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尹直(1431—1511),字正言,江西省泰和县沙村镇高垅村委尹家村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成化中,历任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修《英宗实录》,正德中卒。谥文和。1454年,中进士,殿试第九十九名。1475年,尹直从正五品跃升为正三品礼部右侍郎。1479年,尹直被吏部尚书尹旻发放到南京。尹直与皇帝、万安、李孜省、彭华结盟,反对大太监汪直和尹旻,同仇敌忾。1486……[详细]
|
杨廷麟(?-1646年)明末抗清英雄。字伯祥,一字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这两山气节。崇祯进士,南都陷,唐王加兵部尚书,攻复吉安,旋失,退保赣州,清兵陷城,投水殉国。杨廷麟,崇祯四年(1631)进士。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鸿宝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当时清兵之患正炽,杨廷麟力争主战,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杨嗣昌忌……[详细]
|
章世纯(1575~1644)字大力,明临川箭港(今属江西省丰城市)人。明末古文家。与陈际泰、罗万藻、艾南英结“豫章社”,推崇唐宋,力抵王世贞、李攀龙的秦汉派,与张溥的“复社”分庭抗礼,并称“临川四大才子”。天启元年(1621),他乡试中举,授翰林孔目。明熹宗闻其才,下旨召见。他推辞不往,但上疏陈言:边境不宜派遣贵戚充任,不宜召募客兵,应当派遣得力将士,加强演练、自筹粮饷,才能抵御清兵南侵,巩固边防……[详细]
|
汪革(1071-1117)字信民,号青溪,江西临川腾桥人,祖籍歙(今安徽歙县)。北宋诗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汪革与饶节、谢逸、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少年时就学于北宋学者吕希哲门下,工诗文,有才名。绍圣四年(1097年),礼部会试第一,为长沙教授。时逢老母去世,安葬乏资。同僚集资相助,均辞谢不受。有一次,其妻取用宫中一锡水壶,便疾言厉色令其投入江中……[详细]
|
段锡朋,字书诒,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江西永新。五四运动时期,当选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一九二零年,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一九三零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等职。一九四八年在上海病世。在当今,段锡朋的名气不大,原因主要是无著作传世。但他却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赫赫有名的“段总理”。他尊崇“陈蕃、李膺等人的魏晋风骨”,并以此为动力,提倡反帝反……[详细]
|
许鹿希,女,中共党员,1928年8月生于上海,1953年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校在解剖学教研室任教,先后被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并且是北京医科大学较早确认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之一,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已有四十六个春秋。现为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德珩之女,“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四十余年来许教授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详细]
|
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表字楚僧(后改为楚生)。1890年10月17日生于江西九江沈家冲。其父许鸿胪,先在浙江绍兴当差,后返九江任教于同文书院。许德珩6岁随兄在家馆里读四书五经。16岁起每日往返步行40里到县城学习英文、数学。1907年考进了九江中学堂。在这里,他学到了科学知识,接触了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给他以很大影响。学校里两位从日本回来的教师(同盟会员),介绍他加入了同盟……[详细]
|
谢正发(1901~1938年),及妻查正娟(1902~1974年),均出生贫农家庭,原籍江西省婺源县鄣公山。民国22年(1933年)2月,因抗缴保甲捐,打了保甲长,迁本县冯村乡高舍村定居,靠开荒种山度日。民国24年初,皖南红军独立团在鄣公山一带开辟根据地。2月,发展到高舍、石屋坑,夫妇俩同时参加贫农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发任贫农团秘书,并负责军需。正娟积极协助丈夫工作。5月,高舍建立党支部,……[详细]
|
宁惠王朱磐烒(?-1437年),明朝第一代宁王宁献王朱权的嫡长子,正统二年(1437年),朱盘烒去世,追封惠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宁献王朱权死后,他的嫡长子朱奠培以嫡长孙袭封宁王。宁惠王朱盘烒宁献王嫡子追封(永乐二年封世子。正统二年薨。以子奠培袭封,追封王,谥曰惠)……[详细]
|
