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焦作 > 沁阳历史人物介绍2

沁阳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傅永辉,1911年出生于王曲乡马坡村,是八卦掌大师傅振嵩的儿子。他从小随父学艺,练就一身过硬拳术。18岁就随母南下,协助父亲教拳。1931年父子俩参加南京国术馆馆长张子江率领的武术队赴港,在中华戏院表演了武当对剑、对刀及八卦推手,誉满全港。解放以来,一直从事武术工作,历任广东省、广州市武协副主席、武术教练,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武术高手。1975年,他集50年武林之精华,编撰出《四象拳》论著。这套拳取太……[详细]
  苏羽(1918——1989年),原名吉学武,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1937年在家乡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委组织委员,参加了党领导的沁济-,曾任晋豫边沁河独立游击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山东工作。建国后,任山东省法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1953年调东北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先后担任冶金部杨家杖子矿务局局长……[详细]
  冯志国(1925一1982年),西向镇义庄村人。1938年8月入伍,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晋城武工队工作。历任晋沁县委政治、交通、公安干事,独立营副教导员,沁阳三区区干队指导员,独立营教导员,沁阳五、七区区委书记,十四军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十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12月5日病故于郑州,终年57岁。……[详细]
  胡维安(1919—1951年)曾化名吴奇,西向镇义庄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维安自幼好学,16岁就读于沁阳培元中学,在校参加“民先”组织。毕业后,在紫陵小学教书,做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春赴华北军校学习,1938年参加决死队任班长,1942年调左权部任独立营副营长。多次被评为“模范营长”、“杀敌英雄”,荣立二等功。1949年任石家庄高级步校教员,1950年抗美援朝,任……[详细]
  董希祯(1919—1948年),西万镇西万村人。1940年参加民兵,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随军南下,任中共栾川三川区委副书记。同年11月,胡宗南部进犯栾川,在转移中与部队和上级组织失掉联系,时值大雪封山,迷失方向,被地主武装大刀会捕获。该会头目王国杰严刑审讯,并以死相威胁。希祯大义凛然,怒目斥道:“死有何惧?我死了,有更多的人为我报仇,可悲的倒是你们,你们快完蛋了!”2月1日晚在……[详细]
  吕水仙(1883~1945年),乳名葫芦,柏香乡肖寺村人。十岁开始在西王良村跟怀梆老艺人苗发信学戏,出师后一直在沁阳“行戏班”主演旦角。他的嗓子高亢宏亮,音域宽广,唱腔吐字圆滑自如,韵调优美动听,声情并茂,他的大段唱腔往往使台下掌声不绝。当地群众常说:“听着葫芦唱,只把碗来放。听着葫芦喊,只把碗来扳。脱裤当衣裳,要看葫芦反西堂。”他的拿手好戏有《上门楼》、《木莲女征西》、《樊梨花征西》等,1945……[详细]
  周瑞麒(1911—1945年),字千里,西向镇虎村人。幼时上学,1929年考入沁阳师范,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沁师-、暑期读书会和沁济武装-。-失败后,先后在万善、紫陵等地教书,并同李冠慈、王跃轩等重新组建沁阳党支部。1937年初,赴太原国民军政训练班受训。1938年春,参加抗日游击队和道清游击队,曾任博爱豫北公学教务长,修(武)、获(嘉)、武(陟)中心县委秘书,路南工委书记等职。1……[详细]
  曾铎(1887—1938年),字警吾,号半掘,沁阳城内人。上海中华大学(工学院前身)毕业,先后任职于焦作福中公司、矿务大学、沁阳培元中学。后因不满当局的反动统治,乃愤然辞职。专致于书画艺术,尤擅长竹子兰草。民国初年,曾以竹、兰等条幅回赠于佑仁。20年,警吾的20多幅作品参加河南救灾义展,有两幅竹兰、行书条幅被选入《河南书画册》。……[详细]
  田原(1919—1938年),原名田发育,山王庄乡万善村人。1935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十三中学,同年考入辉县百泉乡村师范学校。1937年6、7月间赴山西太原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8月1日参加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被派往晋西南蒲县担任人民武装自卫队副总队长。1938年3月1日,日军进犯蒲县,田原等人在文庙自卫队总部被包围,几经突围未成,不幸英勇牺牲。……[详细]
  杨宝(1885—1935年),葛村乡南寻村人。自幼学戏,出师后一直在沁阳行戏班主演文武小生,嗓音高亢浑厚,唱腔铿锵激昂,在幕里一句“挑帘”,能叫满堂喝采,人送外号“盖八县”。他的拿手戏有《虎丘山》、《凤仪亭》等,1935年在本村被土匪杀害。……[详细]
