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东历史人物介绍8

山东历史人物介绍8

更新时间:2023-12-30

  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开始卫侯并不重用他,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子思对卫侯说:“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于是重用了苟变,苟变最终成为卫国名将。县城东苟村集就是苟变的故里。……[详细]
  张于魏字星伟,成武县城西金庄人,清初贡生。因其母有病,就放弃了举子业,悉心研习医术。他博览群书,并漫游大江南北,遍访各地名医,历时十年之久,广采各家之长,终使艺术大进,内外科都很精通,尤善妇科。有奇症不可识者,亦能治疗。因而医名大振,求医者纵横数百里。《曹州府志》说他“同郡诸邑罕其俦。”医疗实践使张于魏的医术达到了“望”、“切”能决生死的程度。但他却“名高而不孤傲,任劳而不受酬。”因而在群众中德高……[详细]
  祝清源(1921—1995)男,汉族,山东成武县桃花寺乡袁海村人。1942年参加工作,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成武县党化区财务助理、湖西干校学员、成武县伯乐区区长、一区区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成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副书记,1954年5月任县委书记。1956年5月召开中共成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成武县第一届委员会,祝清源任书记。1956年9月去山东省……[详细]
  郭志尧(1924—1993)单县曹庄乡郭庄人。中共党员,中医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会员。出身中医世家,其父郭宪庭是苏鲁豫皖边界一带享有盛誉的名医。1943年初中毕业后立志习医,继承父业。1954年在单县浮岗乡卫生院参加工作。1958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中医理论班学习,次年又参加了山东省中医师资培训班学习,为其一生的医学生涯奠定了基础。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的理论知识。通晓……[详细]
  刘齐滨(1908~1942)原名刘府海,曹县韩集镇刘岗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青年时期,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预修科和北京大学文学系。他目睹军阀横行、国事日非、广大劳动人民颠沛流离等景况,心中无比愤慨,以“舟子”笔名,写出了《梧桐树下》、《孩子的梦》、《中秋之夜》等作品,相继发表在上海《北新》半月刊上,有力地抨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九•一八”……[详细]
  任中正(生卒年不详)字庆之,北宋曹州济阴(今曹县西北)人。进士及第后,为池州推官。历任大理评事、通判邵州,改太府寺丞、通判濮州。迁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大名府。中正为官清正,深得皇上信任。转运使陈纬离任时,推举中正代任自己职务,太宗说:“朕自知之。”于是召任中正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中正身材高长,皇帝就给他选一个大笏(上朝时拿的手板),并赐给他加长的红衣。中正到任后,当年大丰收,赋税和粮食都收的很……[详细]
  董伦(1323~1403年)字安常,明代恩县董家堂村,现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自幼酷爱诗书,遍读经史子集。洪武十五年(1383年),由张以宁推荐,董伦被召至南京任右赞善大夫。朱允炆继位后,拜董伦为礼部待郎,兼翰林学士,给皇帝讲授经、史、鉴等书,主持编纂《太祖实录》,皇帝亲手写了“怡老堂”匾额挂在他的屋中,又赐与髹几和玉鸩杖。董伦为人秉性忠厚,常劝皇帝和近友诸藩王亲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南京杀了许……[详细]
孙伏伽 [] (?~658)
  孙伏伽(?—658)贝州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权势的官员。李渊长安称帝后,孙伏伽识时务地降顺了大唐王朝。武德五年,孙伏伽已是颇受李渊器重的官员了。这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孙伏伽在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在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便是孙伏伽。在“玄武门……[详细]
张丘建 [南北朝] 古代著名数学家
  北魏武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著有《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自幼聪明好学,酷爱算术。一生从事数学研究,造诣很深。“百鸡问题”是中国古代关于不定方程整数的典型问题。张丘建对此有深湛和独到的见解。著有《张丘建算经》3卷。后世学者北周甄鸾、唐李淳风相继为该书作了注释。刘孝孙为算经撰了细草。算经的体例为问答式,条理精密,文词古雅,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数学资料库中的一份遗产。《……[详细]
  周培义(1928.12~1992.7),男,汉族,夏津县田庄乡裴官屯村人,1946年入伍,翌年3月入党。曾任炮兵64师610团5连政治指导员。曾参加淮海、渡江及解放华东、华西南、华中南、华北等各大战役。由于为人机警,作战勇敢,曾多次立功。1950年,随部队毅然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上甘岭”战役,与美、李韩敌军展开殊死战斗。1953年11月12日回国。1956年3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详细]
刘绍利 革命烈士 (19671991)
  刘绍利(1967.11~1991.5),男,汉族,夏津县宋楼镇刘芦村人,在白马湖镇中学任教。为人忠诚而谦和,工作勤奋而扎实,授课一丝不苟,得到领导表扬和师生们的敬仰,教学成绩为全镇优秀,多次被市、县教育部门表彰。1991年5月30日,为抢救落入酒厂排气井中的学生而不幸牺牲。被夏津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被德州市教育局授予“优秀人民教师”称号。1992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详细]
