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梁浣春(1864—1949年),原名锦元,是清末民初嘉应州的女教育家。生于梅城上市禾好堂“文魁第”梁屋。梁浣春5岁时即在家中拜名儒为师,只五年变学习了《四书》、《五经》、《烈女传》及不少诗词名著。由于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这使她感到十分委屈。她一面习红针黹,一面攻读古今名著,因而文章学识日益长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某教会来梅筹办医院,裕征求女助理一人,梁浣春闻讯,认为这是为……[详细]
|
方履中(1864-1939),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末民国初著名实业家。方履中幼读经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两淮盐运史、四川提学使、安徽矿务总理。光绪二十七年,方履中因治父丧回桐城,后居安庆。时英人凯约翰以欺诈手段侵占安徽铜官山矿,皖境各界为之大哗,公推方履中为皖省代表,上方诉讼,并函请外省及在京皖籍-予以声援。宣统元年(1909年)3月17日……[详细]
|
生平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 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1900年,李鸿章任两广总督,以筹款建海军为名,奏弛赌禁,招商承办。江与广协左营都司李世桂、香山绅士刘学洵、新会在澳门的大赌商卢焯之等组织30万元资本的闱姓厂大公司,公开以科举为-,-、舞弊一时成风。1904年赴京会试,中恩科(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二甲第27名进士,入翰……[详细]
|
孟思学(1864.8—1938.12) 字讷斋,别号苦山,石头乡西寨头村人。凡村邻有涉讼,经他排解,即相安无事,乡民称他为“和事老”、“孟老先生”。 思学为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宁,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国初年(1911—1912),土匪啸聚人稀地广的黄龙山,劫人抢物,他提倡修城筑寨,民得宁居。民国4年(1915)冬,县民团千余人剿匪东山神底村,伤其数人,土匪串通教民,百端要挟(天主教堂诬……[详细]
|
罗克涵(1864~1932年)字泳初,号雁秋。沙县城关人。17岁入县学,两次乡试不中后,即在家开设塾馆授徒,为当时县内著名塾师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贡生。同年出任县立两等小学堂主任教习。民国3年(1914年)参与发起创办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暨第二国民学校并任该校教员。民国5年任县劝学所所长。民国9~14年出任县立第二高等学校校长,后任县教育会会长,为沙县近代教育事业的倡导人之一。业余兼事……[详细]
|
陈玉成(1864-1926),字燠人,今太芝庙乡人。清同治三年(1864)八月生,附贡生,应举不第,弃学习医,名阉遐迩。戊戌变法前夕,协助樊锥组织南学会邵阳分会。变法失败,受清廷查禁,与樊锥、石公溥赴金陵-两江总督刘坤一,得刘资助,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留日,在东京商业专科、千叶医科、明治大学警政科、法政大学特科学习近九年。他留日较早,邵阳人受其影响留日者多。他在东京与蔡锷、黄兴、杨度、秦力山……[详细]
|
胡轮(1864~1895),字启烈,号月楼,今平江县大坪乡人。自幼喜爱习文练武,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武秀才。时值日本侵占琉球群岛,他义愤填膺,从军报国,投入湖南新楚军。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新楚军奉命调台湾驻防。二十一年,清海军战败,陆军亦受挫。李鸿章受命,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军民无比愤慨,奋起抵抗日军登陆。胡轮时任新楚军一营营官,率部驻守台湾彰化县八卦山炮……[详细]
|
王度(1864—1912)字恺章,湖南湘潭县人。家贫好学,为人开拓有奇气。1906年赴日本,入弘文学院。留日期间,洞悉国际形势,痛中国积弱,有志于民族革命。归国后任湘潭驻省中学理化教员。时湖南提学使吴庆坻反对新思潮,摧残士气。王度忧愤益深,谋革命益急。1911年六月,远赴吉林,与张树勋、粟森、周琢章、周斗山、曹广诚等往来密切,常慨叹说:“清廷假立宪之名,行-之实。我们不奋起革命,将步印度、波兰之覆……[详细]
|
杨木森(1864~1939)字欣甫。安新南边吴村人。幼家贫,只读过3年私塾。父杨洛帅从推车串村卖布、线及杂货,后被保定庆丰义号聘为掌柜,他承父业做小买卖。庆丰义后在高阳设号,让他负责经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拿出积蓄3000吊,在高阳城隍庙街开设蚨丰号,自东自掌,经营布匹、绸缎、洋广杂货。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高阳布业日渐兴盛,蚨丰号改营棉纱(土纱和洋纱)。同年,他和李条庵、韩佛卿、……[详细]
|
江起鹏(1864~1953),字杰臣,花山镇洛场村人。幼家贫而好学,稍长即赴美谋生,在洗衣馆、牛肉店做工。后与一位有志学汉语的美国人结识,彼此建立中英语互教互学关系,因而精通英语,并有机会进入大学半工半读。光绪二十六年(1900)毕业于钵仓(PROTLAND,今译0兰,属俄勒冈州)理工学院。他是第一个进入美国黄石公园(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园)参观的黄种人,曾在那里刻石留名。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派其弟启田……[详细]
|
