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焦作 > 孟州历史人物介绍3

孟州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杨蔚(1921-1985),女,原名阎庆楣,孟县南庄乡上口村人。父亲阎敬恒,曾任孟县县立师范学校校长、县教育局长。自幼受父母熏陶较深,性格坦率.严于律己,对人热情。生前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在孟县第一女子学校就读。后考入河南开封北仓女中。1935年12月北平-爆发,在一二·九运动中,带头参加了-卧轨斗争。抗战开始后,她毅然弃学参加了河南抗战巡回演剧第三队。在河南南阳……[详细]
  李淑艺(1912-1985),女,原名李淑懿,孟县东小仇乡兰窑村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女子第二中学高中班。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转赴陕北公学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当保育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通过太岳区四地委安排到孟县任城厢完全小学校校长,尔后又参加农村工作。发动群众反奸反霸,减租减息。1948年在山西阳城太岳区儿童保育院任院长。1949年任山西省康……[详细]
  刘键(1913-1981),原名刘知泰,孟县缑村乡粱村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陕北公学学习后.回孟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先后任孟县第八完小(唐村)校长,太行党校总支委员、温孟工委书记、太岳四地委宣传部长、巡视团主任、阳城和济源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岳北地委党校总书记等职。1949年南下福建.任浦城县委书记。该县地处浙……[详细]
  汤治中(1898-1979),字允青,孟县城内西街人。是孟县近现代著名实业家之一。1922年6月毕业于焦作福中矿务大学,以后先后任煤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孟县县立师范学校教员、国民党孟县县党部常务委员、河南省政府交际股主任、省公路局副局长、省建设厅秘书、主任、省龙门煤矿矿务局局长等职。解放前夕在武汉参加党的地下活动,解放后任武汉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工业部设计委员,武汉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燃料工业局煤业室主……[详细]
  胡世锐(1900-1969),孟县南庄乡里村人。出生在一个祖传中医世家,是河南省颇有名望的中医师。世锐幼年在本村上私塾,1915年正式跟家父胡敬堂学习中医,因天资聪颖,仅三年功夫,就在家乡一带行医治病,由于世传高尚医德,医道有序,赢得家乡一带众多百姓之信赖,自己也深受鼓舞。1931年,考入天津中医函授学院。四年中,一边行医看病,一边刻苦学习,成绩上乘,并领到了毕业证书。1946年受郑州市某药栈聘用……[详细]
  贾延瑞(1904-1968),孟县石庄乡祝庄人,自幼丧母,家庭贫寒。成人后到龙台镇汇丰店当学徒,又外出到中牟县当学徒数年,因无力养家顾口,遂弃商务农。1938年6月入党,为党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许多工作。1940年10月任中共孟县地下党县委组织部长,后历任太岳四分区阳北县农会副主席、中共沁阳县四区区委书记、孟县四区区委书记、县农会副主席、主席、县供销社主任、孟县县长、县委副书记、第二书记。贾廷瑞为了……[详细]
  刘耀扬(1892-1967)字师尚,孟县南街(祖籍堤北头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授中将衔。历任云南讲武堂学校步兵科科长、滇东补充团团长、云南靖围第五军总参谋长,代理滇东镇守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参谋长,进驻中原开封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兵工厂厂长、河南省保安处长、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总参谋长。在八·一三保卫上海一战……[详细]
  汤兰香(1923-1963),女,孟县西赵和村人。幼年家贫,父早丧,11岁在郑州拜豫剧名演员周海水为师。16岁出科,登台演戏,先后活动于开封、郑州、西安、洛阳、巩县、禹县等地。她天赋条件好,扮相俊美,聪明伶俐,记忆力强。多次与常香玉同台演出,戏路较广,不仅擅长青衣,而且小生戏也独具风格,还能表演官丑(如《唐知县审诰命》)、须生(如《反徐州》)。她的小生戏唱腔圆润甜美,潇洒飘逸,代表戏有《贩马记》、……[详细]
  张春斗(1884-1962),字薇辰,后署名文辰,孟县张厚村人。张文辰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事业。临碑法帖,一丝不苟。每闭门临池、日课数百字,从不间断,且专心致志。即使外出,文房四宝也随身带之。或有空闲,却端坐临习,旁若无人。文辰初临褚遂良帖,几于乱真;后又涉猎汉隶,钟鼎各体,学而不厌,求素不已。由于职业关系(曾一度做药材生意),时张文辰常往来于禹县、安国(河北省)两地,山河之美,尽罗心中,所到之处,……[详细]
  毕正绥(1880-1959),字服五,孟县城内县前街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立志从事教育。他于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北京优级师范学堂文史系上学6年,于北京参加同盟会,他曾先后在开封中州公学、客籍中学、孟县高等小学堂、潢川中学、洛阳中学、孟县蚕校任教,还四次任县教育局长.是民国时期孟县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在潢川任教时,接触一些革命人士和先进书籍.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从民国15年(1926)开始……[详细]
