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南 > 驻马店历史人物介绍7

驻马店历史人物介绍7

更新时间:2023-12-30

  和峤,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祖父和洽曾任魏国尚书令。父和逌是魏国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武帝面前赞美他,后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武帝十分器重。 当时荀勖为中书监,晋朝中……[详细]
和洽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太常
  和洽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今河南舞阳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汉末被举为孝廉,初时投刘表。曹操夺取荆州,拜和洽为丞相掾属。曹操被封为魏王,拜和洽为侍中,力谏曹操免毛玠罪。曹丕代汉为魏文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封为西陵乡侯。转官为太常。为官“清贫俭约,以至卖四宅以自给”,死后谥为简侯。《三国志.和洽列传》评曰:和洽清和干理,一世之美士也。人物生平避乱荆州和洽早年曾被……[详细]
  李咸,字元卓,曾学鲁《诗》、《春秋公羊传》、三《礼》,任大鸿胪,灵帝初拜太尉。李咸在相位能约身率下。谢承著《后汉书》:(李咸)自在相位,约身率下,常食脱粟饭、酱菜而已。以老乞归。尽还所赐物品,乘敞牛车,使子驾御,晨出京师洛阳,百僚追送不得见。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讳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盖秦将李信之后,孝武大将军广之胄也。枝流叶布,家于兹土。” 成语“枝流叶布”由此而来。比喻后裔支……[详细]
    郅寿,字伯孝,郅恽子,东汉大臣。从小跟着父亲苦读经书,成年后,以廉能入孝廉。不久,迁冀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尚书令。此时是肃宗执政,每当朝廷有争执不下的问题时,郅寿便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时间一长,肃宗皇帝认定郅寿有奇才大略,任郅寿为京兆尹。在他为京兆尹期间,当地诸多豪强听说郅寿当了京兆尹,都知道他在冀州时的铁腕作风,皆怀震悚,没有敢再轻易犯法的人了。郅寿铁面无私,对于部属以诚相待,因而部……[详细]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东汉初年名臣。  幼治《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王莽窃国,-请其逊位,被拘系狱中,遇赦后徙居湖南苍梧山。建武初年,积弩将军傅俊东征扬州,召为麾下长史。时军士荡无纪律,所在虏掠,恽建议戢抚士兵,由是百姓皆服,所向皆下。功成不受赏,翩然辞归故里,太守欧阳歙引为功曹,未几称病引退,客居江夏,闭门授徒,举孝廉,任洛阳上东城门侯。光武帝夜猎,拒关不纳,并-谏止,光武帝赐布……[详细]
  范缜,字子真(约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阳(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等。范缜简介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大约生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一说为公元450年),是杰出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是当时同反动迷信作不调和斗争的卓越代表。博通经术报国无门范缜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范缜出生的时候,南朝北朝都发生了农民起……[详细]
杨靖宇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51940)
  •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号润生,字骥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民国12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领导了确山农民-和刘家庙起义。1929年(民国18年),杨靖宇受党委派赴东北开展工人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改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详细]
   张金西(1094-1948),字长庚,平舆县郭楼乡王栋桥张小庙村人。出身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18年考入省立汝南第六中学,在校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6年投身国民革命,参加了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在湖北汀泗桥战役中左腿负伤,离开火线。1927年夏,加入中国0。同年秋,随部队赴皖西参加颍州(阜阳)-,失败后返回家乡。1928金西在汝南县委领导下参加了奇袭高平寺、智取白塔寺的战斗,并……[详细]
   周燕,宇少卿,西汉汝南郡安城(今属平舆)人,是汝坟侯周仁之五世孙。汉宣帝时,燕任郡决曹掾。一次,汝南郡守正准备枉杀一囚徒,作为监斩官的周燕向太守直言劝谏。狡诈的太守置之不理。杀了囚犯,又罢了周燕的官职。当看到被囚的家人到处-,又都被太守抓去拷打,周燕再次向太守求情,说:“我甘愿把这些囚犯的冤屈都写出来并署上自己的名字,所有责任一人承担。上面如来追查,就说当时府君有病。”太守大怒,称周燕“真是有病……[详细]
