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程杲(1905~1934),原名楫昌,字熙文,男,汉族,云南省陆良县旧州人。书香世家,父亲程荫南以教书为业,家境小康。民国9年(1920年),程杲考取省立曲靖第三师范。1925年,入东陆大学预科。1927年升入文学院本科。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程杲从1927年开始就积极参加昆明地区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支持陆良、曲靖等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东陆大学支部书记……[详细]
|
牛时(?~1933.1.3),男,汉族,字正中,云南省会泽县钟屏镇人。祖籍山东。自幼聪颖,有远大的志向。清光绪年间,其父培元到省城做官,牛时随往就读于陆军小学。毕业后,考入湖北陆军中学,不久进河北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11年9月,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任汉阳总司令部参谋,后转至上海参与北伐,任振威军队长,率军驻防湖北省长江北岸的黄冈、汉口。1912年,调上海任光复军步兵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当时……[详细]
|
王世雄(1850~1912),字子英,男,汉族,云南省宣威县羊场镇清水塘人。家世业农。王世雄幼有胆略。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广西参军,被岑毓英所赏识。同治六年(1867年),率部镇压杜文秀义军,升至参将,借补开化左营游击。光绪二年(1876年),奉命剿除贵州兴义等处匪患,所到之处,无不胜利。光绪七年(1881年)奉调福建,驻守台湾北部的彰化、新化等处,后又随岑毓英回滇,管带安义、定远两营,驻……[详细]
|
张莹(1862~1894),字子琳、鹤君,书画钤印:“钟山野鹤”,也署芷舲,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钟屏镇人。其父张锦堂曾任滇西顺宁府教授,叔父张荫堂是清同治时举人。父辈的教诲,加之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张莹在书法、文学、绘画及金石篆刻等方面都有较深造诣。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莹乡试中举,并与同科举人赵藩(大理人)、王人文(大理人)、吴士钊(保山人)等到北京会试,被录为国子监学政学录候补。张莹的书……[详细]
|
杨本昌(1755~1832),字寿尔,号东园,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湛家屯村人。杨本昌幼年家境贫寒,其父杨朗山遂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携眷属迁入曲靖城内北后街,靠卖菜度日。杨本昌自幼刻苦学习,学有成就。嘉庆己未年(179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山东登州知府、东昌知府、苏淞粮储道、两淮盐运使等职。杨在任职期间,由于“躬身节俭,缉私严法”受到朝廷赞扬。杨在两任盐运使期间,靠“灶课”……[详细]
|
冯联元,生卒年月不详,男,汉族,云南省平彝县(今富源县)人。幼时勤学,文韬武略,清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武进士,钦点探花。官至贵州古州镇(今榕江县)总兵。乾隆元年(1736年),因冯联元为“钦点探花”,按清王朝律制,在富源县城文庙正前方临街建“太和元氣坊”,以示闾里之荣。“太和元氣坊”坐北朝南,临县城平街(亦称太和街),高10.1米,面阔14.6米、深4.8米,五级斗拱托起飞檐。两侧小匾分别……[详细]
|
孙璚(1666~1750),又名瓊(琼),字蕴石,号耕坞、鹿玉,晚年自号鹤髯老人,世人皆称孙髯翁。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孙璚祖籍安徽休宁(古称新安),孙氏为江左之旺族。始祖万登公以征徽封公,传至武成公,明万历进士,任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府知府,加授中议大夫。明末流寓曲靖。孙璚生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少年学识,鹤立鸡群。行文以六经为法,言语能引经据典。上承祖训,寒舍苦读,虽厄国破家亡之痛,……[详细]
|
杨方亨(1574~1615),男,汉族,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生于云南省南宁县(今曲靖市麒麟区)城。自幼聪明异常,年仅6岁即能吟诗作对,被当地人称为“神童”。杨方亨7岁那年,他的父亲遭冤枉下狱。他随母亲到狱中看望父亲,见父亲满腹悲愤,哀叹不已,即向狱卒借来笔墨,在墙壁上写道:“但愿狱中无黑地,惟祈堂上有青天。”知府彭永寿见诗后,心中感到非常愧疚,遂释放其父,狱中关押的27人也得到平反。次年,督……[详细]
|
张濂,字宗周,平夷卫平夷乡(今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人,明成化己丑科进士张璁之族弟,官籍越州卫,明成化十七年辛丑科(公元1481年)进士。《清一统志·云南志》484卷载,张濂曾任泉州、辰州知府。知泉州府时,常有暴风袭击,农事不顺,作物受损,民众亦有死伤;时人视其所致。后改任辰州,多有虎患,濂焚香祈天,引咎自责,虎患渐息。香火安能驱虎哉,此乃郡人戏之者也。……[详细]
|
张璁,生卒年月不详,字廷璧,男,汉族,明云南平夷卫平彝乡(今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人,生于明朝正统年间。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举,五年(1469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南刑部主事、员外郎。在刑部时,办事果决、公正;任重庆府知府期间,重视了解案情,对审判、定案公平,解决了多起积案,史书称他“治绩卓著”。明朝中叶,全国较安定。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前后,江西的少数民族头人不服汉族官员管辖,带兵-,张……[详细]
