,为官清正,人称“王尚书”。王邦瑞出身寒微,但少而有志,勤勉自励,聪慧刚直。少年时即上 书河南府,呈《条陈平盗十四事》,深受知府器重。他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广德州、滁州、宾州知州,又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兵部尚书等要职。他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嘉靖初,王邦瑞任宁夏固原兵备副使。时乱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