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湖南 > 娄底 > 新化历史人物介绍6

新化历史人物介绍6

更新时间:2023-12-30

  李一球,原名锡畴,新化县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早年肆业县高等小学堂及湖南旅鄂中学。后东渡日本,留学东京工业学校,学习制作炸弹、地雷技术。同期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返国,时值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一球参加学生军,不久与同志至烟台,谋炸清室要人,以清帝退位而返。民国2年(1913)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起,袁世凯出兵镇压革命党人。李一球愤甚,入京谋击袁。事泄被逮,囚禁半年。因先已……[详细]
  罗澍苍,名洽霖,县永靖团文田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早年毕业于新化速成中学堂,与谭人凤有交,初萌革命思想。原拟学陆军,因头发有红黄颜色,为当局所弃。继入京师学堂,目睹清廷腐败,光绪三十二年,愤而走广东,投入巡防营先锋队当兵,因善于文,又长于写字,不久,得任亲军营司书,在营中有“红毛司书”之称。光绪三十四年,谭馥在广东巡防营秘密设立保亚会,以反清相号召,罗澍苍积极参与保亚会活动,为谭得力助手……[详细]
  伍任钧,字仲衡,县西成团三塘村(今三塘乡)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光绪三十年(1904)参与黄兴在长沙组织起义。旋东渡日本,肆业于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次年秋,在东京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回国,任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监学,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夏,参与倡导群众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稍后又参加策划萍、浏、醴起义。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前,伍任钧与曾杰等在湖南筹谋响应,后因起义失败而中止。……[详细]
  魏景桐,字荫伯,县在城厢(今城关镇南正街)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同治十三年(1874)补郡学生员。适刘长佑任广西巡抚,调团练“安宝营”去备差遣。桐应邀前往,参与镇压柳州十八峒瑶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冬移兵灌阳县。旋入云贵总督刘长佑幕,因母丧假归。嗣后,复由谭继洵推荐入新疆布政使魏光焘幕掌管文案。光绪十七年,知叶城县事。时县治初建,桐详订各项规约,使民、教相安。继与印人勘定国界,境内……[详细]
  黄宗宪,字玉屏,号筱谷、小谷,,晚年自号资滨钓叟、味空居士。县在城厢(今城关镇井头街)人。清道光末年生。同治十年(1871)游学长沙“古荷池精舍”,师从丁取忠,与左潜(壬叟)、曾纪鸿(栗诚)钻研古今算书。黄宗宪重新挖掘失传的“大衍求一术”进行研究,运用素因数分解求定数法、创求剩率捷法,改进了秦九韶术,并增补求反乘率法,找到与不定分析的深刻联系。同治十三年撰写《求一术通解》二卷,解答一次同余式组问题……[详细]
  戴哲文(1879-1907),字骏友,号石屏,湖南新化县顿信团(今属新化县苍溪乡戴家凼村)人。戴哲文祖父戴前龙艰苦兴家,抚养6子3女长大成人;他善于经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设厂造纸,纸制品顺资水,下益阳,转销武汉,获利颇巨。于是大兴土木,建造了不少楼房、仓库,并开设商店、学馆,由于房屋很多,相传有“一路铜锁放豪光”的称誉。族谱上有一对诗对他如此赞颂:“间从陇畔课耕耘,商务兼营富致勤,子孙绕膝春满堂……[详细]
陈天华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18751905)
  • 陈天华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鹿村)人。清光绪六年正月二十九日(1875年3月6日)生,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宣传家和活动家。陈天华幼丧母,5岁随父(塾师)就读。家贫,尝小卖糖果以补日食。因迷读中国古典小说,糖果常被人取食,不知计值收钱。9岁即嗜读《左传》、《资治通鉴》,尤爱民间说唱弹词,常仿效此类文体,编写短篇通俗小说与山歌小调。少年时期,对清朝封建-、民族压……[详细]
  李郁华,字韦仲,一字果仙,晚号瓠叟,县虾溪村西家湾(今属桑梓乡)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生。咸丰九年(1859)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候选主事。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朝考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实习期满授编修。历任实录馆、罗史馆等处纂修。光绪元年(1875)出任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五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历充毅庙奉移、奉安典礼随员及钦命稽察南新仓事务,稽察吏部、提督衙门事务,都察院掌河南道监察御……[详细]
