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爱新觉罗·永瑺(1736—1787),清朝第五代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孙,爱新觉罗·弘普的第一子。清高宗为皇七子命名永琮后不久,发现宗室中也有永字辈的名叫永琮,便立即下令其改名,连改的名字都给想好了,命令那个孩子给叫永瑺。事见《高宗实录》:谕履亲王、庄亲王等、今日朕阅瀛台赐宴王公等进呈纪恩诗内、有名永琮者。朕昨与七阿哥命名用琮字。则上下二字俱同。著将外间永琮改名爱新觉罗·永瑺。再敬事房所收永字辈字……[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普(1713年—1743年),康熙皇帝孙,庄恪亲王爱新觉罗·允禄第二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六月十九日申时生,母是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因其长兄出生之日即夭折,弘普实际上是允禄的长子。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封贝子,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掌管銮仪卫事,乾隆三年(1738年)八月任镶蓝旗满洲都统,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弘普虽因弘晳案牵连,革去贝子,解銮仪卫任,但当月……[详细]
|
怡亲王允祥第一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封为贝子。乾隆帝称弘昌“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允祥死后才被雍正帝释放,乾隆帝继位后晋封贝勒。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他是被卷入弘晳逆案的4位同辈参与者中,惟一一位身后……[详细]
|
爱新觉罗·弘升(1696年—1754年),是恒亲王允祺第一个儿子,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生母为侧福晋刘佳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二月封为世子,照贝子品级。雍正年间曾管理上驷院、镶白旗事务,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因办理旗务时“并不实力效力”,被革去世子,交付其父允祺,“在家严加训诲”。乾隆帝继位后,重新启用弘升,授予正黄旗满洲都统,兼管火器营事务。乾隆四年(1739年)弘晳……[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之孙,理密亲王爱新觉罗·胤礽长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之侄,子凭父贵,弘晳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雍正元年,封多罗理郡王。雍正帝继位后在对其八弟、九弟等政治死敌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却对废太子一家采取怀柔政策。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晈(1713.6.17~1764.9.9)康熙皇帝孙,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四子,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封为宁郡王,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谥多罗宁良郡王。宁郡王弘皎是怡亲王胤祥第四子。雍正朝封为郡王。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他被牵连进第三袭次庄亲王允……[详细]
|
爱新觉罗·载澍(1870—?),康熙帝第一子爱新觉罗·胤禔的玄孙奕瞻之子,原名载楫,光绪四年(1878年)过继给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爱新觉罗·奕譓为嗣,改名载澍,封授多罗贝勒。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革去贝勒,交宗人府永远圈禁。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朱批加恩将载澍释放,不准回孚郡王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日,再降懿旨,将载澍接回孚郡王府。载澍以头等侍卫、头品顶戴终其生。嫡夫人叶赫那拉氏……[详细]
|
爱新觉罗·弘暾(1711.1.29—1728.8.25),爱新觉罗·胤祥第三子,嫡长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初封世子,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因弘暾未满双十而早亡,又因生前未正式册封世子爵位,故追封多罗贝勒;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其为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为媳。出自《清史稿·列女传》贝勒弘……[详细]
|
永蔓:乾隆十七年九月初五日生,生母妾马氏。乾隆二十八年过继给伯父弘暾为嗣。嘉庆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卒,年五十七岁。嫡妻钮祜禄氏,果毅公阿尔衮之女;妾王氏,富德之女;妾王氏,王彬之女;妾李氏,李彬之女;妾金氏,金城尉之女。九子:长子绵芳,次子绵兴,三子绵堂,四子绵奎,五子绵全,六子绵耀,七子绵普,八子绵椿,九子绵靠。……[详细]
|
