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伯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伯里(1931.3.17- )放射化学和放射-物化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卷副主编。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物研究。承担并完成了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裂变废液的处理、核0裂变产物污染苦咸水的去污、核潜艇原子反应堆第一回路水放射性的净化和从高放裂变废液中提……[详细]
|
潘君骅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潘君骅(1930.10.14- )应用光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在获原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天文光学,获副博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仪器研制中心退休,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领域的科研工作40余年,早在50年代后期留学苏联期间,提出了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原苏联6米望远镜和我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60……[详细]
|
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庄松林(1940.8.14- )光学专家。出生于1940年8月14日,江苏省溧阳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共享得中青年专家,1985年、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获优秀突出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199……[详细]
|
臧克茂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臧克茂(1932.01.28- )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江苏常州人。195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坦克电气自动化工程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提出了现代坦克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跨越了国外炮控系统的两个发展阶段;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坦克电驱动系统原理样车,并率先开展全电战斗车辆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7项。……[详细]
|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柳百成(1933.02.11- )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1981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及材料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详细]
|
吴耀祖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耀祖;(Theodore;Yao-Tsu;Wu),流体力学家。美国国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生于中国常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1948年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吴耀祖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解决了有限翼展水翼的绕流问题,创建了含自由流线的空泡流理论,从而推动了水翼的应用。发展了低雷诺数……[详细]
|
冯元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元桢;(Yuan-Cheng;B.Feng),力学和生物力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江苏省武进县。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9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6年至今任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9),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详细]
|
庄逢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逢甘, 空气动力学家 1925年2月11日生于江苏常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曾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航天科……[详细]
|
张景钺(1895-1975) 字岘侪。江苏武进人。著名植物学家。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1920年去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学院留学,1922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师从国际著名植物学家张伯伦(C.J.Chamberlain)攻读研究生课程,192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学成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1930年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植物学第五届大会。会后去英国Leeds大学和瑞士BaSel大学作访问……[详细]
|
杨澄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澄中,核物理学家 1913年4月17日生于江苏武进。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50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12月2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是国际上最早研究轻核削裂反应的少数学者之一。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和高压倍加器。……[详细]
|
许学彦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学彦, 船舶设计专家。1924年5月11日生于江苏武进。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所技术顾问、研究员。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性能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主持设计了海军重点、批量生产并出口的“62”型高速护卫艇主持设计国家重点“718工程”中的主要三型船舶:即远洋跟踪综合测量船队的主测量船“远望号”……[详细]
|
吴学蔺(1909.6.1-1985.9.7),冶金学、机械工程学家,光学仪器专家。江苏武进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获美国匹兹堡卡耐基大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引进炼钢用转炉,和周仁同时分别在昆明地区首次炼钢成功引进了孕育铸铁、阶段热处理、电焊条制作等技术。50-60年代,组织上钢一、二、三厂改进平炉,扩大上钢二厂轧钢能力。组织上海小钢厂成为多品……[详细]
|
吴汝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汝康,解剖学、人类学家 1916年2月19日生于江苏武进。1940年获中央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49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8月31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精于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图谱》在国内外解剖学界享有声誉。在人类学研究……[详细]
|
吴阶平(1917.1.22-2011.3.2)生于江苏常州。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详细]
|
陶宝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宝祺,智能材料结构专家。江苏常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我国航空领域率先开展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提出了结构强度自诊断自适应原理,对于强度自适应驱动元件的构造原理,稀疏传感阵列检测分布参数的模型和方法,复合材料结构原始缺陷及损伤类型的小波分析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决了传感元件的组合和在结构中的合理分布和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结构形……[详细]
|
谈镐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镐生,力学、物理学、应用数学家 1916年12月1日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江苏武进。193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数学、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9月2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20世纪50年代解决了一些流体力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建立了激波马赫反射理论(核0破坏理论的关键性工作)开拓了直升机翼流场的研究……[详细]
|
秦仁昌,(1898.2.15-1986.7.22),植物学家。江苏武进人。1925年获金陵大学理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领导云南金鸡纳和橡胶宜林地勘察和育苗造林工作。毕生致力于蕨类植物研究,为中国蕨类学之父。1940年发表《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将占真蕨种数90%的一个十分庞杂的水龙骨科划分为33科,249属,震动了当时国际蕨类学界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获……[详细]
|
孟宪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孟宪民,地质学、矿床学家 1900年2月2日生于江苏武进。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矿业学院。192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9年2月18日逝世。 曾任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矿床地质研究,特别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矿物组成以及成矿理论有深入研究,擅长矿物微量化学……[详细]
|
吕保维,(1916.7.22-2004.2.10),电波传播科学家。江苏常州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电波传播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规划和建立合理布局的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主持对流层前向散射传播实验和从事理论研究,所得结果和经验为后来设计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和建立这种电路提供了依据。从事无线……[详细]
|
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纯伯,自动控制学家。1928年4月16日生于江苏金坛。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8年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4年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方面,根据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消除最小二乘辨识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模新方法,可用于开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