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81、陈耀垣 (18871949)
  陈耀垣(1887-1949),南山乡人。幼年丧父家贫,只读三年私塾,辍学后随兄嫂过活。他决心自立,白天作买卖,晚上进夜校。清光绪年间,慈禧弄权,国是日非,他义愤填膺,奋笔作诗,抨击清朝,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美,接续堂兄陈锦象经营的“德和商店”。陈耀垣赴美后,参加了进步团体。他赞同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在孙中山抵美活动时,相互成了挚友。宣统元年(1909)孙中山组织同盟会,他立即……[详细]
182、官家骥 (19081949)
  官家骥(1908~1949.12,),外号“官家牛”,广东始兴隘子人,出身官僚世家。自幼生性横霸,乡邻称他为“阿牛”。官在曲江县立中学毕业后,进入国民党陆军第四军军官队。结业后在国民党军队第七军区余汉谋部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司令部上校參谋等职。民国34年(1945)任始兴县长。下台后,在南雄、始兴、曲江和翁源等地贩卖鸦片及军火,几年之内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民国37年1月,出任翁源县县长。……[详细]
183、余祖胜 (19271949)
  余祖胜,1927年12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他父亲余桂喜早年离开江西湖北老家在汉阳兵工厂做工,曾参加过二七大-。余祖胜出生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工人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35年长江中上游闹水灾,汉阳兵工厂停工,工人没有工资,余祖胜两个弟弟在饥病中夭折,父亲只好带着他回到故乡湖口。1936年,进入私立道生小学读书。一年后抗战爆发,学校被国民党军队作了伤兵医院,他只好进“贫民夜校”学习。这所夜校……[详细]
184、安庆余 (19211949)
  安庆余(1921~1949),回族,镇安县西口区茅坪乡人。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茅坪民兵联防二队指导员、队长,县独立营四连副连长。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受尽苦难和折磨,对国民党反动派充满仇恨。他参加革命后,积极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袭击保甲武装。为扩大革命影响,发展革命力量,保卫革0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8年,国民党反动武装集结300余人向茅坪根据地疯狂反扑,……[详细]
185、张丙朝 (18761949)
  张丙朝(1876~1949),壮族。字协寅。新靖镇旧州街人。幼时家贫,仅靠一亩贫瘠地和兼营些豆腐为生。四岁丧母,继母到家不几年父又去世,兄弟两人,由继母含辛茹苦抚养。 10岁时,看到街上儿童都入学读书,苦于家贫付不起学费,只好每日帮母亲做完家务后,偷偷到私塾楼下,听老师讲课,后被老师发现,免其学费就读。他天资聪颖,自学能力很强,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嘉许。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童生试,以优异成……[详细]
186、李遥德 (19201949)
  李遥德(1920—1949)沂水县诸葛镇东埠前村人。革命烈士。全军唯一的一位用胸口堵敌枪眼的团职干部。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让其识字明理,含辛茹苦供他念完高小。1938年2月,李遥德参加八路军,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一营营长,在“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和辽沈战役中,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在保卫四平街的战斗中,敌军两小时向解放军阵地发射炮……[详细]
187、王怀彦 (19251949)
  王怀彦(1925—1949),原籍陕西省横山县新庙滩人。民国十八年(1929),逃荒到安塞县井塌村,二十四年(1935),安塞解放,分得土地、窑洞以及牛羊等。全家人不忘共产党,响应党的号召,运盐、发展农业生产,参加战勤,交售公购粮,支援革命战争。 王怀彦12岁时上枣湾村小学,学习5年后在村里帮助群众写信,在乡政府搞统计、写材料,参加基干民兵维护地方治安等。三十七年(1948),参加游击队,担……[详细]
188、徐冠苏 (19151949)
  徐冠苏(1915~1949),涟水县徐集街人。烈士。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1930年)8月参加涟水“八一”-,失败后被捕,脱离了组织关系。被保释回家后,曾任小学教师。日军侵占涟城后,他受抗日民主政府保卫部的派遣,打入日伪组织,搞情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盐阜区委社会部为有效展开反特斗争,决定组织力量深入敌人内部侦察。徐冠苏被派遣打入江苏省调查统计室(中统),要求他摸清敌特内……[详细]
189、孙道 (19291949)
  孙道(1929—1949年) 孙道,又名孙奎发,江苏省南通县石港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出身于贫寒家庭,少年时靠叫卖大饼油条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生计。民国34年(1945年)8月加入石港镇职工队,以斗争坚决成为骨干,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石港镇建立地方武装时,为区中队三排战士。36年1月,参加苏中军区第九分区主力部队,进行游击战争。38年1月参加解放石港镇战斗。5月,随中国人……[详细]
190、崔宫氏 (18961949)
