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焦作 > 修武历史人物介绍3

修武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王树芳(1880-1946),又名王虎,回族,河南省滑县井圪垱村人,因家贫,逃荒到修武县西关落户,靠给地主作佣工与贩卖牛、羊肉为生。1945年秋,日本投降,八路军于10月15日和20日两次解放修武城,活捉并镇压了国民党县长王毓忠。王树芳认识到了共产党是穷人和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的救星,就积极参加民主政府领导的各项活动:发动回族兄弟向八路军缴公粮;担运国民党在火车站存积的煤炭;揭发敌人的破坏活动等。被回……[详细]
  邱薛氏(1881-1946),女,修武县纪孟村人。1916年7月23日,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了纪孟村,并以6挺机枪-了该村所有通路。本村民兵、自卫队奋勇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分散隐蔽。当时有民兵3人,自卫队员5人,避入邱老太太家中,被国民党军发觉。她帮助民兵、自卫队员逾墙安全转移,然后独自镇静的应付敌军。国民党军在她家反复搜索,一无所获,就严刑拷打逼问邱老太太,她虽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始终未吐露一言一……[详细]
  杨莲卿(1923-1943),修武县万箱铺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和豫北地委办事处的地下政治交通员,多次出色地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1940年夏,他挑着一担《新华日报》和党的宣传品下山,被敌军截获。敌人打得他皮青脸肿,顺口流血,还威胁要枪毙他,但年仅17岁的杨莲卿冷静机智地说:我是个从小没娘的苦孩子,被后娘赶出家门,穷的没饭吃,给人家挑脚挣点苦力钱……[详细]
  武士奎(1889-1943),名三元,以字行,修武县陈村人。幼读私塾,辛亥革命前后,入河南法政学校攻读法律。毕业后,曾在开封、安阳法院从事录事、推事等工作。在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武士奎辞退公职,返回乡里,创办国民小学。1925年任修武县教育局长时,竭力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活动。后任国民党修武县政府水利委员时,勘测兴修水利,力求造福人民,在县内群众中颇有威望。……[详细]
  王健(1926-1942),女,原名梅蓉,修武县孙窑村人,少年时寄居城郊外祖父家,就读于修武县女子小学。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修武县城,梅蓉-辍学回家。此时,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正在她家乡一带活动。年仅12岁的王梅蓉和姐姐梅英,都参加了游击队所领导的抗日宣传队。梅蓉是队中年纪最小但却是最活跃的分子,她自改名王健。经常与同志们一起,爬山越岭,走家串户,通过唱歌、表演、贴标语、发传单……[详细]
  刘少和(1915-1940),原名绍荷,修武县万箱铺村人。先后在家乡私塾、修武第一完全小学、开封省立第一中学、河北省立北平高中和北平私立弘达中学读书。他通过阅读一些马列主义著作,特别是经过1935年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的战斗洗礼,萌发了革命思想,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2月,北平高中学生为反对校方控制学生自治会,群起-,--,后遭反动当局镇压,刘少和与同学……[详细]
  赵同孝(1898-1940),修武县大南坡村西小庄人。从幼年起,就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1938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进驻大南坡村,宣传抗日,扩充队伍,建立地方政权。赵同孝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积极参加了游击司令部所领导的抗日活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抗日救亡和穷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斗争。1938年3月,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选举共产党员程明升为县长,赵同孝担任修武……[详细]
  程毅(1883-1908),原名秀申,字翘轩,修武县城内新街人。父名石玉,以教私塾为业。毅幼年随父读书,19岁考取秀才。后因废科举、兴学堂,乃先后就读于河朔学堂(武陟县木栾店镇)和河南高等学堂。程毅在河南高等学堂求学时,正值帝国主义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对外-投降,对内残酷镇压群众革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人民忧心如焚。程毅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认识到中国所以受列强欺凌,完全是……[详细]
  赵尊松(1922~),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人。1944年9月参加革命,1947年10月~1949年2月在修武县五区、三区任财粮,1949年2月~1950年7月在修武县五区、三区任副区长,1953年入党,1956年11月~1959年5月任修武县副县长。1959年6月~1973年11月在西藏支边,任西藏拉萨市东郊区副区长,1973年12月~1974年11月任焦作市马村区区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详细]