朱奠培(1418-1491),安徽凤阳人,宁献王朱权孙,世子磐烒嫡长子,宣德中,封世孙,正统十四年袭封。在位四十三年,弘治四年薨。年七十四。谥号靖王。死后称宁靖王,属亲王。……[详细]
|
朱觐钧1449一1497宁靖王之子也,母胡氏。正统十四年九月初三日生,天顺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封为上高王,弘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袭封为宁王,弘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薨,年四十九。谥曰康。妃徐氏。宁康王圹志王讳觐钧,宁靖王之子也。母胡氏。正统十四年九月初三日庶生。天顺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封为上高王。弘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袭封为宁王。弘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疾薨,享年四十有九。妃徐氏,副指挥同知徐洪之女。子一人。女二人……[详细]
|
萧公权(1897年11月29日-1981年11月4日),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1920年,自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专业和康奈尔大学哲学系。1926年取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爆发后,迁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成都燕京大学、光华大学,抗战胜利后继续在光华大学及四川大学任教。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第……[详细]
|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饶节从小好学,曾游家鄂皖豫等地,与江西诗派的谢逸、谢薖、汪革等就学于吕希哲,关系密切。早年志向颇为远大,遭遇不顺,便纵酒烂醉,数日不醒。醉时往往爬上屋顶,浩歌恸哭,……[详细]
|
罗纯臣(1012~1048),字公权,出生于铜鼓西向富豪人家。“年初奇嶷,长而好学,善记诵,通音律,能词赋,深明事理。”仁宗天圣初年,远去汴梁会试,考中恩科进士,首获铜鼓书生金榜题名的殊荣。依据《战国策·魏策》说法,铜鼓县境远古居民系“三苗之居也,左洞庭之水,右彭蠡之滨……。”纯臣先祖德缘,非出中原罗氏受姓世系,其源亦属此部族。古时只有民族语言,但无完整文字,因何以罗为姓,乃是“织网罟以事渔猎”的……[详细]
|
胡敬方(1241~1275),字中立,号云坡居士,出生于铜鼓带溪一书香世家。曾祖思齐任太和州判、吉州发运使;祖国器任筠州(高安)税使;父超俊,博学广识,隐居乡里,日授敬方通读经史子籍,科举课艺。敬方英俊倜傥,敏慧超群,得益良好家教,学业神速精进。度宗咸淳元年(1265)殿试钦点进士,敕授临江道佥判(文秩从五品,襄理府治政务),“明察果断,剖决如流,民感其惠,士怀其德”。恭宗德祐元年(1275)秋月……[详细]
|
帅治谟(1639~1681),铜鼓排埠人。西晋年间,太原帅姓鉴公支系族众,避乱南迁至此,落户定居。后嗣繁衍成为世居旺族。迨至明朝末叶,政乱捐苛,兵连祸结,游骑散勇,时出剽掠。因应护卫身家安全需要,帅姓居民,练拳术,习骑射,蔚成崇尚武勇风气。帅治谟,出身武艺门阀,幼读经书史籍,苦学少林。及至年长,双手十指犹似铁钩,砖墙泥壁,竟能轻快攀缘腾跃;脚着鸡毛草鞋,穿堂入室,行走如飞,毫无声息;身站高屋飞檐,……[详细]
|
袁珥,字挥简,别名念圃,铜鼓三都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于乡,四十六年(1781)大挑一等,签发湖南以知县试用。珥聪强练达,刚柔兼济。署岳州、长沙同知,有政声。转署醴陵县时,旧令病故,厚赠其妻孥,舆梓以归。复署乾州同知,乾地苗俗犷悍,有小忿,辄聚众刃斗。珥至,开诚化导,苗皆蛰伏。题补邵县,奸民多假命狱以诈财,珥治以刑威,刁风顿息。旋以宽纵狱囚,挂吏议揭参。奉旨送部引见,仍发湖南以知县用,寻补……[详细]
|
帅家乾(1741~1823),字仲衡,铜鼓排埠人。出生于一个多子女贫寒农家,父母无钱送其入学,八岁时开始参加生产劳动,每天放牛路过距家一箭之地的私塾,总爱伫立门道,听书声,看写字,满脸渴慕表情,恋栈不愿离去,有时还带根和笔一样长短的芒秆,坐在书堂门槛上,模仿学童执笔、,蘸墨、写字动作,稚气十足,怡然自乐。蒙馆先生初见甚觉诧异,久而知情,深感怜惜,慨然赠其《增广贤文》《四言杂字》《千字文》之类启蒙书……[详细]
|
胡浚源(1748~1824),字甫渊,号乙灯,铜鼓带溪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举。三年后赴京会试,首场散文得到主考官赞赏,二场因越出官韵而遭落第。胡浚源毫不气馁,再埋头勤读诗文数年,兼攻书画。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参加会试,吏部大挑知县,浚源中选,先后在河南商水、考城、新郑等县任知县八年。胡浚源任知县期间,以“重道爱民”为本。处理案件,迅速果断,公正清廉。末任新郑,为不加重民众负担,……[详细]
|
钟光维(1762~1855),号省斋,出生于铜鼓三都一自耕农家。自幼聪颖好学,能言善辩,获得族长赏识,资助其熟读经史与科考课艺。曾经两次赴宁州参加州试,皆因书写行款失格而落榜。第三次虽得中庠生,因其未先礼谒主考,放榜时其名竟被删掉,只得满怀怨愤回乡。正当其感到前途未卜、意志消沉、形神沮丧之际,偶然遇见一名谪迁典史的原任知府途中罹病,盘缠告罄,进退维谷,光维同情其境遇,邀至家中疗养。官员感激,知其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