  栗森(1915.1~1990.10),又名栗大清,男,汉族,夏津县宋楼镇栗寨村人。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先后任鲁西北军政干校中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营长、团参谋长,泰西军分区泰安独立团副团长,冀鲁豫军区武委会军事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坦克大队大队长,华北军区汽车支队二团、三团副团长,汽支学校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委装甲兵技术部处……[详细]
  滕茂训(1937.11~2006.11),男,汉族,夏津县田庄乡西滕村人,1956年毕业于德州农校,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晋升为农艺师。历任农业技术员、农技站站长、农业局副局长、局长、新盛店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科协主任等职务。其为人性情豪放,聪颖好学,毕生从事棉花的栽培管理研究。工作勤奋不辞劳苦,经常冒风雨,顶烈日赴田间观察棉花生长。在长期的实践调研中,获得大量数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夏津的棉花……[详细]
  滕昭庆(1942~2006),男,汉族,夏津县银城街道西关村人,毕业于青岛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历任临清市化肥厂技术员、临清市市长、聊城地委副书记兼临清市委书记、聊城地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山东省教委副主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滕昭庆出生于干部家庭,自幼聪颖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小学、中学时期即担任班干部。高中时家庭困窘,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业,继尔考入大学。参加工作后,勤奋黾勉,成绩卓荦,得上……[详细]
  杨真(1909.10~2003.4),男,汉族,原名杨恪卿,曾用名杨敬事,夏津县渡口驿乡二屯村人。云南省林业学校原校长(享受厅局级待遇)。1930年春,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校中华民族抗日解放先锋队中队长。“七七”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聊城,任第六区专员范筑先保安司令部政治处指导员,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春,回夏津,以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处驻夏津办事处主任的……[详细]
  房益成(1911.3~1998.11),男,汉族,夏津县东李官屯镇房庄村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在鲁西北三地委任地下交通员,化名胡通(做地下工作的需要)。1939年春至1940年春任夏津县第四区区公所民政助理,,并担任四区游击队指导员。1941年秋,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团副政委至解放前夕。解放后回乡,先后任夏津县大官屯乡副乡长,房庄村主席、副支部书记。……[详细]
  卢青云(1919.2~1998.6),原名卢俊桥,男,汉族,银城街道四联村人。1936年考入临清简易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辍学归乡抗日。在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下,参加夏津抗日动委会,组织抗日救国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2月夏津沦陷,遂回乡下开展地下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抗日力量。1942年任中共郓城县委书记,1945年调任中共高唐县委书记。其间,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实行土地改革……[详细]
   范金奉(1901~1990),字光华,男,汉族,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人。赋性聪颖,粗通文墨。少年时随父学习扎彩(亦称纸扎)、泥塑、油漆技艺,心追手摩,黾勉勤苦。凡精巧处,其父略为点拨,即能领悟。因之,颇受父辈艺人郑化成、李荣清等人称赏。其长于大漆和扎彩,曾在双庙村开设扎彩铺,字号“清云轩记”。因技艺精湛,生意兴隆,漆、扎之事常致挑灯夜作,应接不暇。每当寺庙香火大会,工艺名流萃聚,扎制祭祀用品、漆饰……[详细]
  于见龙(1875~1957),字子云,男,汉族,夏津县城东大张庄(原属恩县,今属夏津县雷集镇)人,从堂兄弟排行第八。身材伟岸,赋性豪爽,疏财重义,任侠好友。家境殷实,常有扶危济困之举,施与从不吝惜资财。凡求之者无不慨允,竭诚相助,即穷露乞讨者也概予周济。因之,在高唐、夏津、恩县(1956年撤销)、武城、平原一带颇著口碑,人尊称为“于八爷”。其系“家礼”(青帮的俗称)中人物,辈份较高,但却生活检点,……[详细]
  郭葆琳(1890~?),字次璋,男,汉族,夏津县城南栾庄村人。自幼聪颖好学,1912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并以优异成绩,被国家简拔,官费送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农科深造。1916年毕业回国后,复回母校(1913年改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蚕科任教,并兼任山东省模范蚕业讲习所所长。执教期间,以丰厚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欢迎。在边教学边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知识,用业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