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西 > 梧州历史人物介绍10

梧州历史人物介绍10

更新时间:2023-12-30

  赵光(?~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苍梧王。梧州市历史上首任行政长官。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 ,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并析秦桂林郡地,在今梧州市建立苍梧王国,封赵光为苍梧王。赵光即位,便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王城建在摩天岭(今东中、东正路一带),既依山防守,又可防洪。城周长400多米,面积1.1万多平方米,是一座土城,为岭南古城堡。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 ,刘恒登基后,改变了吕雉歧视越……[详细]
   黎洁霜(1918.5~1949.11) ,原名黎琦清。广西苍梧县林水乡林水村人。她是黎琦新烈士的姐姐。黎洁霜在梧州女中(女师)附小读书,民国21年(1932年)升入梧州女中,翌年转读苍梧中学。读初中时,黎洁霜在进步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中学生》、《生活》、《大众生活》等书刊。从中了解到我国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她爱国爱民的思想和抗日救国的热情。她痛恨蒋介石置民族危……[详细]
  黎偊章(1919.9~1947.8),又名瑀章,曾用名李松文、黎灼燯、石崖。广西梧州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5年(1936年),进入长洲苍梧国民中学读书,受同校读书的三哥黎倬章(又名朝正,中共党员)影响,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国活动。中学毕业后到广西雒容中学毕业生集训总队受训。 30年8月毕业于桂林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分校,后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一军一三一师排长、 连长。33年10月27日日军进攻桂林。……[详细]
  钟云(1908.5~1927.12),广西苍梧县人。3岁时父母先后逝世,由祖父钟兰友(钟萼)抚养。民国12年(1923年),考入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曾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并主编该校的黑板报。 同年9月,加入共青团。11月,当选为梧州学联执行委员。15年春,任省立二中团支部书记。同年2月,任广西省学联和梧州学联主办的《救国晨报》。民国15年4月1日,共青团梧州地委成立,任团地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不……[详细]
  戴锡禄(1903.8~1927.10) ,又名戴为公。广西苍梧县人。民国12年(1923年),考入广西省立二中(设在梧州) 就读。14年冬,加入共青团。15年4月经入学考试入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 期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9月11日,学习结业回到梧州,任苍梧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农运干事,和李家怡负责苍梧南面长行、冠盖、吉阳、平乐、须罗5乡的农运工作。 他深入调查研究,发动组织农……[详细]
   李素秋(1910~1927.10) ,女,广西梧州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苍梧县立中学第四班。民国15年(1926年) ,转学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广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 。读书期间经常为《救国晨报》、 《广西学生日报》等报刊写文章、诗歌,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道德观念。民国15年,“五卅”惨案和广州沙基惨案发生后,梧州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和--……[详细]
   林培斌 (1900~1927.10) ,广西岑溪县 (今岑溪市) 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7年(1918年)考入岑溪中学就读。“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加-、演讲、出墙报、发传单等活动;与同学成立救国团,宣传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参与乡村破除迷信的活动。14年春,离开家徒步经梧州转赴广州报考广州农-动讲习所。 4月底入所学习,并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学习结业留所任第五届学员乙班区队长。民国……[详细]
  苏甲荣(1895—1946) 藤县人。梧州中学堂毕业。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就读于预科第一部英文乙科、文科哲学门。1917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担任《少年中国月刊》。1918年毕业后留校任秘书、助教。北伐战争期间任某军军部秘书长,后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内政部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地理系教授。抗日战争时期,绘制《各国在华交通侵略图》、《日本侵略我东北地图》、《暴日侵略热河……[详细]
   莫乃群(1911—1990) 原作莫迺群。藤县人。1926年就读于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参加-。1931年在广西省立第四高中读书时,受到进步教师夏征农、徐翔穆的影响,热心新文化运动。1932年到上海,经夏征农介绍到《申报》流通图书馆工作,开始攻读马列著作。1935年东渡日本,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阅读了大量日文版马列主义哲学和经济学著作,翻译了苏联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方-》。1936年……[详细]