永琅,满洲爱新觉罗氏。大清怡恭亲王。怡僖亲王弘晓二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为三等镇国将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薨,谥曰恭。永琅: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五日生,生母侧福晋石佳氏。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四十三年闰六月袭和硕怡亲王。嘉庆四年九月初一日薨,年五十四岁,谥“恭”。嫡福晋瓜尔佳氏,参领德柱之女;妾伊尔要觉罗氏,典仪克星额之女;妾刘氏,刘文学之女;……[详细]
|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任乾清门侍卫。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出第四子,与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贝勒弘暾、四子多罗宁郡王弘晈、四女和硕和惠公主、五子弘㫛(kuáng)(日兄)、八子绶恩同母。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详细]
|
柏永华,1948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崇文区一个工人家庭。回族。柏永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她在上学期间,学习刻苦,关心同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上,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她以雷锋为榜样,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邻居和同学做好事。柏永华的母亲1960年得了脑血管痉挛病,瘫痪在床,4年后去世。柏永华家中兄妹5人,她是0,哥哥在外地,只有父亲一人工作,生活比较困难。但她克勤克俭,总是把家里的……[详细]
|
蓬莱公主,明穆宗嫡出长女。母亲是王妃李氏(追谥孝懿皇后)。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壬寅日,此女早殇,当时她的父亲还只是裕王,她本人因为年纪太幼,还没有封爵。礼部请以郡主之礼下葬,她的祖父嘉靖帝说“未请封,无例,而且下殇也用全礼?非是”,下令葬仪减半。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其父隆庆帝追封她为蓬莱公主,后又修缮了她的坟墓。……[详细]
|
重庆公主(1446年-1499年),《国榷》中作“惠庆公主”。明英宗之女,母周贵妃。明宪宗的同母姐姐。天顺五年(1461年),公主下嫁周景。周景为安阳人,喜欢读书学习,深受明英宗喜爱,经常命其跟随出行。明宪宗时期,担任宗人府事,其居官廉洁谨慎,对诗书以外并无所好。重庆公主(惠庆公主)对周景父母非常孝顺,经常手制衣鞋,节日行家人礼。周景每次上朝,公主必亲自起床照顾饮食。重庆公主(惠庆公主)的贤惠,世……[详细]
|
顺德公主朱氏(1420—1478年),明宣宗朱瞻基之女,母为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同母妹妹,永清公主。异母妹妹,常德公主(孙皇后生)正统二年(1437年)下嫁石璟。石璟,昌黎人。天顺五年,曹钦谋反,石璟帅众杀贼,擒其党脱脱。诏奖劳。成化十四年奉祀南京,第二年逝世。……[详细]
|
咸宁公主(1385年—1440年),明成祖朱棣第四女, 母徐皇后。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封为咸宁公主并下嫁西宁侯宋晟子宋瑛。洪武十八年(1385年,1岁)出生。永乐元年(1403年2月,19岁)封为咸宁公主并下嫁西宁侯宋晟子宋瑛。 正统二年(1437年,53岁)加封为咸宁大长公主。正统五年(1440年,56岁)去世。正统十四年(1449年),宋瑛与武进伯朱冕在阳和抵御也先军队,战死。 注:咸……[详细]
|
安成公主(1384——1443),明成祖朱棣第三女,母亲是徐皇后,徐达的女儿,好读书,知礼仪。朱棣即位后,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十一月封为安成公主,十二月下嫁西宁侯宋晟之子宋琥。宣德初年加号为安成长公主,正统初年加号为安成大长公主。公主去逝于正统八年(1443年)……[详细]
|
永平公主(1379—1444年),明成祖朱棣女,母徐皇后,下嫁李让。李让,舒城人,与袁容同岁选为燕府仪宾。朱棣起兵,帅府兵执谢贵等,夺取大宁,攻战白沟河有功,署掌北平布政司事,傅佐明仁宗居守。其父李申,官留守左卫指挥同知。建文帝欲诱致让,曰:“让来,吾宥尔父。”让不从,力战破平安兵。建文帝便杀了李申,籍没其家,姻族皆被杀或徙边。永乐元年李让进为驸马都尉,封富阳侯,食禄千石,掌北京行部事。李让逝世后……[详细]
|
永安公主,本名“朱玉英” ,明朝公主,明成祖朱棣嫡出长女。母亲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洪武二十八年选袁容为燕府仪宾,永安郡主下嫁袁容。燕王朱棣起兵,有战守功。永乐元年进郡主为公主,袁容进为驸马都尉。再-行赏,封为广平侯,禄一千五百石,颁给世券。凡车驾巡幸,皆命袁容居守。永安郡主身份嫁给燕府仪宾袁容。后燕王起兵,袁容有战功。永乐元年,永安郡主升为公主,袁容跟随担任驸马。袁容后-封广平侯,但因得罪明成祖……[详细]
|
寿禧和硕公主(1841年—1866年),道光帝第八女,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生,母彤贵妃舒穆禄氏。咸丰五年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扎拉丰阿。同治二年十月下嫁,五年八月初二卒,年二十六。额驸额驸扎拉丰阿(?一1898),萨克达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改今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