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钟发宗,1910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排长,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兴国县委军事部部长、游击队队长。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西特委军事部部长,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吴兴……[详细]
|
钟炳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钟炳昌,1915年生于江西兴国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兵营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支队、大队政治处主任、政委,第九区队政委,第三十五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详细]
|
钟人仿,1914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治处宣传员、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师教导队政委、团特派员,红一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军团保卫局代局长、军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详细]
|
周维(1906—1970)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履历生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总队报务主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无线电第三分队分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二纵队电台分队长,红三十一军无线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详细]
|
罗维道(1914.09--2011.10),江西省泰和县人。1914年9月出生,1929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万泰独立营排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湘赣红军学校学员,湘东南大队大队长,湘赣军区游击第二大队队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茶攸莲县委书记。坚持了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详细]
|
罗桂华,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1907年出生。罗桂华是安源煤矿工人。1930年在安源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出自安源煤矿工人的有:-上将、丁秋生中将、刘先胜中将、晏福生中将、唐延杰中将、韩伟中将、王耀南少将、吴烈少将、罗华生少将、罗桂华少将、幸元林少将、熊飞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桂华任红1军团2军7师21团排长、机炮连指导员、福建军区独立9团营长、团政委。参加了……[详细]
|
欧阳平(1916年——2014年3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兴国县隆坪乡隆坪村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与长征。后担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014年3……[详细]
|
陈云开(1912—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六军团司令部译电员,第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师晋南工作团副主任,三五九旅炮兵营政治委员,晋西北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第……[详细]
|
邹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邹衍(191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人。历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28年,参加崇贤秘密农民协会。不久又参加儿童团,当上指导员。1930年,任少先队队长,参加了浪川区清剿民团的战斗。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详细]
|
李少元是湖北英山人,1915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25军独立营连指导员、75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第2纵队2旅6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24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6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政委。参加了辽……[详细]
|
李铨(1912—1968.12.4),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万福镇塘东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原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军一七三团连指导员。独立一师一团团部支部书记、干事,红六军团特务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七一七团政治委员,三五九旅副……[详细]
|
李治(1899——1989年)是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泮中村人,原名李守镜,1899年出生于小木材商家庭。1989年因病逝世,享年90岁。李治在县立禾川中学读书时,霍乱流行,遂立志学医。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1927年,他学成毕业,改名李治,在南昌开私人诊所。1930年,他-从军,在张辉瓒18师6团任上尉军医。年底张辉瓒部中了红军的伏击,李治被俘后参加了红军。李治在红军第4医院担任医务主任……[详细]
|
齐钉根(1917—1986)进贤泉岭乡四方齐家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人称“齐猛子”。齐钉根家境贫苦,从小学习手艺,生活艰难,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齐钉根参加工农红军,年仅14岁。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详细]
|
刘绍文(1912—1981),原名刘秀文,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赵塘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三团副排长,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0团政治干事,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四十四师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直属政治处宣传股股长……[详细]
|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12月8日病逝于北京……[详细]
|
马泽迎(1912~1974)江西兴国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 12 月参加红军。1930 年 8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3 军第 8 师炮兵 连班长,红 1 军团第 2 师第 4 团连政治指导员、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 21 团政治委员,第……[详细]
|
山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谢国仪同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自卫队队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处长,山西省军区顾问等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开展反蚕食斗争,发展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详细]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长。陈云中同志1917年6月1日生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原永新县)。他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军时期,陈云中同志历任红三军团五军四师通讯员、红二十八军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参谋,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战……[详细]
|
江含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江含章,男,1917年11月生于南丰县琴台镇。曾任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等职,授少将军衔,副兵团级,1983年离休。幼时因生活贫困,15岁即辍学至南昌“源记”纱号学徒,后接受革命思想,1938年赴延安,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曾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解放青海战,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战功,荣获三级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一枚,从一个普通……[详细]
|
朱衡,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任龙溪、婺源县令,刑部主事,福建提学副使,山东布政使,右副都御使,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等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黄河洪水泛滥,微山湖水位猛涨,江苏沛县飞云桥河堤决口,洪水注入昭阳湖,数百里河道淤塞,南北漕运断绝,粮食难以转运,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朱衡,改任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专门负责治理河槽工程。朱衡上任后,亲临抗洪一线,动员民众抗洪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