  莫德宏(1896—1973) 字致宽,亦作志宽。苍梧人。1917年进入广西陆军模范营,1919年任连附,曾先后在黄绍竑、夏威、韦云淞部任连长、营长,曾参加清剿盗贼、讨伐沈鸿英等大小战斗和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国民党,同年随黄旭初部开进广东,堵击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在乐口和江西会昌与南昌起义部队激战,并一直追赶至潮洲、海丰、陆丰、揭阳等地。1928年进入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详细]
   陈承瑢(约1821—1856) 又名陈作鎔。藤县人,原籍桂平。陈玉成叔。带侄儿陈玉成一道参加金田起义,不久封羽林侍卫。清咸丰二年(1852)在长沙升伸后正侍卫,数月后升殿左三指挥。次年克武汉,升殿右二检点。建都天京后升地官副丞相,九月升天官正丞相。四年封兴国侯,不久改佐天侯。地位仅次于豫王胡以晃,为天朝内官总管,据监道署,受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所器重,负责收发天朝所有来往文档以及传宣上达重任……[详细]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0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任邻……[详细]
  刘益之 (19349—) 广西苍梧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56年入湖北艺术学院学习,196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理论训练班进修。历任广西艺术学 院讲师、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副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巫山 云雨》、《黄山雪松》等。《春江水暖》1995年获浙江“鸿运杯”中国书画大赛金奖。出版 《桂林山水画法》、《刘益之桂林山水画选》、《六-对中国绘画的指导与运用》、《中 国……[详细]
陈得才 [] (?~1864)
  陈得才(?—1864年),又名陈德才,清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封扶王。陈得才在1862年初率太平军西征河南陕西。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清军攻陷后,陈得才率军在安徽一带继续作战,11月兵败自杀。陈得才是太平军名将陈玉成堂叔,1851年加入太平军,后来被封扶王,1862年初奉命带领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将领西征河南。大军在数月间逼近陕西西安。这时陈玉成在庐州形势危急,召陈得才回……[详细]
   杨讷维(1912—1982) 原名杨日基,笔名聂横、若为。藤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和绘画,曾肄业于广西大学预科,之后在梧州等地任中小学教师。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自学木刻。1938年任《贵县日报》总时创作出版《抗战木刻》集,并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木刻作品《抢救河堤决口》、《壁报在农村》。1942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工作时,创作的版画《……[详细]
  杨列章 (1940 2—) 别名杨峡,山东藤县人。擅长中国画。曾在部队从事业余创作。1961年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1965年后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专业美术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作品 《雁荡山小龙渊》入选中国画研究院首届展、《高山平畴》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梦游天姥图》上海美术馆收藏,《太行幽谷》军事博物馆收藏,《上海小夜曲》、《黑森林》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血战祁连山》获全国首届人物画优秀作品奖……[详细]
  范云梯(1863~1940)字步月。广西永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平里水窦村人。少时即好读清官之类书籍。光绪八年(1882年)考取生员,后因家贫辍学。二十三年(1897年)考选拔贡,翌年参加朝考,获一等第二名,因病未能参加复试。二十八年出任琼崖兵备,审结当地恶霸强抢民女案及上诉案件多起,百姓送“两袖清风”大匾。次年被委任岭门(今属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抚黎分局委员,深入黎峒,严办外来客……[详细]
  李世贤(1834年(甲午年)-1865年(乙丑年)8月23日),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李秀成堂弟,封“侍王”。在天京失陷后继续领导部分太平军反清,1865年被友军杀害。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名将忠王李秀成堂弟。1851年参加太平军,英勇善战。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事变及翼王石达开带兵出走后,人才凋零,到了“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境地。李世贤“少勇刚强”,开始受到重用,1857年升左军主将。次……[详细]
  陆顺德,1818年10月生于广西藤县,原名海平,父汝森,母姚氏,本县大黎里古制村人。早年参加三合会,洪秀全在大皇江策划劫清税饷时,随罗大纲起义。供魁梧好侠,善驾舟船,是太平军舟师创始人之一,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个人履历1852年,随军征湖南,奉命在岳州督建舟师。太平军克衡阳、长沙、武昌,封军师职。次年,定都天京,封为将军,隶李秀成部。1858年,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以功封认天安,继擢认天义。1860……[详细]
  周尊攘 (1925~)笔名夏洋、湄子。瑶族。广西蒙山人。民盟成员。1953年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广州《华南文艺》,北京《文艺学习》杂志,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上海《文汇报》及《文汇月刊》记者、,主任记者。民盟上海市委文化委员会第十届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郭沫若和青年陈明远》、《海上日记》、《桂林寻梦》、《花间林下》等散文、诗歌、论文、小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