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41、曹天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天钦,生物化学家 1920年12月5日生于北平,籍贯河北束鹿。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该校维尔基斯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1月8日在上海逝世。 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上海分……[详细]
42、李瑞山 (19201997)
  李瑞山(1920-1997) 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宜川县(今延长县)人,1920年11月20日生于陕西省宜川县狼神山乡益枝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当过放羊娃,经受了贫苦生活的磨练。193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延长县团委书记、团中央儿童局书记、中共陇东地委青委书记兼青救会主任。1940年以后,任陕甘宁边……[详细]
43、王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202011)
  王展(1920.05~2011.10),男,原名王炜,山西省汾阳县东河头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政治工作者和高级军事指挥员,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原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名者还有江苏美术家、深圳美莱医疗……[详细]
44、徐文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201977)
  徐文礼,云南省宣威县人。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师副政委、政委、师长、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1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时年57岁。……[详细]
45、陈子涛 (19201948)
  陈子涛,1920年出生于广西郁林县古定镇(今玉林市玉林镇)。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三分多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陈子涛的父亲略有文化,他很早就教儿子识字。陈子涛酷爱读书,尤其喜欢小说。在小学期间,他就迷上了《西游记》、《三侠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此外,他还接触了许多进步的文艺书籍,如巴金的《灭亡》和高尔基的《我的童年》等。每天晚上,他都蹲在那个低矮闷热的小楼阁里,在一盏小油灯下,如……[详细]
46、丁钊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202015)
  丁钊 (1920.12 ~ 2015.03)山东省龙口市(黄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副指导员,第5支队3团营政治教导员,胶东军区特务营营长兼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5师1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代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1军91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详细]
47、王绍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202003)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丰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南竹沟留守处政治部秘书,新四军第六支队三团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三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过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详细]
48、李仲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202000)
  李仲麟(1920—2000)浙江省鄞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参谋部爆破班班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爆破教官,新四军第四师留守处副处长、军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兼第二总厂厂长、军械处处长,华东军区车工部副部长、军械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技术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军械部部长,莫斯科炮兵工程学院学……[详细]
49、郭慕孙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慕孙, 化学工程学家 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该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早年发现液-固和气-固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态化现象,分别命名为“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已成为化学工程术语。后将……[详细]
50、于天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2004)
  于天仁(1920.2.4-2004.5.22),土壤化学家。山东郓城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根据电分析化学的原理并结合土壤的特点,发展了土壤电分析化学。系统地阐明了水稻土中以氧化还原为中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鉴别从定性的阶段发展到定量的阶段,并阐明了其数量因素与强度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丰富或修正了主要来源于……[详细]
51、颜鸣皋 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鸣皋, 材料科学家。原籍浙江慈溪,1920年6月12日生于河北定兴。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194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开创中国钛合金研究,组建中国第一个钛合金实验室,系统开展航空钛合金研究,建立中国航空用钛合金系列,领导参与高温合金、钛……[详细]
52、谢家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2016)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出生于哈尔滨。加速器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谢家麟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一个文学修养很好的知名律师,曾与李大钊同志写诗唱和。日本侵占东北之后,全家被迫入关,定居北京。谢家麟在青少年时代,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迫切希望自己能对抗击侵略、振兴国家有所贡献。他在读初中时,就喜欢自己……[详细]
53、涂光炽 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光炽,矿床学及地球化学家 1920年2月14日生于北京。籍贯湖北黄陂。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参与和领导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提出了铀矿地质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详细]
54、郝诒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19202001)
  郝诒纯(1920年9月1日—2001年6月13日),女。出生于湖北武昌。地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郝诒纯祖籍湖北咸宁。她的父亲是清末秀才,随她祖父学习中医,后加入同盟会,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曾出任武汉政府湖北省司法厅厅长兼高等法院院长。郝诒纯随父母于1930年迁到北平。她在北京师范大……[详细]
55、邓从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1998)
  邓从豪,理论化学家 1920年10月10日生于江西临川。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1月17日逝世。 曾任山东大学教授、校长。多年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双原子分子的一个势能函数提出三维旋转群-分子点群的耦合系数,使配位场理论计算标准化,用量子场论方法推导了过渡态理论的微观速率常数,严格证明了Eyring公式,提出原……[详细]
56、陈述彭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2008)
  陈述彭,地理学、地图学家,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1920年2月28日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70年代致力于开拓遥感应用,组织自然资源与城……[详细]
57、唐有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有祺(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唐有祺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新场镇一个商人家庭。兄唐有祥比唐有祺大三岁,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对唐有祺有较大影响。唐有祺5岁时在新场镇上小学,1931年在南汇县读初中,193……[详细]
58、廖山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1997)
  廖山涛(1920.1.4—1997.6.6) 湖南衡山人。著名数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8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学习,1942年毕业。后曾在滇池之滨西山华亭内苦读拓扑学。1946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数学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0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数学系学习,在陈省身教授的指导下下完成了博士论文《纤维丛的第二阻碍类》,获……[详细]
59、谭玉龄 溥仪的祥贵人(19201942)
  • 谭玉龄
  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仪的祥贵人,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详细]
60、李东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李东英(1920.12.14- )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工程师。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创始人之一。主持研究成功30余种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保证“两弹一星”等军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尖端技术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钛应用推广工作,经济效益显著;并长期从事我国稀土的开发和应用的科技工作;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稀土微量元素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的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