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罗仲选 (1906—1942)又名贤敬。莒县城阳镇大果街人。革命烈士。1937年8月,参加“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40年调任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二营副营长。自此率部转战于赣榆、日照、莒县等地,当地百姓称所率连为“神兵连”。1942年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详细]
|
张相禄 (1888—1942)莒县夏庄镇张家抱虎村人。革命烈士。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救会长、党支部书记。抗战期间他率先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抗击日本侵略军。1941年秋,日军在莒县夏庄、李家官庄等地设立据点。张相禄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将粮食和战备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10月,张相禄参加了地下党夏庄情报站工作。同时,他组织本村民兵开展游击活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对敌开展……[详细]
|
王玉璞(1890—1941)原名楷,字玉璞。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倾其家产全力支持抗日。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六团三营营长、莒中行署主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1年8月12日,在莒县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孙焕彩部作战时牺牲。……[详细]
|
宋延琴(1904—1940)莒县招贤镇大罗庄村人。革命烈士。他是莒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是抗战前中共莒县特别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后莒北较早组织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在博山同兴煤炭公司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4月回莒县开展建党工作。12月,莒县单独成立特别支部,宋延琴任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宋寿田一起在家乡组织起50余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八路……[详细]
|
宋寿田(1899—1938)莒县招贤镇大罗庄人。革命烈士,山东早期中共党员之一。1924年春,宋寿田在博山同兴煤炭公司当押运工,往来于济南、青岛、博山之间, 结识了同乡王尽美等共产党人。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同兴公司大昆仑煤站工作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6年夏, 他参加了中共青岛市委组织的活动。1928年底,转到济南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冬……[详细]
|
马官和(1875—1936)字惠阶,号仲平。日照市东港区高兴镇夏陆沟人。著名企业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始办企业。宣统年间,先在家乡与栈子村叶友彭合伙开办织布工厂,在县内首次使用新式铁机织布,曾有“机器不转,马官和急得淌汗”之说。不久,织布厂因故关闭。民国初年,马官和去济南,任省参议会议员。在安鹏东的支持下,开办了济南电话公司,让其弟马丹铭在济宁、滕县开办了电话分公司。1917年,与安鹏东及其堂弟……[详细]
|
安哲(1906—1934),原名安丰泽,字建亭,曾化名王德海,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安家村人。1921年春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5年8月,在邓恩铭、丁君羊的倡导下,同郑天久、陈雷(牟春霆)等在济南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学习马列主义和进步书刊,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6年春,经丁君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赴武汉参加北伐,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详细]
|
郑天九 (1905—1933)原名鸿锡, 字天九。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山字河人。“日照-” 主要领导人之一。 出身于地主家庭。1921年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4年考入济南正谊中学。1925年夏,结识了共产党员丁君羊、中共山东地方执委会书记邓恩铭。与安哲、牟春霆等一起成立了“少年日照学会”。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受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委派赴武昌参加北伐,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详细]
|
魏孟贤(1901—1931)日照市东港区人。中共早期党员,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参谋长兼三十六团团长,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师二七二团从事兵运工作, 任第二营连长、 营长,秘密建立中共组织。1931年2月在安徽六安策动两个营兵变成功, 率起义部队歼敌两个旅,毙其旅长及参谋长。随后率部转入皖西革命根据地,编入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任师参谋长。不久该师改编为第四军……[详细]
|
