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阎世华(1930-1948)安徽凤台县人,1930年生,十五岁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5年解放入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野三纵十九团十连二排长。淮海战役攻克宿县时,他率领全排像钢刀一样直插电灯公司敌防御阵地,完成了攻击任务。在阻击黄维突围的小周庄战斗中,他指挥战士用高粱秸火烧敌坦克,并亲自用手榴弹炸毁敌坦克一辆。十二月十一日攻克西马围子守敌时,连长和指导员英勇牺牲后,他挺身而出代理指挥,鼓励大……[详细]
|
苗沛霖(1798—1863) ,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像许多做着科举梦,热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贫苦读书人一样,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三十岁时苗沛霖获得考秀才的资格。个人天赋,加上刻苦与勤奋,苗沛霖当年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脱去童子身份,并没有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太……[详细]
|
周传典,1921年2月生,安徽凤台市人。1949年参加鞍钢建设工作,历任工长、炉长、科长、炼铁厂副厂长、厂长等职。1953年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及鞍钢复产特等功。1958年调任武钢炼铁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厂长、技术处长。1963年赴朝鲜,担任专家组长,获经贸部援外特等功。1964年调回鞍钢,任炼铁厂厂长。1965年任攀技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兼西南研究院副院长、冶金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组长。……[详细]
|
胡从经 (1940~)安徽凤台人。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上海少儿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组长,上海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研究生部教授。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拓园草》、《晚清儿童文学钩沉》、《榛莽集——中国现代文学管窥录》、《新文学散札》、《东瀛访稗录》、《中国文学期刊史》等。……[详细]
|
方冰 (1914~1997)原名张世方。安徽凤台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陕北公立学校。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队长,昌宛、房县抗联宣传部长,辽宁省新民县宣传部长,港铁工会党总支书记,大连市文联主任、文化局长,中国作协沈阳分会副主席,辽宁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协辽宁分会副主席。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战斗的乡村》、《飞》、《大海的心》,长诗《柴堡》、《快乐的……[详细]
|
肖俊志 (1949~)安徽凤台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历任南京军区装甲兵74师报道员、放映组长,江苏省军区独立师文化干事,江苏省徐州军分区政治部副科长、科长,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主席,江苏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徐州市作协主席。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已经消失的轨迹》、《阴阳际会》,小说集《强者走天下》,军事专著《古今征战在徐州》(合作),长篇报……[详细]
|
李恒瑞 (1945~)笔名阿睿。安徽凤台人。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诗歌创作组组长,《淮南日报》副刊、文艺部主任、专副刊部主任,《文学月刊》、《未晚诗刊》主编。主任。省散文诗学会、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淮南市作协主席,市政协委员。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万字,著有纪实文学集《大潮回声》,散文随笔集《似水流年》、《人远天涯近》、《大野情……[详细]
|
周承,扬州九江郡下蔡(安徽淮南市凤台县)人。周泰子。兄弟裨将军周邵。黄龙二年(230),兄邵死,领兵袭陵阳侯。……[详细]
|
周邵(?-230),三国时期吴国武将,是东吴大将周泰的儿子。以骑都尉的身份领兵。曾在濡须与曹仁作战有功,又曾随同攻破曹休,升为裨将军。附:相关史料(《三国志·周泰传》)(泰)子邵以骑都尉领兵。曹仁出濡须,战有功,又从攻破曹休,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卒。……[详细]
|
高国忠(1929~)凤台人。民国37 年(1948 年)9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 年转业到银行工作,曾任安徽省萧县农业银行农金辅导员,萧县人民银行工会副主席,萧县工商银行南关储蓄所主任。负责的储蓄所收到表扬信,锦旗和匾额共12 件,表扬信800 多封,1987 年被安徽省政府评为“创优质服务,争一流水平”先进单位并授予银质奖章,1989 年又被省政府评为“先进班组”。1985 年被工总行……[详细]
|
杨枫(1918~)曾用名余春农、宋维群。凤台县木台村人。民国29 年(1940年)后,曾任天长县议涧区勤龙乡乡长、支书,议涧区副区长。民国30 年至34 年任江苏建阳县一区区长,二区、古丰区、四区区书等职。民国34 年10 月后曾任苏北盐阜地委巡视团巡视员、苏北滨海县县委委员兼区书、工委书记、公学一大队教导员等职。1949 年后曾任合肥市军管会公用事业部副部长、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工部长、市委……[详细]
|
蔡孟周(1891~1969)原名蔡茂仙,单字颐,笔名天囚,凤台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小商业家庭,他幼读诗书,胸怀大志。17 岁时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柏文蔚、王龙亭、岳相如等参加淮上军起义,开展反清斗争,当时任管带(营长)。淮上军光复寿县、凤台后,又夺取颍州(阜阳)。同年12 月12 日,清布政使倪嗣冲联合地主武装包围了颍州。经过一昼……[详细]
|
吴震(1904~?),他与大哥吴云、三弟吴霆同时进上海大学读书,一起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夏,回家乡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4 年回上海大学,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民国15 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在鄂豫皖革0据地工作,皖西肃反时,被张国焘错误路线杀害。 ……[详细]
|
吴云(1903~1978),又名吴羽仙。民国12 年夏,在芜湖补习班学习时,由薛卓汉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秋,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由-介绍与吴霆、吴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3 年夏,同黄天伯、胡萍舟、吴震等回凤台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夏,回上海大学。民国19 年,吴云回凤台继续从事党的工作,先后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民国22 年10 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详细]
|
吴霆、吴云、吴震三兄弟,凤台县白塘乡人。吴霆(1905~1937),字晓天,又名吴天喟,化名胡友三。幼时就读于家乡私塾。民国8 年至11 年(1919~1922 年)间先后在怀远含美中学(教会学校)和南京成美中学读书。其间接受了“五·四”运动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两次因积极参加反对基督教的-被学校开除。民国12 年与其兄长吴云、二哥吴震及同乡黄天伯等入上海大学读书,由-、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
吴保才(1895~1934),又名吴宝才,化名吴家恒,代名鲍岗。凤台县桂集乡中郢村人,兄弟4 人,吴保才老三,4 岁丧母,为生活所迫,青年时期和弟弟一起到六安江恒泰烟店当徒工。吴保才性格倔强,精通拳术。在学徒期间,六安黄烟工人不断举行-,他深受教育,积极参与。后常在烟工中倡议与老板对抗,提出“挂刨子”不干(-)。民国14 年(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六安工人组织的“沪案后援会”……[详细]
|
吕祖泰,字泰然,生卒年不详,吕夷简六世孙,吕祖谦、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吕祖泰 ,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详细]
|
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 ),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详细]
|
吕夷简(?—1040年),字坦夫,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立,任宰相。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吕夷简出身仕宦之家,其祖父龟祥曾任安徽寿州知州,故移家寿州。他是真宗初年进士,历任通州通判、滨州知州、祠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吕夷简才识卓优、清慎……[详细]
|
廖运泽(1903~1987),字汇川,淮南市廖家湾村人。民国12 年(1923 年),就读安庆职工学校时,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爱国-,后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离校。民国13 年廖运泽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东征后,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二、三期学生总队任教育副官、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 年7 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解散,廖运泽调至武汉分校任第五期政治大队第四队队长,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