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李瑛 (1926~)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读书期间,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并入党。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野战军南下新闻队队长、总政文化部秘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总、社长,总政文化部部长等职。中国作协第三、四、五届理事,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六届委员及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理事等。1989年-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详细]
|
李小雨 (1951~2015.2.11)女。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赴丰润县插队。1971年应征入伍,任铁道兵15师卫生员。1976年后历任《诗刊》社、部主任,中国作协《诗刊》社副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雁翎歌》、《红纱巾》、《东方之光》、《玫瑰谷》、《声音的雕像》、《李小雨自选诗》、《李小雨短诗选》,组诗《海南情……[详细]
|
李硕儒 (1939~)河北丰润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人民日报》部校对,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晋剧团编剧,内蒙古《巴彦淖尔报》文艺,化工部第十三化建公司宣传干事,中国青年出版社、当代文学室主任,大型文学期刊《小说》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委、编审。1998年移居美国,任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随笔集《红磨……[详细]
|
李荣胜 (1949~)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铁矿宣传科干事,首都钢铁公司长篇小说创作组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中国作协机关服务局局长、服务中心总经理,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向阳松》,长篇革命故事《韶山风云》(……[详细]
|
李继伦 (1943~2009.11)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0年参加工作。历任厂报,阜新县新闻报道组干部,《阜新日报》和《辽宁日报》记者、文艺,阜新县委专职文学创作员,朝阳地区文联文学、部主任、副主编及文联秘书长,专业作家。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古刹潜影》,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山村》、《成功者》、《长征魂》、《建设者》、《禹王魂……[详细]
|
李尔重 (1913~2009)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曾肄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长,五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常委、-部长,铁道兵团党组成员、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二书记,湖北省委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广东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海南区委党委书记,……[详细]
|
贾士祥 (1937~)笔名谷南泉。河北丰润人。大学本科。1961年后历任黑龙江日报社,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干事,黑龙江日报社记者、评论部主任,副总,总、社长。黑龙江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高级。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结集出版12部作品,著有随笔集《鸿爪集》、《世象杂识》、《谷南泉文集》(五卷本),散文集《世风絮语》、《感觉活法》、《温故知新集》、《边走边唱》。1997年获……[详细]
|
陈秀庭 (1943~)河北丰润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2年应征入伍,后历任沈阳鼓风机厂宣传干事、政工组长,沈阳市机电局政治部宣传干部,《鸭绿江》杂志,辽宁文学院教务长、儿童文学研究室副主任,辽宁作协创研室主任,《鸭绿江》主编等。辽宁作协理事,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纪实文学《五·五劫机纪实》、《球迷之谜》,散文集……[详细]
|
陈佩芸 (1929~2008)女。河北丰润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通俗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贵州省文联《山花》杂志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抒情诗集《杉树林》、《云雀》、《月照高原》、《太阳雨》、《黄河的脚步》、《南海恋》等。《大海与贝壳》获贵州省诗歌创作奖,组诗《春风,谱出新的旋律》获贵州省国庆征文奖,《北海渔家女》获《湛江日报》龙年百花奖,……[详细]
|
陈大远 (1916~1994)笔名胡青、大风。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中学毕业。1941年在冀东参加抗日,历任《救国报》刻写员、,冀东新长城社理事及、长城皮影社指导员,《冀东日报》部长,唐山劳动日报社社长、总,唐山文联主任,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文联副主任,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委员,对外文委三司副司长、研究室副主任,文化部对外四司负责人,中国展览公司负责人。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详细]
|
鲍河杨 (1952~)河北丰润人。农工党成员。1986年毕业于人大函授学院工业经济管理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北海舰队战士,北京造纸一厂、北京照明器材厂工人,北京粮食工业公司职工学校教师,《杂技与魔术》杂志。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厮杀》等。……[详细]
|
王之卓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之卓,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1909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丰润。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5月18日逝世。 曾任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20世纪40年代对立体测图技术有重要贡献。50年代推导出“起伏地区航空摄影相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推演出航……[详细]
|
张志沂(1896年——1953年),又名张廷重,河北丰润人,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女李菊耦的独子,张爱玲与张子静父亲。人物生平1915年与黄素琼结婚。1922年任天津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黄素琼撇下子女赴英国留学,张志沂遂将所纳之外室接到家中,并沉迷于鸦片。1928年与妻子黄素琼离婚并留学英国。1934年,张志沂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同年,张爱玲完成《摩登红楼……[详细]
|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河北唐山丰润),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晚清名臣。早年在京城与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宝廷等同为“清流”,以弹劾大臣而闻名。李鸿章女婿,堂侄张人骏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为袁世凯之亲家。孙女近代才女张爱玲。袁世凯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详细]
|
张允言 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的创办者之一
张允言,幼名荣,字伯讷,张人骏长子,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的创办者之一。幼名荣,字伯讷,张人骏长子。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的创办者之一,中国最早最大的国家货币制造中心“户部造币总厂”的创办者之一,中国第一所金融专科学校的创办者之一。 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二甲进士。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受户部委派赴日本考察洋务。1904年(光绪三十年)户部筹设银行,在天津设立造……[详细]
|
张允亮(1889-1952)民国藏书家。字庾楼,别号无咎。河北丰润人。1911年毕业于北京京师译字馆。考列最优等,奖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北洋政府时在财政部任佥事。辛亥革命以后,居于北平,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自幼攻经史,后即专门从事古书版本目录研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平古物陈列所任编纂员,善本部主任,研究员,图书馆主任。喜收藏图书,精于目录版本之学,193……[详细]
|
张人骏(1846—1927年),原字健庵,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又将字改为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丰润县(今河北丰润)大齐坨村人。清末政治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人骏十九岁考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二十三岁考中同治戊辰科进士。历官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先任广西桂平梧盐法道,后任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再则由山东布政使升为各省疆吏,历任漕运总督、山东巡抚、山西巡抚、……[详细]
|
杨向奎(1910.1~2000.7)字拱辰,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杨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靠读书、靠思维的比较空灵的理论研究,在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六十余年里,先后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地理的研究,勇于探索,勤奋治学,著述宏富,主要学术专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等。还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特别荣誉19……[详细]
|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详细]
|
孟泰,1898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今辽宁抚顺)票子沟当工人。1926年因用大锤砸了一个日本工头的脚,不得不躲避而来鞍山,进入鞍山制铁所,在炼铁工场当配管工,长时间饱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压迫之苦。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公司领导派他去后方帮助生产建设,他二话没说,经瓦房店去安东到通化。为了尽快修复两座高炉,他顶风雪冒严寒,……[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