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金木山(1887~1975)容城王路村人。自幼为人打短工、扛长工。1938年初,北上抗日的共产党八路军的到来,传播了革命火种。金木山参加了抗日工作,在全县最早组织起贫雇农的阶级组织工会,被推举为村工会主任。自此,他带领贫苦兄弟,首先向邻村的恶霸地主石春熙讨还了地契,对租种的土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废除了旧债及各种不合理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41年,日伪军的-和不断“扫荡”,给冀中抗日军民造……[详细]
|
萧淑桂(1895~1980)女。容城东河村人。17岁与东河村张喜之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家庭的阻力,积极投入于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妇救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妇救会主任等职。在她的带动下,全家都参加了抗日工作,丈夫担任抗日村长,两个儿子参加了八路军,大女儿参加了地方工作。1941年,冀中十分区成为抗日游击区,萧淑桂的家成了共产党和抗日军……[详细]
|
刘大娟(1896~1987)女。娘家容城孙村,夫家小先王村。丈夫吕瑞玢,家境贫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生性刚强果敢的刘大娟,带领丈夫和三个孩子,挖地道、送情报、站岗放哨、护理伤病员、筹粮物支前。她家成为坚强的“堡垒户”。她对共产党、八路军干部无限亲切,干部战士对她无比敬重,一致称她“大妈”。这充满深情厚意的官称大妈,因为战斗的需要,逐渐变成了“关大妈”(官大妈)。自1938年起,在“关大……[详细]
|
任凤翙(1911~1937)容城李家庄村人。1923年入县立高小学习,深受五四运动影响。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先后在谷庄、楼堤、白沟镇当小学教员,接触了共产党人刘通庸、阴一刚等。1930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党的区分委书记。1932年春,任中共容城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同年冬任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任凤翙以教书为掩护,在妻子的支持下,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和发展组……[详细]
|
安国俊(1914~1943)容城小里村人。出身贫苦农家。1938年5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会主任、四区干部。他的家成为共产党、八路军的“据点”,县委书记赵雨农曾多次在他家召开会议。1941年,日本侵略军疯狂“扫荡”边区,他家便成为共产党抗日斗争的“堡垒”。他一家人掩护、救护了大批干部、战士和伤病员。1942年6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包围了安家。紧急中,安……[详细]
|
张金凤(1922~1941)女。原名小胖。容城东牛村人,她一家3口,父亲扛长工,母亲纺线织布,艰难度日。金凤14岁那年,父母忍痛将她卖到一个商人家当童养媳。丈夫比金凤大20岁,金凤遭到百般折磨,为了摆脱苦难,她多次逃跑。1939年2月终于逃回娘家,辞别父母,独自出走,四处流浪,恰遇十分区妇女部部长林菲。在十分区驻地,金凤与林菲吃住在一起,革命队伍成为她温暖的家。1940年2月,容城县农会主席罗艾组……[详细]
|
梁富长(1923~1947)容城北关村人。幼时因家贫失学,随父做小本生意。1938年,容城县被日军占领后,梁富长不甘忍受日军蹂躏,参加了八路军,在贾桂荣团当战士,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梁富长因伤复员回乡,任村武委会主任,对敌斗争坚决,使得反动派怀恨在心。1947年8月,梁富长不幸被国民党安新县还乡团头目阎成教(北剧村人)、胡村乡长李树森带人抓捕,敌人将他带到定兴县南南蔡村据点关押,进行诱降……[详细]
|
田进财(?~1944)容城西牛营村人。1939年秋,冀中四分区北上工作团到容城县开辟抗日工作,他参加了青救会。1940年1月任本村青救会副主任,2月到县青救会受训,加入中国共产党。期满回本区任区救会执委。1941年、1943年曾两度被敌人捕去,严刑拷问,始终未暴露革命工作的任何秘密。1943年任本村情报组组长。不久,调任本区治安员。1943年12月,田进财调县公安科受训,回家过春节。农历正月十五,……[详细]
|
张丽云(1908~1988)女。艺名筱桂花。容城东河村人。1921年在天津拜孙凤鸣(东发红)为师学习评剧,演青衣、花旦,20岁成名。20世纪30年代,与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一起被誉为评剧界“四大名旦”,成为评剧“奉天落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前后,演出文东山编剧的《孟姜女》、《昭君出塞》、《义烈奇冤》、《贫女泪》,及作家萧军为其编写的评剧《马振华哀史》等。曾应日本东京电声厂商聘请,赴日……[详细]
|
