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北 > 保定 > 博野县历史人物介绍2

博野县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王根成(1925~2009)博野大营村人。1940年11月参加革命,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五分区训练队学员,晋察冀军区五分区六团特务连班长。参加了冀西北、北岳地区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绥东纵队特务连排长,晋察冀军区四旅六团二连副连长,晋察冀军区四纵队三十二团一连连长,晋察冀军区三纵队九旅二十六团二营副营长,营长。参加了集宁、石家庄、太原、扶眉、兰州……[详细]
  张荫梧(1891~1949)字桐轩。博野人。早年毕业于黑龙江陆军小学,后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16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18年9月毕业后到山西入晋军。历任山西陆军学兵团连长,山西督军公署参谋,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军训主任,山西陆军第十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26年后曾主持山西军官教导团。1927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第三集团军)第七军副军长兼左路军前敌指挥。1928年3月……[详细]
程琳 [] (9851056)
  程琳(985~1056)字天球。博野程委村人。程颢、程颐之父程珦的兄弟,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举人,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寿阳县,监左藏库,改太常博士、权三司户部判官,辽国馆伴使。后修《真宗实录》,修起居注,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知制诰,拜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时,捕杀妖人,有人弹劾他枉杀人命,皇帝令人查实,程琳确为诛妖止乱。仁宗召为给事中,知开封府,程琳居开封府数年,吏治清……[详细]
  史弼(1233~1318)字君佐,赐名塔剌浑。博野北阳庄村人。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力举500斤,能挽强弓,通蒙古语,读书明大义。蒙古潼关守将王彦奇其才,以女嫁之,并荐于左丞相耶律铸。史弼从耶律铸至北京(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北),近侍火里台又将其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命其箭射远垛,-连中。遂赐马5匹,命侍奉左右。中统末年(1263),授金符,管军总管,辅佐刘整元帅攻襄樊,元至元十年(1273),元军分12……[详细]
  尹会一(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博野东章村人。幼时丧父,以孝闻名于乡里,清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升员外郎。四年(1726)充任广西乡试副考官,五年(1727)任襄阳知府,十一年(1733)任两淮盐运使,晋总盐政,兼佥都御史。乾隆二年(1737),诏署广东巡抚,次年改调河南巡抚。在河南,他决心重振理学,增订《洛学编》。每月初一、十五集诸生讲论道德,从中查找孝悌忠……[详细]
  尹嘉铨(1711~1782)博野东章村人。尹会一之子。清乾隆元年(1736),由举人授刑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稽察觉罗学(皇家子弟学校)主管。他奏请乾隆皇帝令旗籍子第读朱熹《小学》,深得乾隆赞同。后尹嘉铨将《小学》加疏,增加《考证》、《释文》、《或问》各一卷及《后编》二卷合为《小学大全》,得到乾隆的嘉评。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乾隆巡幸保定,已致仕回家的尹嘉铨派儿子呈送奏章,为……[详细]
   徐钟祥(1927-1990)河北博野人。1945年入抗大二分校学习。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军区旅司令部作战教育科参谋。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司令部作战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副参谋长和师作战科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员、军政大学学员队政委兼教员、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国防大学教育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详细]
  王长江(1899~1978)字宗汉。博野城内西街人。1914年考入保定东关陆军小学,1917年毕业后保送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9月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一队学习。1921年10月,保定军校因直皖战争停课一年半后复课,1923年8月在军校毕业,分配在直军第二十三师第四十六旅第九十一团第一营三连当见习军官。1923年因与曲同丰为广州革命军输送兵员受通缉,后出关入奉军张作……[详细]
赵广汉 [] (?~前65)
  赵广汉(?~前65)字子都。西汉蠡吾(今博野)人。早年做过郡吏、州从事等小官,比较了解民众的疾苦。他知人善任,为洞察民情,善用“钩距法”寻找线索,使赵广汉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所管地区情况,加之他办事果断,执法不避权贵,有力地打击了不法之徒。因而政声卓著,很受百姓拥护。汉宣帝时,赵广汉升任颖州太守,颖州的原氏、储氏两大家族养客行盗,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前任太守对他们的恶行束手无策。赵广汉就任后,惩办了原……[详细]
傅继泽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81991)
  傅继泽(1918~1991)博野北杨村人。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独立第二旅参谋长。1940年调任运河支队参谋长。在-公路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同日军展开肉搏战,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1946年兼任北平(今北京)军调处执行部第十八小组(驻泊头)中共代表,参加了与国民党的谈判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十一师师长,第……[详细]
  杨小根,又名杨名哲,乳名小根,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博野县南小王村。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第二团第三营第九连当战士。在革命队伍,杨小根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着抗日救国的重大使命。不过,部队装备太差了,入伍好几个月,才发给他一支旧“汉阳造”步枪。杨小根一心想拥有一支好枪。1940年秋季的一天,杨小根随部队参加百团大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穿过正太路向东南方向急驰。田……[详细]
  董振明,男,汉族,1951年9月25日生,河北省博野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河北新医大学医疗系毕业。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华医学会-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卫生厅-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华-学杂志》、《河北医药》等五种医学杂志的编委或特约编委。     ……[详细]
  任大心 (1927~)原名郭根深。河北博野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学系。1947年后历任山东渤海军区政治部、山东军区文化部、华东军区文化部创作员,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组长,中国电影出版社。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两面奖旗》,中短篇小说集《黄河坝上》,叙事诗《解放战士杨大顺》,独幕剧剧本《提高警惕》、《一场风波》等。……[详细]
  郭占芳 (1948~)笔名郭湛芳、一村。河北博野人。中共党员。1987年肄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进修班。1965年应征入伍,1970年转业至工厂。1978年调入保定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后并入保定市文联,历任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花山》、《荷花淀》文学期刊、副主编、主编,保定市作协副主席、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中长篇小说《粉红色的云》、《情山……[详细]
  傅铎 (1917~2005)河北博野人。中共党员。1938年起历任冀中新世纪剧社戏剧队队长,冀中火线剧社戏剧队长、社长,1950年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创作员,总政文工团副团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委员,正军职。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三、四、五届理事。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地下长城》、《雷锋》、《阳关大道》、《逃出……[详细]
  冯彩章 (1931~不详)字华博,笔名黎凤。河北博野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军医大学。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冀中导报》、《前线报》特约通讯员,冀中80团、华北7纵队及防空军宣传员、司药、军医,航空医学研究所室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研究员、教授。中外人文研究中心副会长,中国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传记文学《傅连暲革命一生》、……[详细]
  朱新望 (1950~)河北博野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969年赴农村插队,后历任教师、高级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厂报部副总,河北省作协理事,邯郸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常委,邯郸市作协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攀天》、《小猞猁》,中篇小说《灰毛山大王》、《乖老虎阿鸣》、《牧羊狗将军》、《鸟王》、《小狗汪汪》、《雄狮,告别了王位》等。《小……[详细]
颜元 [] 清初哲学家 (16351704)
  • 颜元
  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冥想”的主张。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家世……[详细]
  李齐年少家贫,勤奋求学,善于辞章。应试得中汉人、南人榜状元后,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承务郎。历官佥河北淮西行省廉访司事,移知高邮府,为政有声名。至正十年(1350),大盗谢长等突然闯入府驿站,掠夺十二匹马而去。李齐奋起追而杀之。至正十一年,州民秦观保造兵仗武器,企图进行抢劫掠夺,被李齐抓获诛杀。至正十三年,泰州白驹场亭民张士诚作乱,破泰州城。淮南行省派遣李齐前往招降,被张士诚扣压。久而久之,敌兵内讧,……[详细]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