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朱大可(1898—1978),名奇,别署莲垞。祖籍南京,因祖父曾为秀水(今嘉兴)巡检,遂寄籍嘉兴。父丙一,清末任宣平县知县。大可少时负笈南京农学堂,毕业后一度曾任上海《新申报》主编,并先后在上海务本女中、爱群女中、正风文学院、正始中学、大经中学、比乐中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南通学院等院校任教师、教授。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8年退休。朱大可毕生勤于治学,博览群书,而不囿于旧说。对国……[详细]
|
周宗法(1893~1978年)原名周道德,曾用名周肖皋,古田县人。沙县美以美医院(后改名为卫理医院,系教会医院)的创建人,沙县医院医务主任,内科医师,沙县医务界西医老前辈。周宗法出生于一个铅铁匠家庭。民国2年(1913年)肄业于福州仓前山协和道学院。后入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教会办的士比哩医学院学习。民国11年毕业后分配在延平士比哩医院工作。翌年调到古田怀礼医院(教会医院)。民国14年3月接任沙县……[详细]
|
朱端钧(1907—1978),字公吕,余姚县城人。1921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1926年入圣约翰大学,次年转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业余参加辛酉剧社。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洪深指导下,组织复旦剧社,参与导演《五奎桥》、《西哈诺》等剧,与洪深一起以光明剧社名义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撰写影剧评论。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处于“孤岛”时,任中共领导的上海剧艺社导演及演出主任,导演《夜上海》、《生财有道》、《……[详细]
|
谭道鹏(1917~1978)石佛寺人。父亲谭家和,猎户。民国十四年(1924)照川大恶霸王炳初私加粮款。鱼肉百姓。谭家和联合贫苦农民起而反抗,遭王炳初杀害。为避灭门之祸,道鹏随母外逃乞讨。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他到保甲队当勤务兵,伺机杀死王炳初之弟王和廷,以报杀父之仇。民国三十二年(1943)谭利用矛盾,与照川副乡长结为金兰,被荐任郑家庄保长,三十四年(1945)七月联络周枝林、谭道明、李……[详细]
|
黎绍武(1894—1978),莲花老圩(今属莲花乡)人。14岁进平乐县沙子街“兰斌小社”学桂戏,艺名兰芬。开始学旦行,22岁后,因喉嗓变化,改行司鼓。从此辗转于广西、湖南两省的80多个戏班。黎绍武深谙戏曲的章节场次、唱段文白,根据剧情需要,打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鼓点,为演员烘云托月,加强舞台气氛,技艺卓绝,被誉为“打鼓王”,与张大科、周梅甫同称桂剧音乐“三宝”。解放前,有一弛名湘桂的戏班,每个行……[详细]
|
周永山(1899 — 1978),曾用名周金,诸暨牌头珠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任诸(暨)北三江口小学支部书记。1930年1月,在诸北五浦头秘密组织农民武装。5月,被捕入狱。1935年12月具保释放。1937年春,重新参加革命。在诸暨牌头中央宣村任小学教师,创办民众夜校,成立战时服务队。12月,正式恢复组织关系。1938年5月,任中共诸南区委书记。1943……[详细]
|
何标(1898.5.10~1978.10.4),字少薇,号宗岳。天平乡新马村人。宣统三年(1911)考取广西梧州中学堂。民国2年(1913)清华在广东、广西各招保送生1名,以优异成绩获广西省政府保送清华学堂初中部读书。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同年考取公费赴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留学。15年获商业硕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1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年底学成归国。时值广西用人之际,省政……[详细]
|
王国宝(1893~1978),今靖边新农村乡瓦房村人。以“过光景”遐迩闻名。王国宝每天鸡叫起床,出门总要背个粪篓。线单子被面一盖30多年。“羊肚子”手巾、布腰带一扎10多个年头。上衣一辈子不扎领子,有人不解,问他为何这样?他说:“1条领子节省2寸布,一辈子能节省多少!”王国宝自幼家贫,曾靠揽工为生。后来租种别人家土地,由于他辛勤劳动,节俭持家,家境渐好。土地革命一开始,他便接受革命道理,拥护共产……[详细]
|
罗学洪(1921—1978)罗学洪,又名罗桃芳,民国10年(1921)出生于连城城关的鼓手世家。学洪自幼聪慧,6岁就学会吹唢呐,随父到各地演奏,11岁即独立带班。15岁赴江西学艺,熟练地掌握了唢呐、三弦、琵琶、古筝等各种乐器演奏技巧。新中国成立后,罗学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选为莲峰镇北街党支部书记、县人民代表。1958年底,龙岩地区举行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与人联合演出《七星灯舞》、《王大妈……[详细]
|
王庆华(1909~1978)龙驹寨古城村人,曾在石振邦民团当兵,后任文书,在此期间结识了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民国二十七年(1938)2月,石振邦被枪杀,庆华受党指示在龙驹寨以经商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是年5月,由王柏栋、周宝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陕甘宁边区学习。中共商县县委成立,庆华系县委成员,主管军事。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他担任二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翌年元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围……[详细]