高镜明(1912~1989)原名孙志先,曾用名孙亮。容城北关人。早年毕业于县立高小,1928年入河北省立天津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专攻花鸟画,毕业后任教师。1935年回容城县任督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斗争。1938年任区长、县文建会文教部长、《百姓报》主编、十分区《黎明报》记者、平西《挺进报》记者。1942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政法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县政府联络科长。1943年加入中国……[详细]
|
蔡体仁(1870~1931)字平甫,号弘毅。容城白龙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府试中取得第一名,成为秀才。戊戌变法(1898)后,曾被选为县议会议长。辛亥革命后,专心于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于1916年在白龙村筹办敬业高等小学堂。敬业学堂的办学方针是崇尚俭朴、破旧立新。五四运动后,即采用白话文课本授课。1923年开始向学生们介绍《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等书,宣传进步思想,主张男女……[详细]
|
阴一刚(1908~1994)容城东牛村人。1923年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小学教书。1925年1月,到容城县白龙村两级小学任教。同年4月,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于方舟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住在白龙两级小学。阴一刚在于方舟的引导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后经于方舟介绍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29年夏退出国民党。1930年4月,牵头发起并组织了“革命文艺研究会”,任主任会员。1931年由陆治国介……[详细]
|
梁蔼然(1910~1991)容城北城村人。11岁考入县立高小读书,14岁毕业后在北张村、大八于村初小任教。16岁参军(直系大名陆军十六混成旅第一团)当司书。不久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1928年转投入冯玉祥部暂编第一军第一师,任书记官、总司令军政处科员。1930年,冯玉祥反蒋战争失败,返乡任教于野桥小学。1931年9月,投奔陕西民政厅主任秘书申伯纯(共产党员),任科员。1933年随陕西省民……[详细]
|
杨化昭(1891~1951)字德敷。容城北河照村人。杨继盛第十三世孙。曾先后就读于本县高等小学、定兴姚村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选袁世凯模范团第一期受训,未几任连长。江浙战争时任第二十四混成旅少将旅长,战后辞职。后应河北省政府省长孙岳之邀,出任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市警察厅厅长。1928年任南京政府参谋部中将高参。中原大战后,蛰居北平(今北京)……[详细]
|
梁炳(1572~1660)字如星。容城人。11岁能文,以聪明闻名于乡里。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次年授郓城县知县,兴利除弊,多有善政。四十三年(1615),山东大饥荒,梁炳搜索仓库,请求赈济,劝人募捐,得谷万余石,煮粥以食贫民,缓征以俟天时,以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四十四年(1616),因母丧去职,行囊空空,以致不能置办丧事。后起用为阳信县知县,平息争讼,以小戒而寓大惩,为阳信人所德。又因……[详细]
|
孙立雅(1610~1680)字君建,号宏斋。容城人,孙奇逢长子。幼年时读书聪颖过人。16岁时为邑诸生,过定兴江村时,鹿善继就授他《认理提纲》、《传习录》,使他知道程朱陆王学问的异同。明亡后隐居不仕。孙奇逢迁至苏门,留下立雅在家守墓,他在篷户中淡泊如常,乡里人有什么疑难事都找他来决断,也有的走到近前就感到惭愧,打消了争执的念头。人们把他比作三国时期的管宁。他十多年不入城市,也没有拜谒过公门。地方官员……[详细]
|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早年被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历任河间郡丞、荥阳都尉及山阳、平原、平昌、琅琊、阳平各地太守,后入朝任尚书。他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明帝驾崩后,孙礼担任大将军曹爽的长史。旋即外授扬州刺史,于芍陂抵御吴将全琮,力战破敌。后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得罪曹爽,遭罢官,其后被起用为城门校尉。转并州刺史……[详细]
|
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详细]
|
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这时……[详细]
|
筱桂花 (1908-1988),女。原名张丽云。河北省容城县人。13岁卖到天津拜孙凤鸣学唱评剧。1923年于大连歧山舞台唱台柱,1924年在天津与李金顺一度同台共艺,深受李腔影响,曾贯有李派演员头衔。1925年又到安东演出。1927年农历二月首进哈尔滨,加入警世三班在同乐舞台唱主角,头三天-演出《花为媒》、《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轰动哈尔滨。她一举唱红后,又首演了《昭君出塞》、《王华买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