|
爨守隅,生卒年月不详,男,彝族,唐南宁州石城(今麒麟区)人,出生在南中大姓爨氏家族,主要活动在南诏时期。爨守隅的父亲为唐南宁州都督爨归王,母亲为东爨乌蛮部落酋长之女阿姹。爨归王为其侄爨崇道杀害后,阿姹携爨守隅前往乌蒙父母处的乌蛮部落搬兵,乌蛮部落遂举兵讨伐爨崇道等,两军相持不下。阿姹又遣使向当时的云南王皮罗阁求助,皮罗阁以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守隅和爨崇道之子爨辅朝,遂调停爨氏家族的内部矛盾。爨……[详细]
|
谢恕,字茂观,生卒年月不详,东晋牂牁郡平夷县(今云南省富源县)人。在东晋统治南中时,官至抚夷中郎将、牂牁郡太守、宁州刺史、冠军将军。据《华阳国志·南中志》等史料记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南阳人尹奉为宁州刺史、南夷校尉,加封安西将军。尹奉为政宽纵,办事拖沓,政事不振,宁州得不到很好治理。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尹奉被李雄的弟弟李寿击败,南中没于(成国政权)李雄。只有牂牁太守谢恕不向李寿……[详细]
|
傅宝,字纪图,生卒年月不详,西晋牂牁郡平夷县(今云南省富源县)人,时号南中人杰,历任尚书郎、长安令、巴郡太守。在南中设帐授徒,弘扬文化,与本邑人东汉大学士尹珍、夜郎人尹贡一起被称为“南中名士”。《华阳国志·南中志》、光绪《平彝县志》对傅宝的德行称赞有加,与尹珍被闾里撰联誉之:“尹道直人文教初兴,傅宝纪图政绩卓茂”。……[详细]
|
陈家顺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1月出生,2011年6月入党,研究生文化。陈家顺同志担任沾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以来,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详细]
|
俞卿(生卒年未详),字恕庵,又字元公,云南陆凉州(今云南省陆良县东北)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康熙五十一年任绍兴知府。逢台风袭山阴,海塘圮毁,潮水涌入,淹没良田房屋无数,灾民遍地,民不聊生。卿亲自督促、指挥百姓修筑土塘,以防潮入。次年台风再度频扰,拍岸冲堤,土塘仍不能防,又改筑石塘。上虞海塘久圮,曹娥江潮直灌夏盖湖七乡,良田十余万亩受害,民甚苦。亲往上虞监工筑石塘二千三百余丈,土塘一万一……[详细]
|
徐文礼,云南省宣威县人。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师副政委、政委、师长、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曾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1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时年57岁。……[详细]
|
徐文烈(1909—1976),又名何坤,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父亲为贫农经济水平。8岁入私塾,读满四年,又入板桥初级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板桥高小读书,1924年1月被叔父接入省立曲靖第三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25年6月因家境所迫辍学。1926年初考入云南省立曲靖第三师范读书,一个学期后,家里就无法接济他的读书费用。第二学期开学,他流着泪送走其他同学,独自坐在家里叹气,最后向亲朋好友借了钱……[详细]
|
李家齐,1911年出生在云南省罗平县钟山乡(现为长底乡)小德江村的一个布依族农民家庭。幼年失去父亲,靠母亲节衣缩食把他扶养大。虽家庭比较困难,但母亲还是东借西凑供他在本地上学。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也无力支持他继续上学,他只有回到家乡与母亲一起下地种田。他从小就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看不惯地主恶霸土豪的腐败行为,在少数民族中有较高的威望。40年代初,他就参加匀平县钟山乡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详细]
|
刘大国,1924年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县落水海子下村一个自耕农民家庭。父亲刘正万,母亲王银焕,为人忠厚,养育子女三人,刘大国排行老三。8岁时父母送他到落水国民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宣威县立中学读初中。他不仅努力完成所学课程,而且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尤其喜爱阅读有关英雄人物的书籍,与同学和睦相处。刘大国负有正义感,有着浓烈的爱国思想。他为人正直,不与人苟合。对那些卑劣恶习,不公现象,人欺人的种种行径,深恶痛……[详细]
|
世灿章,1921年1月出生在云南省罗平县钟山乡大密村的一个雇农家庭。父亲早死,靠母亲扶养他和妹妹,家境十分困难。他从小就开始放牛,帮助母亲做农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938年,年仅17岁的世灿章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到国民党部队后,饭吃不饱,衣穿不暖,训练场上还常常被当官的拳打脚踢,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加之他看不惯那些当兵的互相欺诈及黑暗腐朽的生活方式。1940年,从昆明逃跑回家,彻底摆脱了黑暗腐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