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福建 > 南平 > 建瓯历史人物介绍6

建瓯历史人物介绍6

更新时间:2023-12-30

范汝为 [] (?~1132)
  范汝为瓯宁(今建瓯市)人。生年不详,盐贩家庭出身,粗知文书。建炎三年(1129年)春,御营前军统制苗傅、副统制刘正彦为逼高宗逊位,发动政变,事败后领兵退入建州。各路官军入境追击,到处烧杀劫掠,百姓-迁徙-。宋军擒获苗傅、刘正彦去后,建州发生灾荒,斗米千钱,饥民遍野,官府不加怜恤,反而横加鞭笞逼迫。范汝为平素仗义执言,同情贫苦农民,目睹官吏凶暴和饥民惨状,遂于四年(1130年)七月在瓯宁县源峒揭竿起……[详细]
  徐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福建瓯宁(今建瓯市)人。宋元祐六年(1091年)生。宣和四年(1122年)九月,高丽国王王俣病逝,宰相李资深立其子王楷为国王,并向宋朝告丧。徽宗当即诏令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前往高丽祭奠、慰问。徐兢以奉议郎充任国信使、提辖大船礼物官,与奠慰人员同往。这一年,宋军两次进攻辽国燕京,均被击退。这时,高丽和宋朝通使不绝,因辽国强盛,高丽只好接受其册封,称为兄弟之国。辽对宋表……[详细]
  陈志明,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1955年10月出生于建瓯县一个工人家庭,在家庭熏陶下,他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后随父迁松溪定居,1970年入松溪一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先后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1974年初中毕业,到郑墩乡林屯村插队劳动,由于他劳动积极,热爱集体,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月,他应征参加中……[详细]
   一心为民的好医生  刘淑芳,建瓯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闽清县洽洋乡。淑芳未弥月其父病故,家庭经济日益困难,5岁随母到基督教办的育婴堂干活。1921年在教会的资助下入小学,17岁初中毕业。以后靠半工半读及教友帮助,先后毕业于陶淑女子中学、马高爱护士学校、协和大学医学预科。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45年9月毕业。1946年,回福州协和医院任内科医师。1948年2月,调闽清……[详细]
  马仙姑奇女孝行马仙姑,俗名马五娘,唐代建安(今建瓯一带)人,生卒年不详。马五娘在按婚约即将出嫁时,未婚夫突然死去。她强忍悲痛,誓不二嫁,精心照顾婆婆,以纺织为生,供养老人。传说马五娘平常出入都是打赤脚,一次外出遇上溪水暴涨,无舟可渡,即用雨伞张开仰置水上作舟以渡,令旁观者目瞪口呆,称为奇女。她也对人说,自己本非尘世凡人,等老人终其天年,即化仙而去。因此,得到当地人信仰,遇到旱灾就请她去设醮祈雨,据……[详细]
  黎云秀 (1963~2013.8.10)笔名安然。女。福建建瓯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建阳师范学校。1991年入读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当过教师、报社记者、杂志社总编室主任,现为作家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少儿电影学会会员。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白毛阿利》、《雪地上有几只麻雀》、《父亲老A》,长篇童话《蛙国历险记》、《赤兔王子》、《动物大使波彼》,报……[详细]
  陈祥龙 (1953~)笔名乡淙。福建建瓯人。中共党员。曾赴乡村插队务农,转干后仍从事农村工作。1983年起从事县级领导工作,后任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在乎山水间》,作品集《寓言一百篇》、《树神祭》、《红尾猴》、《剑魂》、《武夷新曲》、《武夷之梦》、《武夷风情》、《远足》,散文集《生活短笛》等。报告文学《古镇淹迁记》获福建省第……[详细]
徐洵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徐洵(女),(1934.10.11- )海洋环境生物工程专家。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195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首次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领域,解决了海洋病……[详细]
江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龙, 物理化学家 1933年1月1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胶体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俄罗斯胶体杂志国际版和《中国科学》等四家国内杂志的编委。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硅酸凝胶和浓分散体系的结构与流……[详细]
徐奭 [] (9681030)
  徐奭(968—1030),字武卿,原籍瑞安睦源(今泰顺司前乡),幼随父徐骏居瓯宁(今福建建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第一,授兴化(原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二县地)知军。八年(1015)升侍郎。仁宗天圣初年改任两浙转运副使。时值苏州水患,在市泾以北赤门以南筑堤90里,架桥18座,受到褒奖,人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卒后葬岭下沙墩(今泰顺县仙稔乡岭下村)。徐奭考取状元后,曾以著作郎直集贤……[详细]
  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分上下两部份,上部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下部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附词大小传及评语,为宋人词选之善本。后人统称《花庵词选》。淳佑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详细]
  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祐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详细]
  马子严(生卒年不详),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能诗,尝与赵蕃等唱和,《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减张籍、王建之乐府”。尝知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详细]
黄铢 [] 宋朝词人 (11311199)
  黄铢(1131~1199)字子厚,号谷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崇安。其母为孙道绚,少师事刘子翚,与朱熹为同门友。以科举失意,遂隐居不仕。理宗庆元五年卒,年六十九。著有《谷城集》五卷。事见《晦庵集》卷七六《黄子厚诗序》、卷八七《祭黄子厚文》,《宋元学案》卷四三有传。……[详细]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又号寒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乾道末,为范成大幕僚,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淳熙十四年(1187)以奉议郎通判汀州。著有《倡酬诗卷》,存词五首。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谓其“诗词皆工”,并载其宫词《虞美人》云:“范石湖(成大)座上客有谈刘婕妤者,公与客约赋词,游次公先成,公不复作,众亦敛手。”……[详细]
孙道绚 [] 宋朝词人,宋朝女词人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孙道绚,黄铢之母。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初(公元1131年前后)前后在世。三十岁丧夫,守志以终。生平著词甚富,晚以火毁。铢搜求流傅于人口者,仅得六首。张世南《游宦纪闻》录其悼亡一首,最为人所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了五首。赵万里辑本存词八首。《诗人玉屑》也记载了她的诗词片断。……[详细]
曹修古 [] (?~1033)
  曹修古(?—1033),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天圣五年(1027年),修古出任歙州知府,不久调任南剑州,以后复任开封府判官,调殿中侍御史。在这期间,章太后涉预朝政,秉权力处事。太后侄子刘崇德从相州调回时,在途中死亡,太后对他的内外姻戚及僮仆等80余人都予录用。修古和殿中同官杨偕等上奏章写论文,并请太后交还政权,因而被降职为工部员外郎,知兴化军。后遇赦复……[详细]
  吴秘(生卒年月不详),字君谟,北宋福建建安人。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官侍御史知谏院,后出任豪州知府,提点京东刑狱。吴秘好学,以钻研经典闻名。他所注《扬子笺》和著《周易通解》五卷,为宋廷重视,经太玄参政孙忭的推荐,-奏明皇室,曾令收入内库,列为珍贵藏书。吴秘研究《春秋》,把公羊、谷梁、左氏3家的著述作纵横对比,发掘其异同,早想写《春秋集解》来抒发自己的见解。可是身为朝官或出任知府,官务缠身,……[详细]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献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世宗不悦道:“朕伐叛引民,何得‘有巢无主’之……[详细]
杨荣 [] 明朝首辅 (13711440)
  • 杨荣
  (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有些文才,据《明史·艺文志》载,其著作有《训子编》一卷、《北征记》一卷、《两京类稿》三十卷、《玉堂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