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廖满山,县西成团鹅塘村(今西河镇廖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满山身材魁梧,身高1.78米,体重90余公斤,幼即酷爱武术,14岁开始练功。后被著名拳师刘绍贤相中,收为门徒,悉传其所学。满山日夜孜孜不倦,经过十余年努力,心手相应,练就一身硬功夫。脚踩菱角不破皮肉;臂力过人,两牛凶斗可为分开;一箩稻谷用手一抛即至楼上。其绝招是一金刀一剽瓜,为同行者折服。民国20年(1931),县城组织擂台……[详细]
|
刘绍贤,字登廷,号佐卿,县西成团鹅塘村(今孟公镇夹九龙)人。在同宗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称绍老七。清光绪四年(1878)生。绍贤出生富室,为保家产,28岁决意从武,以重金聘横阳山著名拳师刘春山、刘春发等至家授艺。刘绍贤苦练基本功,每逢外出或赶集市或访亲友,必腿绑铅块十余斤以行。临睡前必用广竹(当地产的一种小竹)扎成竹棒槌打全身以磨练筋骨。平时常用双手0砂桶以练手劲,臂撞木桩以练臂力,檐水冲目以练眼力。……[详细]
|
罗教铎,字湘遒,号和善,县敦团麻罗村(今洋溪麻罗村)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光绪二十四年参加院试,获生员。光绪二十九年考入南昌第(府)京师大学堂。光绪三十一年,从湖南高等优级师范学堂理科第一班毕业,人称“洋举人”。次年,赴洪江担任电报局长及税务局长。辛亥革命后,改业从教,先后在长沙省立第一中学、湖南第一师范、长郡、明德、妙高峰等校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深为省内教界赞誉。民国8年,湖南……[详细]
|
曾广轼,字叔式,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林屋)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日本警察学堂毕业,曾参与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后为同盟会员。曾与蔡锷(松坡)交情至深,两人互换兰谱结为兄弟,即或不同在一处,亦联系密切,书信往来不断。光绪三十年(1904)与蔡锷一同回国,约邹永成、邹代藩、曾子亿等在宝庆(今邵阳市)密谋起义,事败。次年,蔡锷在广西编练新军,曾广轼任广西警察学堂总办。光绪三十二年,返新化与谭人……[详细]
|
高霁,名兆奎,字霁吾、霁坞,县在城厢(今城关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17岁赴日本留学,在成城、振武两学堂毕业后,循序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中与县人曾继梧、唐义彬、杨源浚、袁华选相友善,在其影响下,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又是黄兴领导的“丈夫团”(日语表示坚实、优秀)成员,并于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在清廷军机处供职,宣统三年任陆军部衙门军需司辎重队副军校,旋任保定陆军……[详细]
|
唐义彬,号经百,县亲睦团南烟村(今潮水乡满仓)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年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次年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民国9年(1920)6月,任湖南第一师中将参谋长。民国12年8月至13年12月,任湖南省政府军务司(厅级)司长。次年,省政府改组,撤销军务司后,任湖南造币厂厂长、湖南省水利局局长等职。民国15年,唐生智率北伐军进入长沙,唐义彬离职回……[详细]
|
曾继辉,字月川,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人,清同治元年(1862)生。年18,肆业宝庆濂溪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廪生,旋肆业长沙岳麓书院。期间,参加南学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新化天足会”。戊戍政变后,避祸于洞庭湖淤洲中,自号芦中人,招集股款数十万元就地筑垸垦田,历11年,督工役至千余人,颇获厚利,著有《湖田志》一书。宣统元年,曾继辉当选为湖南谘议局议员和常驻议员。时洞庭藕池塞口,关……[详细]
|
方荣华,又名执科,县时雍团富溪村(今圳上镇方荣华村)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读私塾8年后,即学制瓦。民国24年(1935)春,与其兄同去隆回县六都寨做瓦。同年12月,红二军团途经该地时弃艺参加红军。旋即投入在邵阳观音堂的反阻击战,战斗中受伤,伤未愈,又随军长征。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申请担任炊事工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投入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生产中,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被赞誉为“长征途中的……[详细]
|
杨培甫,县城厢团上下村岭背后(今燎原乡花山村)人。清光绪年间,以官费生入日本警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曾在云南海关工作,不久返籍,在锡矿山开办“一而十”锑矿,并与县人合资兴建畴富公司。民国23年(1934),根据李金山(新化水车人)建议,筹资办金矿,在桃源县冷家溪南竹坪、罗家冲一带购矿地40余亩,从新化招去一批采矿工人开采金矿,定名为桃源长江金矿公司。开业之初,各项基本建设开支浩繁,资金耗尽,无以为继,……[详细]
|
袁庶钦,字绍亨,县城厢团上渡村(今属桑梓乡)青峰桥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该校附属小学及机新化储英、资江两小学教书,并任新化县劝学所视学两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袁庶钦与周廷举、袁月斋等共产党员秘密活动,筹组民国党新化县党部。北伐军入湘后公开活动,任新化第一区农民协会委员兼国民党区党部委员及永清乡农运指导员,积极发动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打倒土豪劣绅……[详细]
|
