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唐朝诗人,唐朝诗人人物介绍(7)

唐朝诗人,唐朝诗人人物介绍(7)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常建 [] 唐朝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殷□《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详细]
122、李涉 [] 唐朝诗人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李涉诗一首题温泉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当时姚宋并燕许,尽……[详细]
123、权德舆 [] 唐朝诗人(759818)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15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详细]
124、刘长卿 [] 唐朝诗人(709786)
  刘长卿(709~786至791)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详细]
125、戎昱 [] 唐朝诗人
  戎昱 唐代诗人。荆南(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举进士,登第与否,记述不一。代宗广德元年(763)冬,至大历四年(769)之间,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任职。曾与当时流寓江陵的杜甫相识,并得到杜甫的器重。大历四、五年间,在潭州刺史崔□幕中。此后几年客居桂林。德宗建中四年(783),任辰州刺史。贞元七年(791),任虔州刺史。大约在贞元后期去世。戎昱长期任幕宾之职,宦游各地,诗多感伤身世……[详细]
126、皎然 []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唐朝诗人(720804)
  • 皎然
  皎然(720—792),俗姓谢,字清昼,又称昼公,长城(今长兴)人。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受戒于灵隐寺,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唐大历中,颜真卿为湖州刺史,贞元时,李洪为湖州长史,都与之往还。与韦应物、刘禹锡、灵澈、陆羽诸名士往来酬唱。其诗以山水游赏、宗教和生活为主要内容,也有部分表现边塞军旅生活。参与撰《韵海镜源》,著《儒释交游传》及《经典类聚》40卷,《茶诀》一篇。颜真卿于唐大历八年(7……[详细]
127、秦系 [] 唐朝诗人
  秦系[唐](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年八十余岁。天宝末,避乱居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大历五年,(公元七七o年)北都留守薛兼训爱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军,不就。后客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中,自号南安居士。穴石为砚,注老子,终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详细]
128、李山甫 [] 唐朝诗人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详细]
129、李栖远 [] 唐朝诗人,咸通十哲
  李栖远(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字号、里居均不详,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有诗名,作品多佚。……[详细]
130、马戴 [] 唐朝诗人
  马戴 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人。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844)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被斥,贬龙阳尉。官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马戴和贾岛、姚合为诗友,酬唱甚密,和顾非熊、殷尧藩、薛能等均有诗篇往来。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他擅长五律,如《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颇为历来传诵。尤工写景,杨慎《……[详细]
131、韩偓 [] 唐朝诗人(840923)
   韩偓(840~923年),字致尧(或作致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晚唐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他少年好学,能作诗,有才名。昭宗龙纪元年(889)被擢进士第,在河中节度使府为幕僚,后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光化三年(900),宦官、神策军军官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废了昭宗,扶持太子登基。宰相崔胤和韩偓等密谋策划,联合朱全忠(朱温)于901年平定了叛乱。昭宗复位,他参与平叛有功,成……[详细]
132、张祜 [] 晚唐著名诗人(782852)
  张祜 唐代诗人。字承吉,小名冬瓜。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德宗贞元初,宣宗大中中弃世。张祜举进士不第。元和中,赴许州投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幕。既而游于淮海,自嗟穷贱,有坐愁身兀兀(《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四十韵》)之怨。敬宗立(825),以李光颜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祜复往依。次年九月,光颜去世,张祜乃南游姑苏。时白居易为苏州刺史,祜访谒之。相传白居……[详细]
133、张籍 [] 唐朝诗人(767830)
  张籍(约767~约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详细]
134、方干 [] 唐朝诗人(809888)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唐青溪(今淳安)人。从小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为“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芦茨乡)。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待读过方干诗稿之后,却深为他的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天。方干心中有数,“貌寝兔缺”是……[详细]
135、姚合 [] 唐朝诗人(779846)
  姚合(约779~约846) 唐代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宝历间官临察御史。又出为金、杭二州刺史。后被召入京,官刑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再出为陕虢观察使,终秘书少监。武宗会昌四年(844),李德裕任太尉,姚合有诗寄赠。约在此后一两年间去世。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详细]
136、陆龟蒙 [] 唐朝诗人(?~881)
   陆龟蒙 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年不详;约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卒。农学。 陆龟蒙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早年的陆龟蒙热衷于科举考试。他从小就精通《诗》、《书》、《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特别是对《春秋》更有研究。在进土考试中,他以落榜告终。此后,陆龟蒙跟随湖州刺史张博游历,并成为张的助手。后来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过起了隐居生……[详细]
137、王建 [] 唐朝诗人(767830)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人物生平他家贫……[详细]
138、吴罕 [] 唐朝诗人,咸通十哲
  吴罕(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字号、里居均不详,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有诗名,作品多佚。……[详细]
139、杨衡 [] 唐朝诗人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全唐诗作符载、崔群、宋济。此从唐才子传)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详细]
140、温宪 [] 唐朝诗人,咸通十哲
  温宪(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生卒年、生平事迹、字号均不详,约公元八九零年前后在世。是国子助教温庭筠之子,仕途坎坷。光启中,为山南从事。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后任郎中。《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全唐诗补编》1首,《唐文拾遗》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唐才子传》卷九、《金石续编》卷一——温宪《长史程修己墓志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