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惠凤仪(生卒年不详),字来之,陕西澄城县人,清代大臣。明末时,随父母逃避战乱-到山西,途中与父母失散,被太原张某收养。顺治初年,养父张某在户部任员外郎,他被录用为户部笔帖,以聪敏干练闻名。顺治皇帝当面考核,赏识他的才学,即授国史馆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康熙元年(1662),他随军抗击倭寇有功,回朝后擢文华殿学士,兼礼部侍郎。曾担任《世祖实录》一书总裁,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他生性直爽,好议论时……[详细]
|
惠庶昌(1930~1967)陕西清涧人。从小参加儿童团,受到中共组织的培养教育,上学期间曾被选为学生会干部,1944年刚满14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中学毕业后,任清涧县青联主任。根据中共中央在解放区试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指示和中共中央青委、陕甘宁边区青联在延安、绥德的试点经验,惠积极参与在清涧县的建团工作。1947年10月,团清涧县筹备委员会成立,惠任主任。1949年……[详细]
|
惠浴宇(1909~1989)原名惠美琬,灌南县新安镇镇北村人。曾就读于江苏省第八师范(海州师范前身)。 192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与李超时等人按照中共江苏省委的要求,在海州白虎山建立东海特别支部任特支宣传委员。次年秋,在东海中学读书时,发起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参与发动大村农民暴-动。1929年秋,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7年,坚贞不屈、坚持斗……[详细]
|
惠人 字里冬,号小涧。清涧人,惠子谅之子。幼承庭训,攻读诗书。清雍正四年(1726)中举后,励志弥坚,将先世遗留的百余份放债契据付之一炬,决意致力于经史。后家境渐落,晨炊无米,仍手不释卷,持之以恒,以经史-。乾隆十年(1745)第进士,授龙阳(今湖南汉寿)知县。惠政5年,两袖清风,卸职还乡,讲学笔峰书院,远近尊崇。70余岁离世。有《四书解》、《五经解》、《袖口纽》和《鸡肋》等著作刊印行世。……[详细]
|
惠华亭(1881~1956) 名文藻,字华亭,人称惠先生。祖籍康家圪垯,后迁县城;生于清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五日(1881.4.23)。国民党员,同善社社员,-道徒,清涧有名的大豪绅。20年代任县警察局(-)局长,20~30年代担任县商务会会长。30年代初,任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1932年始任县保卫团副团总,1934~1935年任清涧国民党感化院负责人,1936年任县保安大队少校队副。19……[详细]
|
惠占荣(1916~1984) 乳名灯儿。1916年2月4日生于惠家园则(今属店则沟乡)一个贫农家庭。7岁上山打柴,8岁给财主放羊。1929年13岁时,灾病交加,不到1月,父母双亡,丢下兄妹等5人和年逾六旬的祖母。时大哥18岁,大弟7岁,小弟5岁,小妹3岁,因生计维艰,忍痛把弟妹3人给人抚养。不久小弟病殁,妹妹当了童养媳,祖母带着占荣及其兄,改嫁于林家圪捞。兄予人伙种地,占荣揽工;颠沛流离,备受辛酸……[详细]
|
惠光前(1920~1944)化名王甘前、林亦青、李新民、李健吾。陕西甘泉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甘泉县高小读书的惠光前,与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呼吁各界民众抗日救国。1934年考入陕西省立西安第二中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反帝爱国活动,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西安事变后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9月到安吴青训班任队长,旋调兰州,改名林亦青,在刚成……[详细]
|
惠思齐(1907~1989) 生于惠家塬一个贫农家庭。祖父被国民党杀害,祖母沿门乞讨,饿死在路旁,父亲作过长工。思齐8岁时,就给他人放牛。1933年,由惠庆祺介绍加入共产党,任支部宣传委员。翌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计40余年。在战争年代,忠心耿耿,为党工作。1947年春,清涧县委把中共中央从延安撤离时运来的13箱档案,交由惠家塬党支部保管。数月后,敌人来犯,思齐等10余人将档案转移到村外崖窑里,天……[详细]
|
惠志明(1907~1938)又名惠子明,混号长胡老马。陕西清涧人。1924年入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6年考入延安省立四中,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命利用假期回本村办民众小学,先后发展马万里、惠北海等八名中共党员和十余名共青团员,建立了村党支部。1928年寒假期间,通过说服工作,解雇了思想守旧的教师白恩昌,聘请共产党员赵怀璧来校执教,使党、团组织进一步发展。192……[详细]
|
惠子谅 字慈若,清涧人。敏而好学,文词清丽。清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授陇州(今陇县东南)学正。其家资丰厚,乐赈好施,常济人于危难之际,不追责偿还,甚而毁废约据。六十年(1721)大荒,乡邻族人时有卖儿女者,子谅慷慨援救,赎回数十人,美名远扬。政界失意后,归里设学,授徒百余人。享年70有余。著有《性理解》和《高山集》。……[详细]
|