  赵法英(1921-1948),修武县西村人。家赤贫,幼拾煤炭、卖红薯,稍长即作长工糊口。1943年大灾荒,随母亲离乡乞讨,流落马界村(现归焦作市郊区管辖)落户。1943年秋,中共党政军再次来修武山区开辟工作,赵法英参加沁河支队,积极对日本侵略军与伪军作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改编为四五团的一营三连排长。他对革命赤胆忠心,工作积极,作战勇敢,行军途中数过家门而不入。1947年,解放大军强渡……[详细]
  王兰广(1806-1874),字耕心,号香圃,别号静涵,河南省修武县人。早年曾就读于南阳、河朔两书院。学习注重哲理,挈纲提要,讲究实用,不尚虚浮。曾把历代名臣良吏可作榜样者,汇集成册,悉心研讨,吸取经验教训。这对他后来漫长的官吏生涯,起了重要作用。王兰广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拔贡,翌年殿试列二甲第二名,以知县分发直隶(今河北省)。先后任安平、南乐、曲阳、饶阳、长垣、获鹿、枣强、交河、宛平、……[详细]
  刘松文,1940年10月出生于修武县。1961年7月入伍,在部队立三等功1次,历任学员、排长、副政治指导员。1962年12月在焦作市制动器厂工作。1970年1月在焦作市化工二厂任党委委员、武装部副部长。1974年12月在马村区任区委委员、武装部副部长。1978年3月在焦作市水泥厂任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979年以后,先后任马村区区委常委、武装部长、区委委员、政法委副书记。1990年4月被选为马村区……[详细]
  连文秀,女,生于1930年,修武县人。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新乡地委干部学校学习。1949年至1950年在博爱县委帮助工作,1951年至1953年在沁阳县县社工作,1953年至1956年任沁阳妇联会副主任,1956年至1960年任沁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61年4月至1964年6月先后任中站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副书记,1964年6月至1968年任焦作市妇联副主任。文革后到小马村矿任后勤……[详细]
  靳振学,1922年7月出生,修武县人。1949年至1977年,先后在李封矿、小马村矿、中马村矿当工人。退休后,主动参加街道爱国卫生运动,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带病带领群众大搞卫生,1982年被评为焦作市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1983年5月,又被评为河南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详细]
  赵尊堂,1921年出生,修武县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在修武县大队当战士,后历任班长、副排长。1945年至1947年在九纵队27旅补训团任副营长。从1949年至1955年先后在二野军大、西南起义18兵团师、川东步校、十航校一大队任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和军事代表。1955年至1958年在空军速成中学学习文化。1958年转业,先后任郑州市荥阳铝业公司组织科长、机关党委副书……[详细]
  柳玉梅,女,1921年生于修武县。全家10口人,三代同堂,和睦相处。由于其善于团结邻里,处理好婆媳关系,并在街道上当义务调解员,帮助调解家庭纠纷,解除矛盾,因而被评为出席省五好家庭代表。……[详细]
  赵其玉,1907年出生,修武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8年至1942年,一直在地方部队打游击。1942年至1963年,任副区长等职。1975年恢复工作,1977年任马村区委副书记、区革委副主任职务。……[详细]
  赵明(1912--1949),男,原名赵连升,修武县大南坡村西小庄人。家贫穷,未成年-去百间房小煤窑做苦工,后到山西驮运粮食维持生活。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他的家乡,赵明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日活动。5月,他带头参加了西小庄的农会和自卫队。7月,他到修武抗日民主政府在孟泉村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并于8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为党的事业和抗日斗争,废寝忘食,四处奔忙。当时经他介绍发……[详细]
  韩秩吾(1993-1942),原名天叙,修武县磨石坡村人。始读私塾,后到修武县第一完全小学就读,1925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即到修武县第一完全小学任教。同年,加入巾国国民党,并和常文熙、张润三、薛楹之等,组建了国民党修武县党部,韩被选为执行委员。在此期间,他作了不少有利于革命的工作。如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支持焦作煤矿工人的-斗争,驱逐反动的修武县教育局长吴叶堂,逮捕修武县大劣绅陈禹谟……[详细]
  李长庚1947年3月生,男,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河南省修武县政协正科级协理员,高级经济师,工程师。兼焦作市专家协会会员,修武县机械厂顾问。从事企业管理与机械设计制造20余年,经济管理10余年,具有较高水平,并获多项成果、奖励。1982年,主研的69-2235×4-20T制粉机组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主研的69-2235×1-3T单制粉机组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