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吕翰(1849~1884),清末爱国将领,中法马江海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字显章,沙坪镇楼冲村人。出身贫苦,少时随母在家务农,15岁随父到香港谋生。曾入皇仁书院读书3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文化。时国内正兴起“洋务运动”,吸引了受过西方文化薰陶、具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吕翰。1870年,他参加了福建水师的组建,初任“威远”-副,后因功授参将衔都司。1883年12月,法军进犯我驻越南西山守军,挑起了中法战争。……[详细]
|
吴全美(1820~1884),字碧山,原籍顺德,世居广州番禺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从小好习武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广东水师团练,学习水战本领,在追缉海盗时屡立战功,不久便由把总升为海安营千总,咸丰元年(1851)晋升为龙门营都司。后因在海南儋州、厦门、江苏等地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朝廷封赏“迅勇巴图鲁”称号,授升福建水师提督。同治四年(1865)8月,全美抵厦门凡塞港,修筑炮台,加强……[详细]
|
雷以諴(?-1884)清末官吏。湖北咸宁(位嘉鱼县东南)人,字鹤皋,宣宗道光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礼科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等职。1853年(文宗咸丰三年)春,迁左副都御史,寻募勇屯江苏扬州东南万福桥,对抗太平军,授刑部侍郎,随钦差大臣琦善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围攻扬州(今扬州市),为筹措军饷,采用幕客钱江建议,创办厘捐,于仙女庙(今江都县)等处设卡征收,复广抽苛捐杂税。12月为太平军援……[详细]
|
桂文灿(1823~1884)桂文灿,字子白、昊庭,广东南海人。早年师从陈澧,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进呈所著《经学丛书》,上谕谓:“桂文灿所呈诸书,考证笺注,均尚详明。《群经补正》一编,于近儒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诸经说,多所纠正,荟萃众家,确有依倨,具见潜心研究之功。”翌年正月,应诏陈言40条,其中如津贴京官、制造轮船、海运、滇铜等建议,先后获允实行。光绪九年……[详细]
|
陈世荣(约1824~1884年),字寿卿,号石洲,同安县在坊里后炉街人。少年时勤奋读书,足智多谋,有远大志向。20岁时投水师提标,以军功历任游击。清同治初年,沈葆桢为钦差大臣,主持建设马尾造船厂,调陈世荣为监工。陈世荣认真负责,管理得法,并对建厂事宜提出独到的见解。沈葆桢非常满意,题奏升他为闽浙总兵。但这时陈世荣已看透了清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坚请辞职,寓居厦门。陈世荣年轻时向江湖名医学习到一套接……[详细]
|
韦俊(1827-1884)太平天国将领、叛徒。广西桂平人。壮族。或作韦十二,北王韦昌辉之弟。曾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底—1853年初,参加第一次攻克武汉之战。1855年随太平军西征军复入湖北;4月,第三次攻克武昌后,任武昌守将年余。胡林翼、罗泽南率清军水陆师发起进攻,他严加守备,频频出击,曾在汉阳奓山大败胡林翼部。1856年3月在武昌大东门外击毙清将罗泽南后,清军遂对武昌实行长围久困之策,扼堵粮……[详细]
|
陶方琦(1845—1884),字子缜(子珍),会稽(今绍兴)陶家堰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曾祖兆麟,直隶大城县典史;祖际尧,湖南永州知府;父良翰,福建兴化知府。先世在文学、吏治上有名声。自幼受其祖贤熏陶,刻苦攻读,期冠补诸生。清同治六年(1867)补甲子科举人。其兄方琯同时举榜。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督学湖南。个性恬静、寡言,常寂坐于斗室之中,研究经史子集。与同志友人讨古辨疑。淡……[详细]
|
