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焦作 > 修武人物

修武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3-12-30

卫飒 [] (前1060)
  卫飒(约公元前10年一公元60年),字子产,河内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出生于西汉末年,少贫而好学,随师就读,常无粮举炊,乃作佣工自给。青年时即闻名予时,曾任过王莽新朝的历州郡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入大司徒府任职。后授侍御史,并任过襄城县令,因政有名迹,迁升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省彬县)太守。东汉初,桂阳郡地处边陲,开化较晚,民不知礼则。卫飒莅任后,广建各级乡学,以振兴教育;设制婚姻之礼,以淳化风俗。数年之间,邦俗从化,中原文明开始在祖国边远地区生根开花。桂阳郡的含涯(故城在今广东省英德县西38公里)、浈阳(今广东省英德县东),曲江(今广……[详细]
  程毅(1883-1908),原名秀申,字翘轩,修武县城内新街人。父名石玉,以教私塾为业。毅幼年随父读书,19岁考取秀才。后因废科举、兴学堂,乃先后就读于河朔学堂(武陟县木栾店镇)和河南高等学堂。程毅在河南高等学堂求学时,正值帝国主义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对外-投降,对内残酷镇压群众革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人民忧心如焚。程毅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认识到中国所以受列强欺凌,完全是清廷腐朽无能。要避免-之祸,必须进行革命,开始形成他纯朴的爱国思想。加之出身富家的大娘范氏,对其贫寒出身的二娘、生母百般-。所以程毅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恨于男女不……[详细]
苟晞 [] (?~311)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 。西晋末年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辗转八王苟晞最初担任司隶校尉的部从事,当时的司隶校尉石鉴极为器重他。后又获东海王司马越引荐,任通事令史,后调任阳平太守。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击败篡位的赵王司马伦,以大司马身份辅政,苟晞则参大司马军事、尚书右丞;后调任尚书左丞,并考察属下诸曹办公,下级官员都对他十分忌……[详细]
  秦永年(约1847-1919),字锡之,修武县城内东门大街人,秀才。是修武县的开明地主和士绅;同时也是一位有爱国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民族资本家。修武县西北部太行山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久为英帝国主义所垂涎。清光结二十四年(1898年),英福公司通过贿买汉奸,勾结清廷,攫取了修武煤矿资源的开采权,继而屡违合同,肆意私扩矿区,强占民田,苛虐矿工,扼杀民窑,激起了修武和河南人民多次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祖国矿产资源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秦永年都和人民站在一起,利用他的身份和威望,正确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中华民国三年(191年)5-6月间,秦永年等两次向……[详细]
  王兰广(1806-1874),字耕心,号香圃,别号静涵,河南省修武县人。早年曾就读于南阳、河朔两书院。学习注重哲理,挈纲提要,讲究实用,不尚虚浮。曾把历代名臣良吏可作榜样者,汇集成册,悉心研讨,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他后来漫长的官吏生涯,起了重要作用。王兰广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拔贡,翌年殿试列二甲第二名,以知县分发直隶(今河北省)。先后任安平、南乐、曲阳、饶阳、长垣、获鹿、枣强、交河、宛平、清苑、天津、河间、大名等县的知县,还任过天津河防同知,安州知州及冀、定、遵化等直隶州的知州,最后补授广平府同知。所到之处,无不循声卓著,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其中尤……[详细]
李雪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01992)
  李雪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李育林。1910年10月14日生于河南省修武县周流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起读书,15岁考入焦作卫辉中学,半年后又考入洛阳省立第四师范。1928年春在郑州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第26路军任排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第3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后任红15年团第73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6年12月任红15军团政治部-部部长。翌年2月被派往陕……[详细]
  赵遫(1774-1839),字容甫,号宁夫,河南省修武县人。因家贫,17岁始得读书,经过10年刻苦学习,经史百家,悉能精通。清嘉庆十五年,中庚午科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会试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福建省。时年已52岁,先后任福鼎、屏南、章平等县知县。福鼎、屏南、章平三县,或处浙、闽交界的东海之滨,或处峦连峰叠的万山丛中,文化生产落后,恶俗陋习甚多。赵遫在任期间,除陋习,惩凶顽,兴教育,劝农桑,使这些县的贫困落后面貌很快得到改变,受到当地民众的称颂。福鼎县久传重男轻女恶俗,女婴多被溺死。赵遫到任后,察悉实情,亲作《戒溺女文》,恳切劝谕民众,并采取相应措施……[详细]
