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赵安邦 (19161964)
  赵安邦(1916~1964),今范寨乡赵里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任堂邑县抗日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40年后任堂邑县政府秘书、第六区区长、县政府行政科科长。1943年,任莘朝边办事处区长。1944年后,任堂邑县司法科长、民政科长、县政府秘书、副县长。1949年2月,任武训(堂邑)县县长。建国后,继任堂邑县长。1952年调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工业局化工科科长,同年4月任国……[详细]
102、马生贵 (19011964)
  马生贵(1901~1964.7),省甲等农业劳动模范,中共党员,原籍阌乡县文底镇人,出身贫苦,以木工为生,1941年迁居卢氏县蒋渠村,仍操旧业。 他勤劳淳朴,善于接受新事物,解放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951年即带头组织农业互助组,任组长。为帮助组员发展生产,把自己家养的仔猪便宜赊给组员饲养,并腾出一孔窑,作为组里的豆腐作坊。1953年,该互助组转为胜利初级农业合作社,任社长。1956年,在全……[详细]
103、王殿玉 (18991964)
  王殿玉(1899—1964)字琢玺,号洁尘。郓城县徐桥人。全国著名盲艺人,雷琴创始者,中央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出身贫寒,幼时因患天花病双目失明。9岁时开始走上了拉弦唱曲的生涯。 他专攻坠琴。为加强演奏效果,他潜心琢磨,对坠琴进行了改造,加高琴杆,加长弓子,加粗弓毛,扩大了音域,创造出高近两米的大雷琴,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演奏方法。1957年定名为“雷琴”。他用雷琴能模拟鸡鸣犬吠,百鸟争鸣……[详细]
104、朱英如 (18991964)
  朱英如(1899~1964年) 朱英如,又名朱阿毛,女,江苏扬州人。民国2年(1913年)~13年,先后在上海三新、英商老怡和纱厂、日商第三纱厂当工人。民国1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因领导厂内-被开除,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5月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后,调至闸北从事丝厂工人运动,6月间,朱组织闸北35个丝厂总-,受到-肯定,影响全国。10月任中共上海丝厂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闸北……[详细]
105、吴惠民 (18971964)
  吴惠民(1897—1964),原名伯纯,石桥乡西墙门村人。幼读私塾,19岁从其姑父、东乡名医仲景生习医,学成后,先后在家乡和如皋县掘港镇行医。民国18年(1929)东渡扶桑,悬壶神户,“七七事变”前归国。在西墙门为乡民治病,遇有贫苦病人,不仅不收诊金,还助其药费。时东乡一带,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吴见新四军出生入死,坚持敌后斗争,深为钦佩,常与地下工作同志密切联系。以合法身份,团结地方爱国人士,积极……[详细]
106、赵启騄 (18941964)
  赵启騄(1894—1964),字次骅,大港镇人。13岁被赵蓉曾先生纳为弟子,师生情同父子。16岁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是年参加同盟会;继入武汉第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官学校深造,与叶挺友善。毕业后不愿在北洋军队工作,去广州寻找叶挺,经介绍任大元帅府参谋,后调黄埔某师任参谋长,与吴玉章、周恩来、叶剑英等来往甚密。熊克武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时,在刘伯承部任参谋长。熊失败后,随刘至上海赋闲。刘离沪时,曾电约赵……[详细]
107、施见三 (18811964)
  施见三(1881—1964),字文灼,新会县里村(今属蓬江区)人。出身书香门第,父设帐授徒。施18岁考取末科秀才。先后在里村、大泽等学堂任教。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担任过香港《华字日报》特约撰述员。与何琴樵等创办《新会醒报》,并担任。民国4年(1915年),因教学无暇顾及而停办。民国23年(1934年)冬,任《五邑民权报》(后改《民权报》)。撰文立-允,思想倾向进步。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详细]
108、井延盾 (19201964)
  井延盾(1920—1964)东平县东平镇护驾村人。现代作家。1937年肄业于济南乡村师范,后-到湖北,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初到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校文学系学习。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他曾到部队和地方工作,开始了诗歌创作。代表作有《伐木歌》 (后由著名作曲家郑律成谱成歌曲) 《黄昏》《冬夜》《不要责备我吧》等。这些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延安火热的斗……[详细]
109、陈华 (19201964)
  陈华(1920—1964) 原名陈炳华,沙溪圣狮村人。中共党员。青年时在本村及申明亭村开小型酿酒作坊,后以单车载客为生。1950年当选圣狮乡(包括今圣狮村、象角村、岚霞村和坦背镇观栏村)副乡长兼民兵中队长。1951—1953年参加二区土改工作队,在青岗(今属大涌镇)、特沙(今属新会市大鳌镇)进行土改工作。1955年,组织20户农民率先组成象角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任社长。1956年,圣狮乡成立高……[详细]
110、柯仲平 (19021964)
  柯仲平 (1902~1964)原名柯维翰。云南广南人。中共党员。1924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1927年后历任上海建设大学国文教授,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兼上海工会联合会纠察队秘书,中共中央《红旗日报》采访员,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及主任、民众剧团团长,全国文协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副主任兼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委及第二、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详细]
