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几(一○○八~一○八八),字伯寿,号玉华庵主(《风月堂诗话》),洛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一。史籍记载刘几,字伯寿,刘烨子,河南洛阳人。以烨任为将作监主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详细]
|
赵挺之(1040—1107)北宋大臣。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石林燕语》卷三),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坐不论蔡确,出通判徐州,移知楚州。入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即位,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由吏部尚......[详细]
|
郭若虚 画家
郭若虚,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有《图画见闻志》传世。郭若虚世居太原,出身于北宋初期的豪门望族。其曾祖父郭守文历仕太祖、太宗两朝,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郭若虚尚仁宗弟东平郡王赵元弼之女永安县主,任供备库使。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冬,任辽国使节接待官,与辽国副使邢希古纵论书画。后又任西军左藏库副使。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郭若虚为赴辽国贺正旦副使,次年......[详细]
|
陈若拙自幼好学,太宗曾夸奖他回答问题详雅不俗,要授予他军职,陈若拙苦辞不受。进士及第后,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因为政绩好,改任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太宗在阅览奏章时发现益州关押的犯人众多,感到惊讶不已,便召陈若拙上殿,当面授意,让他区别情况,疏散部分人犯。事毕,陈若拙调任殿中侍御史、益州通判。淳化三年(992),任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时间不长,改正使,令其回朝。这时李至守洛阳......[详细]
|
赵概(995~1083),字叔平,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王尧臣榜进士第三人。赵概初名?,因在梦中见一神人金书名簿有“赵概”二字,遂改为赵概。赵概小时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受到长辈夸奖。赵概任洪州知州时,城西南临章江,一到夏天人们就提心吊胆,深怕泛滥。赵概上任后,修筑石堤二百丈,高五丈,洪水再也不足为患了。洪州地方官吏郑陶、饶睪二人假公济私,行为不法,前任州守拿他们没......[详细]
|
喻良能(1120—?),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后人因此称他出生地为“郎官里”。陈亮说他:“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诸经讲义》、《家帚编》、《忠义传》20卷,诗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乐大典》。宣和二年(1120年),喻良能出生在义乌高畈村一户奕世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喻葆光为当朝奉议郎,很有德行。喻良能兄弟五......[详细]
|
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详细]
|
杨大全,字浑甫,眉之青神人。 乾道八年(1172)进士,调温江尉,摄邑有政声。绍熙三年(1192),召除监登闻鼓院。五年,光宗以疾久,不克省重华宫,廷臣多论谏者。太学生汪安仁等二百余人-,而龚日章等百余人以投轨-为缓,必欲伏阙。大全谓:“院以登闻名,实明目达聪之地也,今乃使人视为具文,吾何颜以尸此职。”乃为书以谏,力请过宫,书上不报。 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奏事。 ......[详细]
|
周执羔进士及第后,授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司士。建炎初(1127),遂从隆祐太后于江西,还觐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便以继母刘氏患病,乞归调养,于是调任江西宜黄县丞。当时宜黄四境溃卒相拥,县内大恐。周执羔到任后,便向他们论以祸福,晓以伦理,首恶之人斩首示众,余皆敛手听命。当地人为之画像立祠。绍兴五年(1135)周执羔通判湖州,母亲去世。回家奔丧。服丧满,通判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召为将作监丞。次年春......[详细]
|
洪天锡(1202~1267年),字君畴,号裕昆,又号阳岩。生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晋江安仁乡江阴里后厅(今属石狮市宝盖镇后厅村)人。天锡自幼聪颖好学,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初授广州司法参军。广州推官盛气凌人,经常欺压僚属,天锡不畏权势,每每出面匡正。不久,调任潮州司理参军,发现潮州地方豪右占夺民田,即时呈报上司,勒令归还。莆田方大琮镇守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县)时,举荐天锡为州通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