董凤岩(1864—1920),男,京剧武生演员,名生儿,年57岁;富连成社武生教师。董凤岩,1944年6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58年毕业于宜宾地区戏剧学校,曾任职于四川泸州市京剧团,现任职于四川攀枝花市京剧团。香港科学院顾问、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京剧票友协会秘书长、艺术顾问、艺术指导等。从事京剧艺术工作40多年,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白蛇传》、《回春记》等。在泸工作期间,上演剧目较多,受……[详细]
|
清•朝议大夫—肖开甲肖开甲,字捷南。始祖贵有于清康熙年间,由滦州司家庄迁来乐亭城西巩庄子。开甲自幼聪明不俗,英爽而不善交往,因受家训,文才出众。后得名师韩文楼、 王历山、雷朋三诸孝廉自迪,致能融汇经史,贯通百家,诗词古文,下笔成章,深受名人称赞。光绪二十—年(1895)乡试夺得经魁(第一名),光绪二十四年 京试中进士。授户部改度吏部主事,任贵州司正主稿。当时赵次珊掌部务,每以山西司章奏……[详细]
|
陆宠廷(1864—1911),原名陆劭荣。石寨乡龙胆村人。1904年,陆宠廷在梧州结识胡汉民,接受革命主张,集资先后创办了梧州国民学校、塾师讲习所、容县明伦女子小学等。在陆宠廷的倡导和帮助下, 清末民初容县兴办公私学校300多所,先后输送赴日本留学生70多人,成为全国之冠。1907年,清政府逼迫陆宠廷解散学校,并对陆宠廷进行人身破孩。陆宠廷在绝境中潜离容县,飘往南洋,在新加坡会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详细]
|
林推迁(1864~1923年),字宝善,海澄县海沧(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少时家贫,年轻时南渡马来亚,勤奋自学,通晓华文、英文和巫文。初操舟业,以勤俭达小康。改为经营航运后,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的丁加奴和新加坡之间转运货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创瑞兴盛轮船局,购置多艘轮船,开辟新航线。同时在丁加奴开垦大农园,种植椰子和橡胶。他为新加坡洪门会“义兴帮”首领,性格沉毅,好任侠,常为人排难解纷,……[详细]
|
陈松坪(1864~1938.10),回族,广西桂林人。清末至民国开封名中医。陈松坪幼读儒书,兼习医理。21岁中举,游宦于南京,扬州等地。1886年在扬州与清军提督总兵左宝贵结识。左赞赏其才学,聘陈为幕宾,后提升幕僚长。1894年中日战争中,陈松坪随左宝贵守平壤。左以身殉职,受清廷重赏,后代袭爵位。幕僚按级升迁,陈松坪被授道台衔,分发河南任用。光绪二十二年(1896),陈松坪到开封候补。鉴于仕途暗淡……[详细]
|
沈恩孚(1864~1944),字信卿,号渐盦,又号心磬,晚号若婴。原籍吴县,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15岁回吴县应童子试,入县学为诸生,后肄业上海龙门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年)应乡试中举人。后执教于宝山县学堂。光绪三十年倡议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旋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受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一年江苏学务总会(后改名江苏省教育会)成立,任评议员,致力教育革新。当年为反对苏杭甬铁路……[详细]
|
37、陈杜衡
陈杜衡(1864--?),字芳斋,直隶青县人。1884年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随后官派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水师教官,1923年授海军少将衔。1881年考入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1884年11月毕业,被清政府选为第三批留英海军学生,派往英国格林书院专习炮术。1889年任北洋水师“平远”舰-大副。1895年任“威远”练舰督练大副。1904年10月任烟台水师学堂正教习。1911年任烟台水师学堂教务长。……[详细]
|
叶秀初(1864—1945)原名松元,号以行,人皆呼秀初先生,宋桂人。在连滩悬壶60余年,已是四代相传。他11岁开始随乃父叶启华,,日间见习望、问、闻、切,并 脉象及论证施治之理,夜读医书至更深。15岁起,熟读药性汤头,练习处方。19岁起,独立治病。直至1944年连滩沦陷,走避不及,被日军打伤,卷洗回乡,一代名医从此殒落。叶秀初特长有“三”闻世,主要成就在中医。连滩纵横数十里无不知之,东西两坝、上……[详细]
|
陈佐廷(1864~1942),字荫棠,岐岭乡陈东村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秀才,以后补“优廪生”。中秀才次年即受聘为私塾教师,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废科举兴学校后,在永定、南靖和广东大埔的公私立中小学里执教国文、历史等科,极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民国29年(1940年)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的“教学五十年极优教师奖状”,誉满闽西粤东。旧社会教师生活非常清苦,但佐廷淡泊自甘,课余还努力于他喜爱……[详细]
|
李必武(1864~1946)又名信武。易县辛庄头村人。幼习少林义和拳,后随定兴县拳师杨某习形意拳。曾在州衙当捕快,后得金科秘方,辞去衙差,行医乡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他组织成立了百福社义和团,后被各村团众推举为易州义和团大团总。农历四月,他率团众赴涞水县参加攻打高洛教堂之战,随后又参加两狼沟之战。农历七月,他与北流井形意武师李老杰等率易州义和团在良乡县城、琉璃河抗击八国联军,受挫后回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