  薛澍(1249-1346),字时卿,号朴庵行一,修武县郇封村人。幼谆敏好学,博极群书,宗主孔孟。②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丙申科进士。初授承务郎主事,历升榷茶都转运使,吏部尚书兼掌五部事。③薛澍鉴于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及当时统治者蒙古族与汉族间在文化、礼则、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非常尖锐,故在任职期问,力主救时伸道,以夏变夷。他自己沿汉俗,着汉服,讲汉语,以教万民,对缓和当时的-,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及相互融化,作出了一定贡献,故被称为元天一柱。⑤薛澍为官清正,法度严明,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卓著,逝世后皇赐崇祀乡贤。后被薛氏后人奉为始……[详细]
  张向毅(1906-1984),名廷德,以字行。修武县南门大街人。先后就读于修武小学,郑州、汝南、开封中学,并作为旁听生在北京大学深造三年。曾担任过修武高小、博爱中学、焦作中学、修武大道中学、修武县立师范的教师或校长;新乡《豫北日报》社;豫北-委员会委员,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太行文化出版社太南区分社社长、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人民日报》社副经理、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秘书科副科长、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刊总、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史教研室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研究组组长及研究所学术秘书等职务。张向毅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详细]
  刘祝宜(1904-1978),名葆庆,以字行。修武县刘范村人。幼年随父读书,后就读于本县小学、汲县中学、开封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毕业于河南中山大学农学院,留校任助教,1935年任讲师,1941年任副教授;建国后任河南农学院副教授兼作物栽培教研组主任; 1958年任该院农学系副主任。由于他在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河南小麦专家,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祝宜是河南省最早从事育种学研究者之一。他经过7年多的反复实验,观察比较,于1936年4月写出论文《河大农场二二-14小麦育种成绩报告》及前此不久的论文《秋旱后春季播种……[详细]
  邱殉(1889-1960),字玉东,修武县纪孟村人。出生于一个祖传世医之家。纪孟邱氏妇科,始于清初,相传已三百载,至珣已历九世。他从伯父邱应昌习医,刻苦攻读《傅青主女科》、《妇女良方》、《济阴纲目》、《东医宝鉴》等妇科名著,并将邱氏祖传妇科秘方,广为汇集,精心研讨,故至建国前夕,行医30余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建国后,邱殉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组织领导医药联合诊所,并于1955年受聘任修武县人民医院妇科医生。由于他久负盛名,医术超群,精心诊治,疗效显著,故求治者范围迅速扩大至豫、冀、晋、鲁、陕、鄂、陇、皖等省。路近者,前来就诊,充道……[详细]
  李常田(1915-1948),修武县北霍村人。少年时在本村和城内上小学,又先后到辉县、汲县、汝南上初中、师范。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李常田到汝南去,至黄河边,见中、日两军隔河炮战,慨叹:国家将亡,读书何用?遂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南区抗日游击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游击支队书记。1942年起,李常田先后任安阳县财务科长和-长。1945年9月,焦作第一次解放后,任焦作市政府秘书。次年10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突袭包围了撤到长岭村办公的焦作市政府,李常田被俘。敌人用铁丝穿着他的锁骨,把他关押在焦作监狱。1947年5月,又把他押……[详细]
  庞生金(1915-1981),修武县李万村人。12岁就到焦作的寺河煤窑当童工,一干就是10年。后又到大同、李封、铜川等煤矿当采煤工,受尽了帝国主义、资本家敲骨吸髓的压迫剥削;实践中养成丁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掌握了熟练的煤炭采掘技术。建国后,庞生金回故乡过着幸福生活。1958年,他先到修武铁厂当工人,1960年转方庄煤矿采掘队当技术员,1975年退休。在15年的辛勤劳动中,为祖国创造了财富,为开发修武的煤炭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庞生金具有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国家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当时的生产条件虽较建国前的旧煤窑有很大改善,但毕竟还相当落后,管理方法也不够完……[详细]