陈润霖,字夙荒,号立园,在城厢青石街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十九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二十四年,就读湖南岳麓书院,与陈天华、杨伯笙同称“新化三杰”。吏器其才,于光绪二十八年被选为湖南省第一批官派出国留学生,入日本弘文学院习师范。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陈润霖认为培养人才应重视基础教育,而当时全省仅有省立小学8所,遂锐意兴办私校,变卖全部家产及其母亲的嫁奁,于光绪三十二年在长沙创立楚怡小学……[详细]
|
邹序彬,号天三,又作天山,字正美,县敦信团利村双木凼(今洋溪镇双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离家出走,考入湖南武备学堂附设的兵目学堂。光绪三十一年选送日本留学。宣统元年十二月毕业于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第8期工科。宣统三年五月归国。旋赴吴淞防地参观,由余焕东推荐与李燮和在上海吴淞起义。同年十一月四日上海光复,任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随即挥戈南下,十二月二日在光复南京……[详细]
|
罗仪陆,名永绍,号殿藩,县永靖团文田材(今文田乡楼下)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清光绪十七年(1891)参与岁试,获第一名。督学使张某函送两湖书院肆业。光绪二十四年补廪生,任新化实学堂经史教习,旋被宝庆府聘为郡立中学堂教长。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法政学院,曾为陈天华所写《警世钟》题词。光绪三十年归国,任湖南政法速成科讲义编辑会撰述会员。光绪三十一年任湖南游学预备科副监督兼教务长。光绪三十二年冬……[详细]
|
曾继梧,字祖生,号凤岗,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林屋)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光绪二十一年,以院试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后考入长沙高等工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获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转士官学校第4期习炮科。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学成归国。宣统元年(1909)任湖南常备军混成协参谋官,代理五十标标统,竭力整理湖南军备。宣统三年清廷复派其赴日本炮科大学肆……[详细]
|
朱云达,江苏省江阴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民国29年(1940)1月避难至新化县,在城内戴家巷口(今大米厂)创办西南医学杂志社,发行《西南医学杂志》,自任编辑兼发行人。该杂志为月刊,向全国发行,内容有论著,有译著,有临床报道,又有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编的《修正医学院教材大纲》同时还创办了西南医学书店,其发行的医学书籍有周培埂编的《简明内科学》,王瑞清、顾旭初合编的《医师考试各科试题详解》等27种医……[详细]
|
李钦民(1914~1941),今财溪乡人。2l岁毕业于新化上梅中学,旋任安化常安镇小学教员。抗日战争开始后,首批加入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推销《新华日报》、《观察日报》、《民族呼声》、《群众周刊》等进步报刊。又组织小学教员,编写墙报,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民国27年(1938),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蓝田小教支部书记。是年冬,负责蓝田“文化服务站”宣传队后勤工作,夜间演出,避轻就重……[详细]
|
张楚,县大同镇麻溪村(今属冷水江市)人。民国5年(1916)生。宝庆中学毕业后,回乡以教学为业。民国28年(1939)6月“平江惨案”后,张楚于9月与疏散来新化隐蔽的共产党员李化之等被聘为永(溪)车(田)义务教育实验区(今新化晏家乡)教员,分在抱棠湾星星小学任教。并在这学期内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该区石桥边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罗世新离职,由其继任。3月,以涉嫌被捕,多次严刑拷问,拒不供认其政治身份……[详细]
|
曾繁实,字鲁昌,县亲睦镇陈家冲(今四都乡陈田村)人。民国8年(1919)生。少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和新化私立上梅初级中学。民国26年从省立一中毕业回新化后,常以白兮、伯熙等笔名撰文在《野炮周刊》、《新新周刊》上发表,为抗日救亡呐喊。翌年7月,化名白犀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当选为中队支部宣教委员。民国28年7月“抗大”毕业后奉派回湘,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安全起见,途……[详细]
|
张斗枢,字镇衡,县时雍团白溪(今白溪区)人。生卒年不详。家素殷富,从小随父移寓南京京。清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组织华兴会,为供会员通讯和传播新文化,在长沙南阳街组设“作民译社”,张斗枢先后资助万余元。次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归国后,在长江下游从事革命活动。清宣统元年(1909),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的邹永成,-离开苏州至南京,匿居张斗枢家,得以在沪宁各地开展秘密串联。同年冬,……[详细]
|
邹新陔,民国4年(1915)生。民国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留校任助理研究员。翌年其父邹兴巨逝世,返新化继承祖业主持亚新地学社。先后主编《中国析类分省图集》、《世界列国图集》和《世界地理纲要》。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地学会主办的《地学集刊》主编,在该刊发表多篇有关地学的论著,并在蓝田国立师范大学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195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地图编刊委员会,同年选为武汉市各人民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