惠北海(1913~1982) 原作惠碧海。小岔则人,出身贫农。该村是本县西区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其幼小的心灵里早就燃起反抗的火焰。1927年10月(14岁),不畏-,投身革命,翌月加入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区委、县委委员,在残酷的地下斗争中经受锻炼。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逼死,母亲无法生活,为他人收留,弟弟生荣送乡亲抚养。1934年7月,兄弟2人被叛徒刘安业出卖,生荣(共青团员)英勇就义……[详细]
|
惠枫林(1911~1987) 女,原名凤莲。祖籍县城西王家湾,父亲赶脚,逃荒迁居瓦窑堡(今子长)。因生活窘迫,15岁给破落地主当童养媳。1935年1月,参加革命,4月加入共产党。工作后,始学文化。初任安塞县妇女部长,延川县妇联主任,陕甘宁边区妇联常委、组织部长。1939年底,边区妇联从各地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女知青中吸收工作人员16人,身为组织部长,她精心选拔,大胆使用。继任中共沈阳市北区区委副书记、……[详细]
|
惠天赐(1957年8月13日-2012年10月4日),香港男演员,生于山东,满洲正黄旗人。在家中排行老四,女演员惠英红之兄。有两段婚姻,均是离婚收场。首任妻子为亚洲电视前高层陈贝蒂,两人育有两女惠颂玲(艺名程茵)、惠铠玲,后离婚。1996年与女艺人斑斑(原名黎小雯)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子,至2001年宣布离婚。惠天赐在香港影坛打拼近四十载,是香港影坛最具影响力的武打明星之一。2012年10月4日1……[详细]
|
惠生荣(1918~1934) 乳名生儿,小岔则人。共青团员。1925年就读于本村小学,1929年秋考入县第一高小,开始接受新思想。生荣性情活泼,能歌善舞,常在学校文艺演出中扮主角。九·一八事变后,走出校门,参加-宣传活动。1932年参与-,被警察冲散,回家务农。后参加惠志明主办的农民夜校,复习功课,举办演讲,利用春节秧歌活动宣传革命。曾多次为红2支队站岗放哨,搜集情报。1934年7月30日午,生荣……[详细]
|
惠世良(1909~1935) 化名马叁,小岔则人。幼年饥寒交迫,17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为了谋生,世良投奔李象九营,逐步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勇敢作战;兵暴失败后,回乡当佃农。1930年冬加入共产党。好打抱不平,是条硬汉子。曾同惠北海、惠世恭等巧计反对官府乱派差役和财主的大斗小秤,群众拍手称快。1934年2月,参加红2支队,任3中队队长。在店则沟、安定、峪口和吐浑……[详细]
|
惠峻山(1906~1946),又名菊宝,化名宋吾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于金匮县(今属无锡市)梅村河南巷。烈士。他10岁进私塾,时断时续。18岁起,靠种田磨豆腐度日。民国16年(1927年)11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无锡农民革命军秋收-。民国27年春,在家乡组织防夜队,抗日保家。次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8月,任中共梅北区委副书记,全力筹建农民抗日协会。10月,当选为无锡县农民抗日……[详细]
|
惠伯瑜(1915~1985年) 惠伯瑜,江苏无锡人。幼年丧父,16岁到上海河南路正兴馆当学徒。先后做过饭店会计、业务经理。民国29年(1940年),惠在天潼路开设五福馆,经营面点。鼎盛时期雇有10多人。服务对象以市民、家庭主妇为主,也兼顾上层人士。后扩大营业,又在九江路设顺兴斋分店。 惠治店重信誉。他深谙商店要长盛不衰,全凭质量。一碗阳春面,在原料选用上以猪骨调制汤汁,清而不薄,吃……[详细]
|
惠铭永同志是江苏省灌南县人,194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苏中军区政治部警卫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1师1旅政治部文书,华野四纵队教导团政治队学员、班长,补训师3团连副政治指导员,三野23军67师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青年干事,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7师政治教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军干部部助理员、团干部处副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67师政治部干部科长……[详细]
|
39、惠百团
惠百团 (1955~)笔名惠慧。女。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任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教授。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走出栅栏》、《夜色阑珊》、《枕上听雨》、《落雨缤纷》,长篇电视小说《明天的太阳》,散文《钟情明月》、《贴近智者》,诗歌《春的深处》、《往事如烟》,学术论文《女性写作中的自我意识》、《女性写作中的生命意识》及《惠慧文集》(五卷)。《枕上听雨……[详细]
|
僧惠崇(1040年~?)宋建阳人,名诗僧、画家。北宋以诗著名的僧侣有9人,今存其诗作《北宋九僧诗》,其中惠崇尤多佳句,为九位诗僧中最杰出的一个。宰相寇准请惠崇到自家花园赛诗,抓阉分题。惠崇拈得“池上鹭月”的题目,于是绕行池径,默默地苦心思索,忽然用两指指向天空,微笑地说:“已得之,已得之,此诗功在明字,凡五押之不倒,今得之。”随即咏道:“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诗题《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