  乔靖华(1907-1958),字寰青,孟县戍楼村人,是河南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1932年河南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任西华师范学校校长,孟县教育局长,省立十四中(原在武陟,后迁至登封中岳庙)教导主任,后创办少林中学,他自任校长。1945年抗战胜利.他往省会开封与宋毓吾恢复了河南省立纺织印染职业专科学校(现为郑州纺织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为中原纺织工业输送造就了大量技术工人和纺织科研人员。解放后仍在纺校……[详细]
  秦起忠(1888-1958).字佐宸.孟县西虢乡西窑村人。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校期间,博学善书,品学兼优,曾参加反帝爱国-。毕业后在河南从事政治活动,历任唐河、叶县县知事,镇平县县长之职。民国9年(1920)任孟县公款局长时,在家乡西窑筹办蒙泉国民学校,使岭区适令儿童都能入学就读。民国18年(1929),在乡里筹办博爱女子学校,为了带头集资,将自己家的地捐出9亩。在任县知事、县长期……[详细]
  李文英(1926-1947)女,孟县东小仇乡东小仇村人。1945年在本村任农会委员。1947年随其爱人尚巾生到豫西三专署工作。同年12月,由于三专署机关遭敌人破坏转移,李文英被留在洛宁县继续开展地下活动。不幸于月底在洛宁县西山底镇被敌人逮捕,敌人妄图通过严刑拷打,使其供出三专署转移的地点和领导人名单。李文英始终一言不发。敌人无计可施,就将文英浑身衣服0,割掉乳房后又连刺数刀,英勇就义,时年仅21岁……[详细]
  崔学易(1871-1945),字鸿鋆,孟县槐树乡崔沟人。18岁中秀才,22岁在家乡岭区办学。30岁被民众推荐为县参议员。1902年,清廷玩弄筹办新政的伎俩,他以孟县代表的身份赴省城参加议选。与会期间,他耳闻目睹了当时官场的恶劣现象,毅然弃权归农,在崔沟窑涧中办起了岭区大学,将终生志趣用在办乡村教育上。崔氏在办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行修养,他经常告诫学生:做人不能利己,一定要严守做人的规范。并警告学……[详细]
  阎一洪(1916-1942),原名阎庆谦,孟县南庄乡上口村人。1916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晋豫区三地委(亦称条东地委)宣传部长,晋北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为晋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1942年10月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牺牲于晋城西北部庄村,时年仅26岁,……[详细]
  阎凌霄(1911-1941),孟县城伯乡武桥村人。1926年考入开封师范学校,接受马列主义思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曾利用木刻艺术宣传李大钊、鲁迅的名著作品。1935年到孟县县立五小(西虢)任教,经常向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我是少年》等革命歌曲,使学校的革命气氛空前高涨。后被调到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队津南支队任宣传股长。1941年在山东省乐陵县吴官庄村化妆宣传时,不幸被日军杀害,终年30岁。……[详细]
  李希白(1862-1938),字亦仙,孟县东韩村人。少年勤学,18岁成秀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1920年出任滑县知事。滑县土地瘠薄,屡闹饥荒,抢劫偷盗者出没无常,致贫富皆难安度岁月,希白极为同情,痛匪恨盗,决计剿匪捕盗安定民心,对被捕入狱者一边进行教育,一边开办工厂,设理发、澡塘,使其温饱,悔改者即释放出狱。归家无以为生者,亦资助能谋其生,再犯者必重判不恕。任期3年,却卖掉祖遗土地……[详细]
  耿春宴(1884-1931)字杏珊,孟县城关乡耿唐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宣统三年(1911)日奉早稻田大学毕业,为孟县近代著名教育家之一。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颁布了废科举、兴新学的昭令。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在河阳书院任教的耿春宴,即把该书院改建成孟县第一所官立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孟县官立师范讲习所创立,耿春宴任监学兼讲师。由于学务出色.他被调选为河南优级师范……[详细]
  徐沛三(1871-1925),孟县谷旦乡王庙村徐庄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16岁时远走他乡以卖针线谋生。在困苦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蹂躏,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年轻的心灵里就萌发了要自由、要民主的进步思想。1921年初,因不甘受本村地主的破孩,全家迁至修武恩村生活。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焦作道清铁路工人率先响应,举行同情-。为了-取得胜利,徐沛三深入了解工人的疾苦和要求……[详细]
  阎永恭(1875-1915),字季恪,孟县城伯乡武桥人。阎永恭性温和,好读书,锐于进取,且勤苦耐劳,深受亲友及坊邻所称颂。7岁入私塾,23岁成秀才,旋补增生,后随其兄永仁就读于明道书院。深知科举之虚学无补孟县人稠地窄之苦,以为非振兴工业不足以开财源。于是便主动弃学从工,并于1907年留学日本,入造纸厂,苦心学习,至学成回国,在家试办工厂。遂购机器,买设备,积两年之久,工厂初见规模,终因资金短缺和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