111、翟信 (19111964)
  翟信(1911—1964),惠阳县横沥镇人,早年参加农民运动、工人运动。民国18年(1929)任中共惠阳县委政治交通员。民国19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中共东江特委大南山根据地东江“澎杨”军校学习,后任排长。民国20年(1931)在东江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八团任连、参谋、直属第二大队长。率部开展潮、澄、饶平原游击战,开展土地革命。民国23年(1934)任中共东江特委游击总指挥部第三中队长。……[详细]
112、李创业 (19141964)
  李创业(1914—1964),又名李辛,号显模,县城大街人,出身平民家庭,毕业于县立师范及广西省立畜牧兽医养成所,后经省干部训练团培训,任县府第四科兽医技术员、民政科员、科长等职。民国33年(1944年),当选为镇边县农会代表,出席省农会代表大会,又被选为省农会第二届常务干事。换届后,桂林回教会聘请他为该会秘书。35年,省府复派他为罗城县民政科长。次年,调回镇边县任县府主任秘书。38年当选第五届县……[详细]
113、毛明求 (19011964)
  毛明求(1901~1964),富阳镇桂剧团“永乐轩”(亦称“天皇班”)须生演员,祖籍古城乡毛家寨。毛明求年轻时曾在湖南邵阳从师于湖南艺人先祥、罗福寿。40年代回富川入“天皇班”当演员,专工须生。解放后,曾于1954年与其他人发起成立“富阳桂剧研究社”。1956年富钟县成立桂剧团,他参加并任团长。1961年富川、钟山分治后,桂剧团解散,他仍回富川,任“天皇班”团长,他所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双槐树》(饰……[详细]
114、金问洙 (18911964)
  金问洙(1891—1964),字通尹,号率楼,原籍嘉兴,出生于平湖,系金兆蕃子。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复旦公学毕业。1912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攻土木工程学,于1916年毕业。1917年执教于安徽合肥第五中学。翌年,应复旦大学之聘,任数学教授。1921年,筹办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初称理工科),讲授数学和力学。1923年,复旦大学授予名誉理学硕士学位。1923年秋,任理学院院长。1929年兼任……[详细]
115、孔宪铨 (19111964)
   孔宪铨(1911——1964),字北涯,蒙山镇洲南村人,出生于一个农、工、商的富裕家庭。6岁入私塾,9岁就读于高等小学校,15岁时以优异成绩考进广州中山大学高中部。民国21年(1932年)7月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26年7月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苍梧、广州、昭平等地任教。29年,应聘前往桂林逸仙中学执教。其时,他受校长刘彦邦等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 思想倾向进步。31年,受广西省政府派任蒙山县立初级中学……[详细]
116、张广石 (18941964)
  张广石(1894—1964),原名世忠,河南省开封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焦作路矿学堂,攻读矿业。民国元年,以名列榜首的优秀成绩毕业。从此,他立志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广石(矿石)。张广石离校后在焦作中福公司任煤矿练习(实习)工程师。民国5年(1916),任焦作中原煤矿公司工程师兼创办设计义马煤矿工程师。在任职期间,应聘察勘平原、淇县、武安、济源、修武、观音堂、渑池……[详细]
117、黄仲如 (18931964)
  黄仲如(1893~1964),今汨罗市高家坊镇人。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从伯父黄世和学中医,对《灵枢》、《素问》、《伤寒》诸古籍及宋代以后各医家著作都能心领神会,加上伯父言传身教,造诣日深。后考入天津医业专门学校,专攻西医,对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学科,都有深刻研究。毕业回乡后,熔中、西医术于一炉,疗效显著,年未30岁,即名噪一时。民国10年前后,历任湖南甲种工业学校校医、长沙裕湘纱厂厂医、陆军第……[详细]
118、王新午 (19011964)
   王新午(1901~1964)山西汾阳人。幼年除攻读诗书外,从伯父学中医。191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专科学校,曾任山西国术促进会会长。人过中年来陕,悬壶西安,行医诊病,因医术高明,又重医德,被医界公推为西安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担任《医药汇刊》主编,并创办诊所,免费为贫苦民众治疗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于1950年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医会议,被选为全国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后历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医务部……[详细]
119、张为纲 (19141964)
  张为纲(1914~1964),字冠三,笔名有任马、岭坡、康坡、吕平生等,南丰县城人。语言学、音韵学家。1914年1月出生于日本东京,次年随父回国,寄居南昌市。1936年中山大学毕业,进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潜心研究汉语语音并从事江西歌谣的整理工作。先后执教广东廉江中学和贵州贵阳、榕江师范学校。1941年3月回江西,任省通志馆编纂兼采访。次年,到中山大学任讲师兼文科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回江西任省……[详细]
120、张锡华 (19141964)
   张锡华(1914~1964)山东临朐人。1925年迁居西安今新城区。1932年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39年毕业留校任眼科助教。1941年至1947年,先后在中央医学院、成都市存仁医院、四川省绵竹仁泽医院任眼科总医师、住院总医师和院长。194 7年夏赴英国伦敦皇家眼科研究院进修。1949年获英皇家眼科学会博士学位,被聘任为英国切斯特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当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周恩来总理号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