游智开 [] (1816~?)
  游智开,字子代,县在城厢南门(今城关镇)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咸丰元年(1851)举人,拣选知县。同治初年,李续宜为安徽巡抚,游智开被调司厘榷,以廉平称。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在任期间常出巡四境察访,考核诸生,关心教育;筑濒江堤坊,预防水患;改革征粮制度,减少胥吏0。旋补无为州知州,同治七年署泗州知州。曾国藩为直隶总督,以其治行为江南第一,补直隶州,再调其署深州,再补滦州。……[详细]
  刘胜祥,字瑞麟,县上下村(今燎原乡)人。生卒年不详。清咸丰三年(1853)投曾国藩湘军,随军在湖南、湖北等地攻打太平义军,先后夺取岳州、鄂城、黄梅、广济等地,又陷九江。五年,随罗泽南转战通城、崇阳、蒲圻,在攻战湖北省城武昌时,参加大小130多次战斗。七年调赴江西,在广信、玉山、景德镇等地与太平军战。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余部汪海洋,据广东嘉应州,刘奉调前往会攻。翌年,返江西,驻赣州。刘胜祥与……[详细]
  杨世福,字禄田,号寿霞,新化县人,专心兵法、刑名、农田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清嘉庆元年(1796),入资为河南布政司理问,借补仪封厅经历,旋升河南府通判。杨世福任河南通判时,主持开浚洛、嵩二县新旧各渠。时河南水利失修,不少河渠湮塞。福请命于布政使温承惠,受命专任河渠事。既修复古洛、大清、新兴、通津、古洪5渠,又疏通大明、黄道、永济、清渠、伊渠5渠;复新凿太平、乐丰、天议、人和、香合、会心、周城、金城……[详细]
  欧阳埭,字文思,新化县人,清道光、咸丰间在世。生平重气节,专意向学。治学宗仰汉代郑玄,对唐宋以后解经诸书,必与郑学相辅者才予寓目。年30岁后,遍游江、浙,返湘时满载书籍。其为学博学强记,任举二十一史中内容加以测问,都能对答,条理清楚明晰。埭尤好研究天文、地理、三礼、乐律、算学、韵学,造诣颇深,研习考据之学子,均奉之为先达。……[详细]
  黄鹤,字汉皋,新化县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任宁乡县教谕。鹤专经学,不分门房,溯源于经学注疏,兼采各家经解,互相参酌,形成己见。著有《四书异同商》。巡抚毛鸿宾赞为汉儒功臣,宋儒良友。黄鹤绝意仕进,两被举荐,皆不就,终老于学署。……[详细]
邓瑶 [] (1812~?)
  邓瑶,字伯昭,昌鸟子,生于清嘉十七年(1812)。瑶自幼受其叔显鹤教养,鹤增辑《楚宝》时,瑶13岁,日侍左右,协助搜集资料,有时亦发表不同意见。其叔与文士交游,赋诗论学,瑶亦常在旁间与酬答。道光十七年(1837),邓瑶选拔贡生,后任麻阳县教谕,悉心清理古书,教学生以治学之道。甫任两月,丁母忧归。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起义事发,瑶应湖南巡抚骆秉章召,主讲宝庆濂溪书院,并办当地团防。九年,太平军……[详细]
  邓显昌鸟,一作显鹃,字子振,号去衢,一作耘渠、云渠,县下渡村(今娘家乡梓木冲)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生。父长智,国子监生,赠宁乡训导。弟显鹤。兄弟兼一代文士,著述甚多,时称“二邓”。昌鸟幼好学。“初为学时,即一言一协必依礼。”乡人戏呼之为“道学先生”。少时,曾在其外祖靖州训导毛学古处读书,师事名宿茶陵谭声元,“闭门昼夜勤学”数年,博览群书,旁及阴阳卜筮之事,与弟显鹤先后隶县学,屡试未中,家……[详细]
  欧阳辂,原名绍洛,字念祖,一字涧东,远近称其为“涧东诗老”。县青冈村(今青山乡)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生。辂幼承家学,喜诗,9岁补弟子员。父早死,家境贫寒,靠佣力养母。平日踪迹无定,读书亦无常师,时与同里吴枟、杨兴植诸人唱和。又设馆于湘乡蒋湘垣家,蒋氏兄弟4人,素以文章名于湖湘间,而对绍洛倾心结纳,甘为之下。乾隆四十九年,辂中乡举,而屡与会试不第。乃决心游学四方。南走粤北,北游燕蓟,出山海……[详细]
  吴珊,女,字季瑚,县龙塘村四都(今四都乡)人。生卒年不详。清代名宿吴枟(兰柴)之女,知书能文,通晓古今舆地,其父晚年所著《地理今释》,珊为之编校。乾隆末年,嫁与罗洪村邹文苏为继室,生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从幼时起,珊即对儿辈传授舆地之学,曾用灰盘画禹贡山川图教之。后六子均对舆地学造诣甚深,各有著述行世,实为新化邹氏舆地学之开创者。……[详细]
  刘光南,字景衡,新化县人。生于清乾隆(1736~1795)年间,与谭爱莲同时,亦专精经学。著有《大学中庸训解》、《中庸图说》,曾与谭爱莲所著《周易经蕴汇解》及《翼传质疑》并呈督学卢文弨。文弨为之作序,称其书“平易切实”,“一本于自然。而初非私意小知之所能为也”。居家以授徒为业,老死时仍为诸生。所著《中庸图说》2卷传世。……[详细]
  罗楚望,字汉侯,新化县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历任岳州、永顺府教授。罗楚望博洽多闻,尤精于四子书文,当时视为罗文止。亦喜作诗,诗稿有《芷斋遗集》,著作有《四书汇义》、《稽古类编》等行世。……[详细]
  孙起楠,别号蘅皋,晚又号石溪,县冷水村(今燎原梅山田)人,起栋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优贡。曾任善化训导、湖北潜江教谕。楠学博才赡,长于诗,亦入“湘中七子”之列。有《经训堂诗集》4卷,无锡秦瀛称其“古色斑斓,如睹商周鼎彝”。孙起楠曾与侄孙镗往返万里,省其兄于山海关,互相唱和,积诗成帙。晚年尽弃少时旧作,务为僻古生涩之音。《沅湘耆旧集》收其诗68首。后编者又集其早年作品,与吴枟选篇合刻为《孙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