庄瑶林,男,清道光十六年(1836)出生于新安县皇岗村(现深圳市福田区皇岗村)。咸丰八年(1858)考中举人。庄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曾登越秀山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站在楼上,看着无边的风景,联想英、法、俄、美诸国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致丧权辱国,国家政局不稳和朝廷腐败,心中充满忧愁;但看到人民英勇抗敌,又充满信心,在复杂的情怀下,感慨而成就《羊城怀古》诗:“独上羊城感慨楼,无边风景望中收……[详细]
|
肖肇富 (1844.6.15~1884.7.8) , 字葆斋,今黄田镇黄田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三十日,同治三年(1864)仗剑从戎,投张正亨军门麾下。其身材魁伟健壮,体重200余斤, 骑高头骏马,人云其有明鄂国公之胆力。历川滇黔平定地方武装战乱,初获六品军功,擢千总。入黔后征战频仍,复地克城,因卓有战功,官职累升,由千总而都司,继而为游击参将。十年冬,获赏果勇巴图鲁,升为副将,……[详细]
|
黄政德,荔浦县马岭镇大冲口人,世业农。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十三日。清同治三年(1864)以武童投效军营,于江西随营征剿,升外委把总,赏戴蓝翎。后转移贵州作战,因功,晋升千总、守备、都司,换戴孔雀翎,叠授游击、参将,以副将留黔补用,赏给坚勇巴图鲁名号。光绪三年(1877)撤回湖南驻防。光绪十年春,奉命出镇南关抗法,驻扎谷松一带。八月,清政府对法宣战,黄政德率部进攻陆岸县,在船头与法军连日……[详细]
|
许寿山(1852~1884年)字玉珊,闽县人,家住北门九彩园。清同治七年(1868年),考取福建船政后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4年后,随“建威”练船出航实习,归任陆营练习。不久升千总,管带“艺新”号兵船。常在狂飚骇浪中救护沿海民船,晋升守备。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寿山督带的“振威”号泊罗星塔下游,闻警奋起,上望台传呼砍碇开炮。法军担心中方军舰起碇后难以战胜,以连珠炮专攻“振威……[详细]
|
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旻宁第九女。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详细]
|
徐延旭(?-1884)清末将领。山东临清人。字晓山。咸丰进士。先后任知县、知府、道员等官。1882年任广西布政使。次年3月受命与广西提督黄桂兰等筹办中越边防。同年10月任广西巡抚,驻军越南谅山,为东线清军北宁前敌指挥。在中法战争初期,备战不力,指挥调度无能,致使1884年3月,法军三路进攻北宁时,清军不战而溃,因此革职,解京入狱,判斩监侯。后改为充军新疆,未离京即病死。著有《越南辑略》。……[详细]
|
陆廷珍 (?—1884) 陆廷珍,字子贤,陈家镇乡人,著名中医。陆强闻博记,潜心钻研医道,尤重医学理论。陆积数十年临症经验,著有《六因条辨》3册。该书对所见时症的脉象、病原、用药等分别条陈缕析,既佐以古贤论述、又陈明自己见解,由浅入深,言简意赅,深受各地同行赞誉。1981年,山东医学院再版该书,列为学生必读医著。 陆廷珍崇尚医德,凡请出诊,无论昼夜、远近,随叫随到。遇有贫者,常以药费相……[详细]
|
王广业(约1802~约1884),原名佐业,字子勤。泰州人。清代官员。王出生晚清泰州旺族。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因目疾于道光六年补殿试,授户部主事,又升任兵部郎中,补军机章京。先后任湖南衡州、闽中福宁、汀州、漳州等地知县。因平定小刀会,擢升漳龙道道员,赏花翎。不久又任兴泉永道道员,驻厦门。驻厦门时,有洋人扬言被抢劫,要求赔偿,王广业以理拒绝。洋人转而就船宴请,王广业如约前往,仅带仆人与兵弁各……[详细]
|
王之翰(1819—1884)字次屏。潍县(今潍坊)人。1821—1850年间为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诗文,善楷书。曾主顺德龙阁书院、广平清辉书院。……[详细]
|
袁闻柝(公元1821-1884年),字警斋,江西乐平接渡镇袁家村人,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其父迹山是饶州府学秀才,精研医理。袁闻柝自幼秉承父志,专业行医,清光绪年间担任台湾知府。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军多次攻打乐平,乐平土绅兴办团练,以图自保。他从此弃医习武,致力于军事,支持乐成局团练事务。咸丰十年(1860年),他亲率乡勇,协助左宗棠与数万太平军在乐平北郊激战获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