   周嘉,字惠文,汉汝南郡安城人(今属平舆),周燕四世孙。西汉末年汝南郡主簿。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叛军攻入汝阳城,嘉随太守何敞前去征讨。在战斗中,敞被飞剪射中,生命垂危,所率官兵大多向北奔逃。在敌兵的重重围困下,嘉率部从与对方展开白刃战,始终奋身保护何敞向外突围。他怒斥敌兵道:“你等皆为别人卖命,做贼已经大逆不道,难道还要加害正直的朝廷命官吗?那就让我来代替府君受死吧。”说罢,仰天哭泣。敌兵面面相觑……[详细]
  许扬,字伟君,东汉汝南郡(今平舆县)人。青年时期爱好数学、医学,对科技兴趣浓厚。王莽辅政时任酒泉都尉;至于新朝,乃弃官潜逃,改名易姓,行医民间。待刘秀登基,扬复回本郡。郡内有大型水利工程鸿隙陂,初为郡守郑当时主持修建,弊除兴利,百姓安居乐业。然年久失修,水患频发,民声渐沸。光武帝恤察此情,使汝南郡守邓晨命许扬为都水掾,专司修复工程。扬愿“以死效力”。遂携领地方百姓苦干数年,修筑大坝四百里,福及万众……[详细]
   贾子郁(1901-1932),又名贾学义,化名李子久,平舆县郭楼乡聂寨人。幼年受私塾教育,1919年秋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信阳师院)。在校期间接受了新思想,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争民主、争自由的-。1924年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1925年7月,经秦君侠介绍加入中国0,并任校支部-。1926年底,受党的指示回到汝南,与当地0员李滨渭、邓国本等人接上关系,成立了党的领导小组。在……[详细]
  廖扶,字文起,东汉汝南郡平舆县人,历史上有名的术士。廖扶精通韩《诗》、欧阳《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其父为北地太守,汉安帝永初年间,羌人攻陷北地郡城,太守负有失地之罪,被逮捕入狱,后来死在狱中。廖扶有感于其父以法丧身,从此视仕途如猛虎,更不要提为吏做官了。等到为父亲服丧期满,廖扶心有所感,喟然长叹道:“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我岂能为了追逐名利,搭上自己的性命呢?”遂绝志世外。廖扶既绝意仕途,……[详细]
陈蕃 [] 东汉时期名臣 (?~168)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郡平舆人。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父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此言被后人传颂为少年壮志的经典。桓帝时举孝廉,后任太尉,乐安、豫章太守。陈蕃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名重当时。针对当时皇帝巡游无度、封赏逾制、内宠猥盛的情况,多次-劝诫。对人民起义,一贯主张内察根源,施以德政,反对残忍镇压。后因与李膺等……[详细]
   张熹,字季智,乃东汉桂阳郡临武人,汉灵帝时任平舆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百姓尊称他为“青天张令公”。有一年地方遭遇罕见的大旱灾,夏粮颗粒无收,晚秋又种不上,张令公心急如焚。乃亲自向上天求雨,但是一连三日都没有回应,于是不顾百姓苦言相劝,0于事先堆积的柴草堆中。主簿侯崇、小史张化也一起随他纵身火海。烈焰燃起时,众百姓哭声震天,忽然一道电光闪过,随即一声晴空霹雳,瓢泼大雨自天而降。人们看到那浓……[详细]
   陈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捻军首领之一。陈大喜幼读私塾,11岁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武卖艺于豫皖结合地带。师傅病逝后,乃回乡务农。咸丰初年,陈大喜曾怒赶土豪冯天杰指派到佃户五王某家催租的家丁,并对王某解囊相助,受到群众交口称赞。其后盛传陈大喜与太平军有联系的说法,陈夫妇-离家去了阜阳重操旧业。与皖捻首领张乐行结义后,陈任皖……[详细]
   万道同(1870-1958),字慧清,号懒园居士,万冢乡万寨人,晚清贡生,人称万拨贡。祖上为明朝汝宁知府万孟雅,道同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诗,十六岁中秀才,十八岁为贡生,以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享有“汝宁才子”美誉。因其十二岁时丧父,母亲苏化主持家务,曾独家出资开办梆子戏班,使得少小的道同受到了戏曲文化的熏陶。二十岁时,清廷任命道同为光山县令,他看到当局气数已尽,拒不赴任,不愿为……[详细]
   阚敞(有称阎敞),字子张,东汉汝南郡平舆人。他在郡府里担任功曹(即辅佐治事的官)的时候,太守第五常被征召进京,临行前把自己积蓄的一百三十万钱寄存在了阚敞这里。阚敞便把这些钱埋藏到自家厅堂的地下了。无论日子如何困苦,他分文也不动用。后来第五常及其家人都在京城患病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年仅九岁的孙子。第五常临终前曾告诉孙子:“我有三十万钱寄存在阚敞家,你若日后需要可去找他”。多年过去,第五常的孙子已经……[详细]
  许劭(150---195),字子将,河南平舆人。许劭少年,节操高尚,声名远扬。因与堂兄许靖俱爱好伦理,好评论乡党人物,且每逢月初便更换品评的题目,所以人称“月旦评”。当时的一些人物,如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经其评品后,皆显名于世。所以,世人皆称其为“拔士者”。“月旦评”在当时名噪全国,许多未仕的世家子弟,一旦受到二许的好评,便会马上显名于世。为此,大家都争着前来,想讨得个好的评语,作为……[详细]
许靖 [三国] 汉末三国时名士、评论家 (?~222)
  许靖(?——222),字文休,河南省平舆县人。年轻时与堂弟许劭俱知名,善于品评乡党人物,尤其重视对人伦品行的评价。少时家贫穷,靠给人磨面维持生活。颖川人刘翊做汝南太守时,聘请许靖做了府中的官吏,继而又举荐他为孝廉,被朝廷任为尚书郎,负责从事选举一类的工作。汉灵帝死后,董卓执政,任用汉阳人周毖为吏部尚书。周毖与许靖共同商量谋划,建议董卓任用有德望的人。恰巧董卓也想弄几个贤达之人装潢门面,收买人心。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