  郭舜仁(1909—1933年)乳名长元,紫陵乡西紫陵村人。1931年参加“沁阳抗日救国会”、1932年1月加入“青年反帝大同盟”。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沁阳首批中共党员之一。9月参加并领导了沁济武装-。-失败后,转战山西阳城一带,不幸被捕。后被解押至开封绥靖公署监狱。在法庭上舜仁身遭酷刑,但仍宁死不屈,始终未暴露党组织和革命阵营半点机密。1933年6月28日英勇就义。……[详细]
  张义和(1870—1920年),山王庄乡盆窑村人。出身贫寒,祖传窑匠,自幼跟父亲学艺,12岁就能单独操作。该村烧制的各式陶器,因拘守旧法,质地欠佳,一直销路不畅。他解放思想,博采景德镇、宜兴新工艺,对瓦鼎、瓦炉……精心设计,加以改良,所制产品精制美观,与铜鼎、铜炉无异。光绪年间,曾为宫廷和官宦人家所欣赏,经常运销北京等地。1914年又运至南洋工艺品赛会,被英国制造家誉为佳品,颁发奖章、奖牌,并赠英……[详细]
  刘成俭(1845—1910年),字子端,西向镇龙泉村人。他从小爱习医道,二十岁攻读医书,二十五岁随叔父到济南府学医。三十二岁开始行医,以医术精通,医德高尚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人民赠以“医冠齐鲁”的匾额,官方赐给“奉直大夫、五品军功”。……[详细]
  董风诰,号小意园,沁阳城内玉清宫人。清末道光年间书画家,在怀府八县颇负盛名。长于山水、花鸟,尤以大幅更为突出.传世作品较多,当年城内药王庙龛后的一幅大青山绿水画堪称一绝。书法更佳,真草隶篆无一不精,尤其是隶书更为见长。药王庙前后立卧方上的书画以及壁画其手迹甚多。小意园的画法对后代影响很大,但因布衣,故未列入史册。……[详细]
  李端章(1916——1945年)字文甫,乳名河印,王召乡西王召村人。其父李汝香,原配早逝,续妻杨氏,李兄弟二人,端章为前母所生,兄名伦斌,系继母所带。抗战前,李家有房屋6间,地9.5亩,毛驴l头。民国22年(1933年)其父病故后,端章遂与继母分居,自分房3间,地4.5亩。他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3岁上初小,17岁在本村高小读书。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4年,因体罚学生,被学生家长打了一耳光,李气愤辞……[详细]
  刘歧(1924—1985年),西万镇邗邰村人。1949年12月,刘歧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参加修筑成渝铁路时,脏活、重活他抢着干,荣立了甲等功。1951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奔赴朝鲜战场的千里行军中,再次荣立甲等功。1952年11月11日在上甘岭阻击战中,他所在的九连坚守537高地以北的一、二、三号阵地,遭到美军猛烈炮火阻击,伤亡很大,二、三排长相继负伤,一排长又……[详细]
  任应(1918——1985年),原名家让,曾用名任英、任瑛,紫陵乡东紫陵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9月,在解放焦作的战斗中,时任营长的任应,主动协同兄弟部队围歼伪华北兴亚巡抚军顽固据守的核心工事,他只身闯入敌人碉堡,迫使敌人缴械投降,并亲手抓获该军头子李仙洲,对解放焦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放博爱、武陟,特别是奇袭温县,攻打沁阳城等战斗中,任应所领导的……[详细]
  任大娘(1900——1983年),紫陵乡紫陵村人,是革命烈士任建樟的母亲。大娘痛恨旧社会,向往新生活。早在30年代,她就支持长子建樟参加革命。1932年秋,建樟因参与并领导“沁济-”被捕入狱,大娘毫不畏惧,多次赴开封看望儿子,转达党对建樟的问候,并以慈母的爱鼓励儿子同敌人顽强斗争。建樟被杀害后,尽管大娘内心非常悲痛,但她却总是说:“建樟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死得值得。”1945年大娘又送小儿子建桂……[详细]
  马纪民(1913—1980年)原名马瑞升,字腾飞,紫陵乡长沟村人。纪民早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32年3月,地下党在沁师发动-运动,他带头创办《沁师园地》,并亲自参加反对和驱赶反动校长王理的斗争。1932年8月入党之后,随即在紫陵完小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广泛联络进步青年,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开展党的宣传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沁阳党组织作出了贡献。纪民在沁师毕业后,随到紫陵完小教书。他把党组织从上海生……[详细]
  陈瑶生(1906——1979年),名国琪,字瑶生,王召乡东王召村人。系全国艺林画坛名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瑶生自幼天资聪慧,酷爱绘画艺术。当时,家贫无钱购买笔墨纸张,他就用香头、木炭、红土在沙盘或废纸上练字习画。农村没有良师指导,他就从邻村借了几本破旧的《芥子园画谱》视为珍宝,朝夕临摹。民国13年(1924年),瑶生在北平学徒期间,每天除完成应做的工作外,把所余时间都用于读书习画。他省吃俭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