|
蔡镇瀛(1898—1978),初名镇海,字海观,德清县城溪东街莫家弄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求学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系率先闯入曹汝霖住宅的四名学生之一。1926年10月,赴德国达姆城工业大学深造。后到瑞士苏黎世大学任研究员。1930年11月回国。次年,任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1932年,为上海江南造纸厂工程师。其时,江、浙一带纸浆紧缺,镇瀛试验用芦苇轧浆造纸,获得成功,为造纸……[详细]
|
林宪杰,乳名钟瑞,后易名林枢、林一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大桥镇溪沙村。12岁时,其家与横洋村陈某因田地纠纷打官司,宪杰在衙堂据理力争而胜讼,名闻乡里。其父恐其长大后惹祸,强令辍学,而其童养媳之父极力支助他往古田私立超古学堂读书。民国8年(1919年),毕业后由美国传教士聂氏推荐至福州英华高中就读,毕业后升入福建协和大学。宪杰在校期间关心国事,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尤通英语。民国22年“闽……[详细]
|
周诚浒(1896—1978),诸暨城关人。12岁时,家境困窘,沿途乞讨至安源煤矿寻父,父故,由父的义兄抚养。后入武昌文化学校、长沙湘雅医学院学习,深得医学院院长、著名医学家颜福庆的器重。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经颜推荐,获洛克菲勒基金,192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眼科。完成学业,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谢绝高薪聘请,回国协助颜福庆创办上海医学院。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上海医……[详细]
|
梁序昭(1904~1978年)原姓何,嗣舅氏,闽县人,家居城内隆普营。民国6年(1917年),考入马尾海军制造学校,研习德文。后转烟台海军学校航海班,民国14年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任海军鱼雷游击舰队司令部副官。民国20年,调充“通济”练习舰-正。抗日战争初期,任鱼雷游击舰队正副官,负责执行长江-计划及运输巡逻任务。民国28年,调任海军桂林办事处主任,创办《海军内部战时通讯》及……[详细]
|
陈篪(1927~1978年)陈篪,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篪早年就学于福州英华中学预科和初中,因抗战,学校内迁,转学到昆明联大附中。民国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走出校门,先后任鞍山钢铁公司中心试验物理科科长、金属实验室主任、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高温合金研究所副主任、金属物理室主任等。他对高温合金研究队伍的建设和中国断裂力学研究有重大贡献。1958年夏,陈篪……[详细]
|
陈震东(1919~1978) 又名厉恩虞,南京人。-知名人士。民国29(1940)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翌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民国32年(1943)5月,参加了南京中央大学(校址在原金陵大学)学生反对校方实施法西斯管理的“倒樊”(指校长樊仲云)运动。同年底,在南京爆发的由中共地下组织爱国进步学生开展的清毒运动中,陈震东、王嘉谟分别任“首都”(……[详细]
|
马达(1903—1978) 原名陆诗瀛,亦名林扬波。北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参加新兴木刻运动。193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投身于鲁迅麾下,成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上海参加野风画会。次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赴武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共同揭起“抗战美术”的大旗。……[详细]
|
夏家箴(1911~1978年) 夏家箴,本县胡桥乡兴隆三队人。毕业于招商局航海专科学校驾驶系,被择优选进英商怡和公司、马勒公司做事,历任三副、二副、大副等职。与南桥小学一女教师成婚后,迁居南桥。抗战期间,不为日军高薪所惑,宁愿失业,绕道香港返回南桥,在本县中学任过教员。抗战胜利后,重返招商局,考得甲种船长证书,在该局“元培”客轮从业,行驶天津、上海、福建之间。平日勤奋好学,精通英、法、日……[详细]
|
蔡文明(1916~1978年)蔡文明,台溪乡东井村人。16岁时,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二师,当过副师长卢兴荣的卫兵。民国26年(1937),他随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二师到上海参加抗日战争,战后返回尤溪。民国34年2月,蔡文明在沙县做工时,经中国共产党闽西北游击队参谋长林志群的指引,投身革命队伍,在沙县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担任过交通员、地方工作队队员。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连指导员等职。19……[详细]
|
李九思(1900-1978)字子有, 河南邓县人,为张自忠将军部悍勇之将。早年在西北军任职,曾任第29军38师113旅226团团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任独立第26旅少将旅长,抗战爆发后在平津对日作战,1938年1月任第59军38师113旅旅长,1940年5月任第59军38师师长兼第59军训练处主任,参加随枣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抗战胜利后曾任第59军副军长,1948年任第1……[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