  崔宫氏(1896—1949),霍邱县塘下村人,革命烈士。崔宫氏出身穷苦农家,自幼随父母讨饭为生,20岁与阜南县人崔金普结婚,仍然四处乞讨流浪。民国35年(1946),崔宫氏随丈夫回阜阳县南乡崔吴庄(今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定居。民国36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过阜阳县南乡,建立中共阜南县临时县委,留下一位童连长及数名战士,建立地方武装。崔宫氏为之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并在双碑一带动员青壮年参军……[详细]
191、余六吉 (18761949)
  余六吉(1876-1949年),三区大小河乡(今属春湾镇)贞九塘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末投身绿林,追随清东安守备李耀汉,民国2年(1913年)在李耀汉肇军任营长。民国3年12月,随肇军来阳春招抚西山帮匪,所招降的帮匪扩充余部,升任帮统。民国8年6月,广东省长李耀汉被免职,桂系督军莫荣新改编肇军,一部以余六吉为统领,调防虎门,归邱渭南兼统。同年9月21日,余六吉部下与东莞民军发生冲突……[详细]
192、谭启秀 (18921949)
  谭启秀(1892—1949),罗定县黎少区龙九村人。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32年1月,“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7日,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吴淞要塞,击毁炮台。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潜逃,蔡廷锴令谭启秀兼任要塞司令,谭即日上任,竭力整顿炮合防务,坚决抗击日军。2月中旬以后,日本军舰10余艘、飞机10余架向吴淞炮台轮番攻击和轰炸,以掩护步兵登陆,均被击退。至3月3日停战,……[详细]
193、张喜才 (19281949)
  张喜才(1928~1949)小名牛娃子,本县新兴乡牛安东村人。家贫未入学,较早承担起生活重担。他持家勤劳,为人忠厚,在村中享有威信。1946年辞别父母弟妹,北上马栏参加游击队,先后在县保卫队和段植领导的柏嵯游击队当战士和侦察员。1949年4月初,张喜才跟随柏嵯游击队长段植、区委书记段垣,在新兴一带侦察敌情,动员群众,为解放鲁桥和三原作准备。不料乡文书告密,国民党调集一个连三面袭击。张喜才立即鸣枪报……[详细]
194、周达 (18731949)
  周达(1873~1949)又名周今觉,字美权,至德(今东至县)人。一生酷爱集邮,民国19 年(1930 年),亲手创办中国最早的邮学界代表刊物《邮乘》,他以丰富的收藏,广博的知识,卓越的见解,精心编著《华邮图鉴》在《邮乘》上连载。后在美国纽约举行万国邮展会上,《邮乘》参加展出,与世界第一流著名邮学刊物竞赛,荣获特别铜牌奖。张包子俊在《怀今觉先生》文中说:“今觉先生在学术界为一代宗师,在集邮界为一代……[详细]
195、林茂成 (19241949)
  林茂成 (1924—1949)沂水县桃花坪村人。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出身贫农。1938年10月参加沂水县四区区中队, 后在沂水县独立营任通信员。1939年5月随部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 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班长。1943年1月, 在鲁南张庄战斗中,他奉命带领全班坚守一个山包。在连续打退敌人的10多次冲锋后,弹药用完,便跟敌人展开肉搏战,他头部负伤,仍勇敢地冲入敌群,将一名日……[详细]
196、陈文彬 (19001949)
  陈文彬(1900-1949年)幼名武林,又名梓圆,祖籍普宁县占陇区召梨村。14岁离原籍到阳江县城菜种店当伙夫,15岁到春城、岗尾贩卖菜种,16岁定居于春城大新街,开设“潮州陈源盛”菜种店。民国19年(1930年)全家入籍阳春,县人称“陈源盛”,其本名少为人知。阳春向来食用蔬菜品种单调,产量低,质量差。农民以食苦麦菜、白菜、芥菜、生菜、豆角、蕹菜及葱、蒜为多,每年自留种子。陈想方设法从广州、汕头、上……[详细]
197、路祖安 (19301949)
   路祖安(1930-1949年) ,原名安彝,融水乡古鼎村人。伯父路璋,叔父路璠,是早期中共党员。1945年,就读于融县县立初级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回家种田,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农闲时常随村上木匠师傅外出谋生。1949年6月,路祖安参加柳北游击队,后来编入第四大队十二中队。1949年8月上旬,在高街参加第一次反“围剿”战斗,9月3日,在小荣参加伏击国民党融县特编队李英中队的战斗,6日在鸡笼山参加第二……[详细]
198、刘家栋 (19101949)
  刘家栋(1910~1949年)刘家栋,江苏泗阳人。民国18年考人租界工部局当巡捕。工余常阅读进步书刊,十分崇敬鲁迅,在鲁迅出殡时,曾冒着危险,沿途保护送葬队伍。上海沦陷期间,新四军干部杨干来上海采购物资,被日伪发觉,刘家栋以警察身份为之掩护解脱。以后杨再次来沪采购时,刘还帮助将物资运往根据地。民国34年1月,刘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坚持在普陀路警察分局从事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警委……[详细]
199、李子鲜 (19231949)
  李子鲜(1923.3~1949.10) ,乳名阿旺。灵田乡镇义行政村坪丘村人。中共党员。自幼家贫如洗, 负债累累。父-替人当兵一去不回;两个姐姐分别于9岁和14岁时被卖作童养媳; 母多病。 他从十多岁就给人家看牛、打工、砍柴、烧炭,与母相依为命。镇义多山,(他练就一副强壮体魄,肩挑200斤柴炭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他爱唱山歌:“妹莫愁,吃了红薯有芋头;红薯芋头吃完了,高梁粟米又勾头……哪个穷人穷到底……[详细]
200、张伯英 (18711949)
  张伯英(1871~1949),谱名启讓,字勺圃,一字少溥,号云龙山民,又号东涯老人。铜山县三堡榆庄人。近代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尔后,为了家庭生计,先后在彭城、南京、萧县等地开馆授业。民国3年(1914年),当年同窗好友、北洋军阀政府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推荐其为秘书。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又受徐之荐就职于段祺瑞执政府秘书厅,任副秘书长。民国15年,段祺瑞制造“三一八”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