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范仲淹 宋朝词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假若范仲淹只做官而没有《岳阳楼记》,恐其名声绝不会被后世传颂。范仲淹,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从八字看,日主庚金,酉金当令,又为羊刃,戌土含金,两丑土藏金,金多金旺是突出特点。《指迷赋》云:“威武刚烈乃是金多”。金多最喜火炼,而火又必须借木生助,无木只能是虚浮之火。喜时上丁火透,日支戌中藏火,命宫未中有木有火,正好补八字之不足。木生火,......[详细]
|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福建邵武人。宋元丰六年(1083年)正月十二日生。父李夔,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兼西南路安抚使。李纲幼怀大志,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4岁时,随父居延安任所,正值西夏军入侵,围城甚急,李纲乘骑绕行城上,毫不畏惧。崇宁三年(1104年),李纲补国子监生,名列第一。政和二年(1112年),上舍及第,授镇江教授。不久,调朝廷任国子正,又转任尚书考功郎,升任监察御史兼......[详细]
|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授宁德县主簿兼摄县尉。调任於潜知县。任间,整顿户籍、赋税,查征富户隐漏,减轻贫户负担,而库入增加。考绩第一。升常州知州。适遇水灾,发常平仓米烧粥赈饥。有人劝说常平仓不可轻发,叶衡说:“ 储蓄正备缓急,民饥怎可不救?”灾后疫病流行,率医生携药品遍问疾苦,救活甚众。升太府少卿, 奏请将合肥40里圩田募民耕作,年收谷数十万斛,......[详细]
|
吴潜(1195?~1262) 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号履斋,德清新市人。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淳□十一年(1251)参知政事,授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复职调集诸军击退元兵。他痛感南宋国势衰微,认为推原祸根,良由近年□臣□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所致,极力抨击丁大全、高铸、萧泰来、沈炎等佞臣,反遭-落职,贬谪建昌......[详细]
|
舒雅(约939-1009),字子正,旌德四都(今旌阳镇新桥一带)人。舒雅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每夜以读完二盏灯油为限,油不尽不寝息。他才思敏捷,作文赋诗,立笔而就。并常常将自己著的诗文读给名家赏析,谛听行家里手的评论。有时也读给老妪们听听,从旁察看老妪们的脸色,是否懂得诗文中的字句含义。舒雅工文善画,以才思自命,与当时著名文人吴淑齐名。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唐元宗李璟开科取士,舒......[详细]
|
周敦颐(1017-1073 ),宋理学家。原名敦实,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生,道州营道县(今道县)人。晚年居庐山莲花峰下,筑室讲学,取营道故里濂溪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父辅成,曾任贺州桂岭县令。敦颐15岁时丧父,依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抚育。24岁以荫受任为洪州分宁县主簿。仁宗庆历五年(1045)调南安军司理参军。转运史王逵受人指使,判杀一罪不当死......[详细]
|
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1047年)卒,年七十七。谥文定。《全宋诗》录其诗两首。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山东鄄城)。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详细]
|
魏杞(1121—1184)南宋-。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详细]
|
胡舜陟(1083—1143),字汝明,绩溪城东人。北宋元丰六年(1083)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任山阴主薄、调任会州、秀州教谕。后改宣教郎、御史台监察御史。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生灵涂炭,胡舜陟屡次-朝廷,力主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反对屈辱求和,成为名震一时的抗金派将领。建炎元年(1127),南宋高宗即位,胡舜陟因得罪权贵受排挤,离开京城,出知庐州(今合肥市)。当时淮西一带,......[详细]
|
江伯虎 武状元
江伯虎(?~?),字君用,福州永富人(今属福建省),南宋孝宗赵詄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共录取武进士44人。江伯虎本名江南强,伯虎是孝宗皇帝放榜时的御赐之名,孝宗希望他能在战场上势如猛虎,威震敌胆,收复故地,建立光复再造之功。江伯虎本应成为《补官差注格法》颁布后第一个从军的武进士、武状元,孝宗皇帝也对其寄予厚望。然而遗憾的是,江伯虎却从内心对从军缺乏热情,他要求朝廷将自己的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