  熊子庚(1908-1977),原名绍昌,字续三,修武县孟村人。1937年春,参加共产党创办的华北军政干校学习,后任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二支部二大队教导员。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忠诚可靠,精明能干。总是准确、及时地把重要情报送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机关,对领导及时了解、判断敌情,保证战斗胜利和消灭敌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38年12月许河事件后,修武党组织-转入地下。1939年3月,中共修武路南工委负责人郭士英在熊子庚家中建立了孟村地下联络站,在敌占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1943年秋,共产党领导的……[详细]
  张孟钦(1893-1976),女,字素昭,修武县张延陵村人。幼聪慧。随父读书、习字。与城内东门大街秦文华结婚后,在丈夫的帮助下,勤奋学习数学与新教科书,求知欲望愈炽,乃于1915年考入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后,曾在开封女子学校、卫辉中学任教。但当她想到故乡女子没有受教育机会,就毅然辞退待遇优厚的教职,返回修武,偶办女子学校。当时,要创办女校,困难重重:不仅经费、校址无着,且延聘师资、动员学生也非轻而易举之事。特别是社会舆论压力,犹如泰山压顶。听说她要创建女校,好心劝阻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恶毒攻击者有之,暗中破坏者亦有之。但张孟饮力排众议,坚……[详细]
  范伦五(1893-1969),原名0臣,修武县范庄人。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毕业于修武县第一完全小学。从1919年起,先后在修武、安阳、厦门、安徽等地的教育界、旧政界做事近20年,教学严谨。教德高尚,廉洁奉公,主持公道,在修武县士绅中有一定威望,与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安阳,豫北人民开展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范伦五激于爱国义愤,积极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支持儿子范离到共产党、八路军主办的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参加了太行南区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修武,3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详细]
  范攻(1921-1983),原名范承廉,修武县周流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连指导员、营长、工兵营教导员、团参谋长、团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团政委、师后勤部政委、铁道兵后勤部驻华东办事处副政委等职务。在范攻参加革命工作的45年时间内,就有35年是在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激烈战斗的战场上渡过的。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军西藏、抗美援朝、福建前线反对国民党军窜犯及援越抗美等一个紧接一个的重大战争。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部分河山,血汗也挥洒在朝鲜和越南的国土上。在朝鲜战场上,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四团政治部副主任。当时,美……[详细]
  陈光先(1922-1981),修武县东板桥村人。由于家境贫寒,只在本村半耕半读、时断时续地上了5年小学。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3月,八路军到修武县太行山一带开辟工作,建立抗日根据地。麦收后,游击队到东板桥村宣传抗日,号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并向地主送条子,指名征集抗日救国军粮。年方16岁的陈光先担着征集到的军粮送到抗日根据地王窑村,受到部队的热情招待,并向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他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于是他以出外上学为名,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陈光先随-战于山西省潞城、陵川、平顺、武乡和冀鲁豫边区,历任战士、班长、……[详细]
  刘汉杰(1898-1968),名宗沛,修武县顺城关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分会成员,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刘汉杰幼时家贫,但勤奋好学。常带些煮熟的黑豆,边吃边站在教室外听教师讲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来中国招募华工,刘汉杰应招在欧洲战场上当国际红十字会抬担架的苦工,受尽了艰辛和-。回国后,以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少许积蓄和岳父的资助,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先在国民党河南省建没厅任道路水利视察员;后到国民党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1931年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过河南省河务局南二分局局长,河南修防处南二总段段长及黄委会视察,督察,国民党区党……[详细]

全部修武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