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杜姓名人堂 - 姓杜的名人介绍(4)

杜姓名人堂 - 姓杜的名人介绍(4)

更新时间:2023-12-30

61、杜贵墀 [] (18241901)
  杜贵墀(1824-1901年),字吉阶,别字仲丹,巴陵县郭镇磨刀村杜家庄(今属岳阳楼区)人。天资卓越,性情“沉敏”,深得从祖父杜棠的喜爱。杜棠到山西任职时,将年仅4岁的贵墀带到任所,学习四书五经及句读。贵墀6岁丧母,9岁丧父,13岁回到家乡,与长兄杜伯崇相依为命,继续勤奋苦读,精研诗词和古文,力求博学实用,不争虚名,为日后的经史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光绪元年(1875年),杜贵墀乡试中举。因家境贫……[详细]
62、杜庭斌
  杜庭斌,1970年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灵山镇高沙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老师称赞的好学生。他曾任班长、团支部委员。离开校门后,他学过无线电技术,学过医,当过油漆工,做过化妆品推销员。1990年9月,杜庭斌被吸收为派出所治安队员,由于工作出色,不到一年,便被提升为治安队长,1991年10月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吸收为地方民警。1992年被评为番禺市依法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1992年至……[详细]
63、杜袭 [三国]
  杜袭,字子绪,生卒年不详,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晋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去世后谥号定侯。避乱荆州杜袭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前代很有名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袭避乱到荆州,刘表按宾客的礼节接待他……[详细]
64、杜式方 [] (?~822)
  杜式方(?-822),字孝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司徒杜佑次子。以父荫,授扬府参军,转常州晋陵尉。浙西观察使王纬辟为从事。入为太子通事舍人,改太常寺主簿。明练钟律,有所考定,深为高郢所赏。 时父作镇扬州,家财钜万,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昆仲皆在朝廷,与时贤游从,乐而有节。既而,佑入中书省,出为昭应令。丁父忧,服阕,迁司农少卿,赐金紫,加正议大夫、太仆卿。……[详细]
65、杜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081999)
   杜平(1908~1999.3),出生于万载县黄茅螳螂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聪颖好学,靠成绩优异获得的公助金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后考入湖南长沙群治大学。他早在中学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冬在家乡加入中国0领导的秘密农会,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0,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杜平历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员,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详细]
66、杜邺 [] (?~前2)
  杜邺(?~前2年),西汉大臣。字子夏,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原籍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县东北),系张敞外孙。幼年即丧父母,随其舅父张吉生活,遂继承张氏家学。初以孝廉为郎。后因受大司马王商赏识而被擢为主簿,不久又被荐为御史。哀帝刘欣即位之初,又被任命为凉州刺史。不数年,因病免职。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并善于辞令。杜邺留有文集五卷,《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一文,对西汉一代外戚专权造成政治腐败-的祸……[详细]
67、杜佑 [] 唐朝宰相(735812)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出身于京兆杜氏,历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润州司法参军、主客员外郎、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江淮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升-、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度支盐铁使,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年),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谥号安简。杜佑曾用三……[详细]
68、杜庶 []
  杜庶字康侯,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详。自幼性格刚毅、勤奋学习,熟稔宋朝历史典故,善为文。青年时期,随父亲杜杲留守边关,学习军事,抵御金、元入侵。嘉熙元年(1237年),元兵围攻安丰(今安徽寿县),杜庶调度得力,协力御敌,击退元兵。次年,元将察罕率兵80万,南犯庐州(今安徽合肥),杜庶奉命和统制吕文德、聂斌领兵埋伏要隘,与元军激战,在朱皋、白冢痛歼元兵,迫使其撤兵北归。因此,杜庶升为将作监簿。随后,迁为……[详细]
69、杜琼 [三国] 三国蜀汉官吏、学者(180250)
  杜琼(约180年—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郫县)。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杜琼担任为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琼追赠亮丞相武乡侯印绶,后来又升任大鸿胪、太常,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杜琼不仅精通经纬术艺,同时也精通天文占验,曾与谯周论说天文,并肯定了“当涂高者魏……[详细]
70、杜林 [] (?~47)
