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余永麟[明](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嘉靖七年(公元一五二八年)举人。官苏州府通判。永麟著有《北窗琐语》,《四库总目》为小说家言。人物墓地余永麟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礼部尚书、大学士余有丁的生父,官至苏州府通判。他墓前的石刻与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余有丁墓前石刻出于同一批工匠之手。石刻体积巨大,雕刻精致,线条流畅。现在,余永麟墓前石刻已列入区级文物……[详细]
|
张贞黻(1904~1948)奉化方桥镇西张村人。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大提琴、小提琴及钢琴。1934年毕业,后参加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专事音乐演奏。抗日战争爆发后至重庆,供职中央电台管弦乐队。1940年冬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教职、延安乐器厂厂长、中央管弦乐团副团长、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副团长等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撰文介绍西洋音乐知识,致力……[详细]
|
赵宇椿(1881~1960)余姚县城南门外菱池村(今属余姚镇)人。16岁进石厂当学徒。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任宁波美成百货店员,1904年转为宁波彩牲百货店职员。两年后聘任宁波同生利广货店经理。1914年与人合资创办美球针织厂,1918年改独资经营,生产罗宋帽、绒衫、拉毛袜、毛线、卫生衫裤等,行销全国,获省奖“步武欧西”匾。同年与人合资开设如生罐头食品厂,生产鲜笋、干菜等蔬菜罐头,销路颇畅。五……[详细]
|
翁心惠(1922~1982)原名召发,笔名翁亭,鄞县石塘翁家?村人,幼随母迁居慈溪裘墅(今属江北区)外祖母家。1938年毕业于慈溪中学初中部,加入慈东抗日自卫委员会,在裘墅(市)一带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次年春参加慈溪县政工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入宁波浙江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1941年4月宁波沦陷,学校在西迁途中解散,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同年11月,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组织春雷文艺社,编印《……[详细]
|
沙季同(1912-1943)又名沙文度,字季同,化名陈正煦。由于从小受到几位兄长革命思想的熏陶,自幼就在家乡参加革命斗争。1927年参加共青团,积极参加卓兰芳、沙文汉领导的奉化暴-动。暴-动失败后,在滨海区农会工作时被本乡匪徒抓去,敌人曾扬言将其装入麻袋,投入深渊。但沙季同与其母陈龄不为所屈,后经人营救才幸免于难。1928年去上虞经亨颐先生主办的春晖中学就读,后转学去上海劳动中学分校立达学园,毕业……[详细]
|
沙文威(1910—1999),原名文溶,字重叔,建国后为纪念二兄改名史永,宁波鄞县塘溪镇沙村人。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宁波地委委员、组织部负责人等。1930年因中共浙江省委遭到破坏,史永同志失掉组织关系。1934年10月重新为党工作并恢复党组织关系,先后在上海、南京、汉口、重庆从事情报工作。1936年由留俄同学介绍入南京市“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继而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卢山……[详细]
|
周尧,昆虫分类学家,1939年至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陕西省昆虫学会名誉会长、第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组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他创办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研究所、周尧昆虫分类研究奖励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等伟业,为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荣誉。1912……[详细]
|
熊汝霖(?~1648)字雨殷,明末余姚天华(今天华乡)人。1631年(崇祯四年)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率兵击退入侵厦门的荷兰军队。1641年升户科给事中,累上疏陈用将之失,崇祯帝不悦,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1645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九,孙嘉绩于余姚起兵抗清,被推为盟主,首树浙东抗清义旗。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任为右佥都御史,督师江防。七月十八日,率兵至海宁,召募兵丁万人,称“孙熊兵”,累进兵部……[详细]
|
王嗣奭(1566~1648)字右仲,号于越,明鄞县人。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举人,历任黄岩、宣平、龙泉教谕。1625年(天启五年)擢知宿迁,未几左降建州经历,历署建安、顺昌、松溪、崇安诸邑。1628年(崇祯元年)知永福县,奸人多以米粮援海盗,且倚巨室为后盾,他上任即予严禁。1633年迁知涪州,以忤上司被劾。后至会稽,师事刘宗周,自谓“吾以罪失官,反以罪得学,可谓失鱼而得熊掌。”明亡,清兵南下,……[详细]
|