丁麟年(1870—1930)字绂臣(亦称绂宸),号幼石,又号 林。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人。考古家、收藏家、书法家。出身进士世家,幼受正规家学教育。1888年中举。1892年壬辰科进士。授户部郎中。后任陕西省兴安府知府。1912年春弃官归里。1920年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在图书馆任职期间,他搜集了不少出土文物,如铜器、陶器、汉画石刻等,将其分类,并加以鉴定与考证。他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时人谓“考……[详细]
|
黄凤岐(1883—1929)莒县刘家官庄镇躲水店子村人。1920年,只身到东北谋生,流浪在吉林一带,后加入胡匪团伙,并成为骨干头目。1923年,奉军张宗昌部收编了黄凤岐所在的匪部,被委任为张部第三旅二十八团三营营长,后升为团长。1924年率所部随张宗昌入关。1926年起,先后擢升为第一二六旅旅长、山东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和第三军军长。1928年,他率部自潍县、高密一带南下,在鲁南、苏北各地“剿匪”。……[详细]
|
王文泰(1889—1929)名汝山。莒县小店镇前山头渊村人。少时家贫,曾追随淮军张勋部练过武功与枪法。不久脱离淮军,随叔父到烟台谋生。后应募到北洋海军当兵,继而考入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派往海圻军舰当炮兵。因剿灭海盗有功,升任南洋海-卫队大队长。不久又改任南洋海珠海军舰队司令部警卫队大队长、广州军政府大-“驳壳队”队长、孙中山的侍卫长。1922年6月,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16日凌晨3……[详细]
|
管象颐(1867—1926)字养山。莒县小窑村(今属五莲县) 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举。1890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左参议等职。民国建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他善理财政,清廷时,任江南财政监理官,清理各省财政。他不徇私情,制裁允当,为人称道。……[详细]
|
尹景伊(1905—1925)字希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张家廒头村人。“五卅”惨案著名烈士。出生于上海。3岁母殁。7岁回故乡村塾读书,12岁入涛雒小学,后随兄嫂入青岛礼贤书院就读。1922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机师科。在校期间,经常阅读《向导》《先驱》《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接触了中共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5月, 党组织决定派尹景伊去青岛主持团委工作。 ……[详细]
|
管廷鹗(1854—1907)字士一。莒县小窑村(今属五莲县) 人。1876年(光绪二年) 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山西、河南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祭酒,光禄寺、太常寺、大理寺正卿,署都察院副都御史等职。为官30余年,虽身跻显士,却力戒奢侈,厉行廉俭。擅长文学,尤工古、近体诗。曾与潍县刘子秀等酬答成诗数十篇,结集为《晋阳党门诸集》。自著有《凤山堂诗集》。……[详细]
|
厉应九(1846—1907)日照县坊子村(今属五莲县)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 联络20 00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他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 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1903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到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详细]
|
尹琳基(1838—1899)字琅若,又字竹轩。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夹仓村人。1862年(同治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继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职。他为官清正,敢说敢做。同治年间,朝廷议论修复圆明园,他上疏劝谏,痛陈此乃劳民伤财之举。将军陈国瑞冤死,他数次上 书,为陈-乞恩。因与权贵不合,被参而罢官。回到故里后,盖屋数间,藏书万卷,作画度日。其著述主要有《焚余笔记》《楚南乘……[详细]
|
丁艮善(1829—1893)原名扬善,字少山。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苗家村人。清末著名小学家、金石学家、校雠学家和书法家,世称“山左宿学”。早年师从著名学者许瀚,对金石、训诂及诗文声律都有精到的研究,而且不囿于前人之见,富有独创性。他校刊的《说文解字》极为精审,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他擅长书法,工隶书、篆书、楷书。师法历代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其书不尚奇,不求怪,挺拔而隽秀,刚柔相济。字形雍……[详细]
|
许瀚(1797—1866)字印林,又字元瀚。日照市东港区虎山乡大河坞村人。清代朴学家、 书法家。他出身诗书世家,6岁随父许致和就读。19岁中秀才。后受乾嘉学派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影响,潜心研究古文字声韵学,根基日深。1825年(道光五年),山东学政何凌汉赏识其文才,选为拔贡。同年进京,纳为国子监生员。在京与何绍基等人相互切磋,深研训诂。1828年,经王引之推荐,在武英殿校录《康熙字典》 。 历时4年……[详细]
|
王献唐(1896~1960) 字献堂,号凤笙,历史考古学家。山东日照人。王献唐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及礼贤书院文科。1917年应天津《正义报》之请赴天津,为该报翻译德文小说。1918年至济南,任《山东日报》和《商务日报》。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被德国占领的青岛,王献唐作为接收代表到青岛参加接收工作,并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次年任财政局股长。1924年,与青岛礼贤书院苏保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