   杜林(?~47年),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期著名的古文经学家。杜林自幼喜欢读书,家藏颇富,又就学于当时著名学者张竦,故以博学多闻被世人称之为“通儒”。杜林尤其精通《尚书》,他曾在西州得到一卷漆书《古文尚书》,视若珍宝,悉心研习,虽经战乱,从不离身。当时的学者卫宏见到杜林后,为他的才学所折服,因而卫宏与其门生徐巡一同投到他的门下,学习《古文尚书》。卫宏还做了《训旨》,使《古文……[详细]
71、杜义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122009)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2009年9月5日),男,汉族,1912年5月12日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杜义德,黄陂塔耳人。1912年5月12日生。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72、杜操 []
   杜操(生卒年不详),字伯度,自魏以后人称为杜度。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东汉时书法家,与涿郡崔瑗齐名,并称“崔杜”。汉章帝在位(75~85)时曾担任齐相。传说章帝很喜欢杜操的草书,诏令杜操以草书上奏章,后世就称为章草了。他的书法影响张芝,又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一代书风。三国时书法家韦诞称:“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迸飞。”称其为“草圣”。-张怀瓘在《书断》中曰:“章……[详细]
73、杜近芳
  • 杜近芳
  杜近芳 (1932— )旦角演员。女。北京人。幼年从律佩芳学习青衣。1948年拜王瑶卿为师,后又拜梅兰芳为师。 1951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先后与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叶盛兰等合作,技艺日益精湛。曾多次出国演出,两次获得金质奖章。在50~60年代,创演了《柳荫记》、《谢瑶环》、《白蛇传》等。所演的《野猪林》、《断桥》、《廉锦枫•刺蚌》、《谢瑶环》及《红色娘子军》等均被……[详细]
74、杜乂 []
  杜乂,成恭皇后父,镇南将军预孙,尚书左丞锡之子也。性纯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卫玠神清,杜乂形清。”袭封当阳侯,辟公府掾,为丹阳丞。早卒,无男,生后而乂终,妻裴氏嫠居养后,以礼自防,甚有德音。咸康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穆。封裴氏为高安乡君,邑五百户。至孝武帝时,崇进为广德县君。裴氏寿考,百姓号曰杜姥。初,司徒蔡谟甚器重乂,尝言……[详细]
75、杜汉徽 []
   杜汉徽(生卒年不详),北宋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身体强壮,气力过人,善长骑马射箭。17岁时就担任李克用的厅直队长。天成(926~930年)年间,累迁护圣军使。后晋天福六年(941),曾与慕容邺等人讨伐安州(治今湖北安陆)李金全,他指挥军队生擒指挥使孙厚,立了大功,事后迁兴顺指挥使。八年,又率部征讨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安重荣,改任护圣指挥使。开运二年(945)率其部戍守深州(治今河北深县),……[详细]
76、杜毗 [] (?~313)
  杜毗(?-313年),字长基,蜀郡成都人。祖父杜雄,字伯雄,官至蜀汉安汉、雒县县令。父杜轸,字超宗,仕蜀官至蜀郡功曹,仕晋官至犍为太守;从父杜烈,字仲武,仕晋官至湘东太守;从父杜良,字幼伦,仕晋官至涪陵、建宁太守。毗与胞弟杜秀兄弟都是美玉良才,世人号称他们为“二凤”。杜毗被举荐为秀才,大将军征辟他为掾属,后历任太傅参军,平东长史,尚书郎。稍迁镇南军司,益州刺史,后杜弢叛乱,为杜弢所害。弟秀字彦颖,……[详细]
77、杜彦钧 [] (?~1017)
  杜彦钧(?~1017)定州安喜(今定州)人。昭宪杜太后胞弟、右卫上将军杜审进之子。初以祖荫补为供奉官,累迁崇仪使。北宋端拱初年(988),加庄宅使,领罗州(治今广东廉江北)刺史。淳化四年(993),为昭宣使。旋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驻泊钤辖,以御党项。宋真宗继位,改领颍州(治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出任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知府,后又历任邢(治今陕西彬县)、庆(治今甘肃庆阳)、延(治今陕西延安)、凤……[详细]
78、杜黄裳 [] 唐朝宰相(738808)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杜黄裳出身于京兆杜氏,进士及第,早年曾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从事,后历任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唐宪宗监国时,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后,杜黄裳极力主战,主张削弱藩镇,曾举荐高崇文为将,讨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后以使相出镇,担-、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封邠国公。元和三年(808年),杜黄裳病逝,追赠司徒,谥号宣……[详细]
79、杜悰 [] 唐朝宰相(794873)
  杜悰(cóng)(794年—873年)字允裕(一说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司徒杜佑之孙 ,晚唐诗人杜牧的堂兄,又与李商隐为表兄弟。父杜式方为杜佑次子,杜悰以荫迁太子司仪郎,元和九年娶唐宪宗第十一女岐阳公主为妻,授予从四品上阶的殿中少监,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衔。历官京兆尹、淮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复镇淮南,再拜相。以检校司徒为凤翔、荆州节度使,加太傅,……[详细]
80、杜微 [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官吏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葛亮又连写两篇文章劝说杜微,希望杜微能够辅佐后主,最后诸葛亮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人物生平不役当世杜微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任命杜微为益州从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