沈明臣(1518~1596)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明鄞县栎社沈家人。父沈文桢,工书法,能作方丈大字。明臣早年为诸生,累赴乡试不中,遂专意于诗。嘉靖间与徐渭、余寅同为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僚,掌书记职,时献计策,参与抗倭。性好纵酒斗诗,语多慷慨,胡宗宪命刻于浙西烂柯山。后胡宗宪被捕系狱死,幕客星散,独他走哭墓下。继流落江湖,放浪诗酒。50岁后归里授徒赋诗为业,受张时彻等推重,与范钦交谊甚笃。时彻……[详细]
|
蔡启元(?~1559)明奉化光德(今江口镇)人。以武生从军抗倭,累立战功一授千夫长。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倭寇自定海(镇海)邱家洋犯境,他奉命与把总陈其可追击,至蒋葭浦,先陷阵杀8人。寇退至江口,据光德桥战。.他奋身夺桥,寇退至进笔山。把总陈其可临阵走脱,倭寇返回复战,围住启元。启元纵马挥剑,连斩数贼,仍不得出。时天雨,马陷泥沼,左右仅弟与家僮数人,高呼“不啖贼之肉,非丈夫也!”终战亡。……[详细]
|
全元立(生卒年不详)字汝德,明鄞县洞桥沙港口村人。1535年(嘉靖十四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检讨,参与修会典,进修撰,充经筵日讲官。严嵩专权,直臣被杀,愤然作《告天文》,陈说被杀诸臣冤状,严嵩甚忌。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因拒作青词,出为南京太常寺卿,兼署光禄寺,任中裁冗丁,汰冗食,清幕僚。继迁南京工部侍郎,终受严嵩排挤,遂致仕。严嵩败后,累荐不赴。慕四明山大韭小韭胜景,藏书处名……[详细]
|
王钫(?~1566)字子宣,号印岩,明奉化连山乡大堰(今大堰镇)人。1523年(嘉靖二年)进士,授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迁刑部员外郎转郎中,继而出知福建邵武府,办案迅速、准确。1558年累官至兵部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事,率兵歼灭骚扰揭阳的倭寇700余人,救还被劫男女数十人。旋又击溃犯潮阳的倭寇。同年冬镇压长乐、兴宁等地侗民暴-动。次年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后改任南京工……[详细]
|
张琦(生卒年不详)字君玉,号白斋,明鄞县人。1498年(弘治十一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副寺正。1515年(正德十年)知福建兴化府,兴办学校,匡正风俗,时称“文章太守”。官至福建参政。为政清廉,致仕归里,家居20年,无遗财,人称白斋先生,善诗,遗诗云:“爱山一舆,乐水一舟。未死微躯,已卜荒丘。永谢之日,不烦饰修。生也既顺,死复何求。”著有《白斋集》、《竹里馆集》。……[详细]
|
杨守随(1434~1518)字维贞,号贞庵,明鄞县栎社杨家人,杨守陈弟。1466年(成化二年)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后历官应天府丞、南宁知府。孝宗继位,调任应天府尹。不久遭宦官私恨弹劾,谪广西右参政。1494年(弘治七年)进按察使,迁大理寺卿,充经筵官,升工部尚书,仍掌大理寺事。武宗即位,同韩文等疏奏刘瑾专权罪,武宗不纳,他复上疏极陈“正君德,修治化,戮奸邪,明法度”诸事,因被革职,几……[详细]
|
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号晋庵,明鄞县栎社杨家人。1451年(景泰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作《银豆谣》谏讽,后参与修《大明一统志》。成化初为经筵讲官,逢讲必寓劝规,继与修《英宗实录》。1472年(成化八年)迁侍讲学士,参与修校《宋元通鉴纲目》,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孝宗嗣位,授南京吏部右侍郎,与修《宪宗实录》,兼副总裁。1489年(弘治二年)疏薛,不准,命以本官兼詹事府丞……[详细]
|
金湜(生卒年不详)字本靖,号太瘦生,明鄞县人。1441年(正统六年)举人,入太学,以善书授中书舍人,后升太仆寺丞。宪宗即位,赐一品服,出使朝鲜。朝鲜雅尚汉文学,凡中国使者至,必求词翰,他即席书数十篇以赠。有美女入侍,赋诗却之,馈赠不受。回朝即请去职,屡征不起,家居30年,自号朽木居士,惟与名士结诗社为乐。擅书法,五体俱能,有汉晋风度,又善画竹,并题诗其上,人称诗、书、画“三绝”。著有《皇华集》、《……[详细]
|
陈敬宗(1377~1459)字光世,号澹然居士,明慈溪县城人。1404年(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文渊阁,参与修《永乐大典》,后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北京志》、《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侍讲,后因母丧归里。1426年(宣德元年)服满复职,与修《两朝实录》。次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1434年(宣德九年)升祭酒,革陋习,饬风纪。1450年(景泰元年)致仕归里,卒谥文定,赠礼部侍郎。有明一……[详细]
|
刘季篪(生卒年不详)名昭,以字行,明余姚人。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进士,除行人,出使朝鲜,却其馈赠物品,太祖闻后嘉赐衣钞。后任陕西参政,有轻税、治水政绩。继升刑部侍郎,释冤甚多。1403年(永乐元年),参与编纂《永乐大典》。1410年因事入狱,获释后以儒服隶翰林院编纂,继授工部主事。精于律学。……[详细]
|
俞士吉(1354~1430)字周贞,号栋庵,晚号大瀛海客,明象山人。始举贤良方正,1397年(洪武三十年)中举人,授兖州府学训导。建文中,上疏言时政得失,晋监察御史,巡按凤阳、徽州,继出按湖广,辨释冤狱。1403年(永乐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奉使朝鲜。后浙西大水,奉命偕户部尚书夏元吉往督农政.次年湖州灾,奏发粮60万石赈民。1405年浙西大饥,又随夏元吉往赈发粮30万石。次年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官……[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