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河北 > 廊坊历史人物介绍2

廊坊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褚虎忱(1893~1965),原名兆熊,褚家营人。191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渠沟高等小学堂留校任高级教师。先后在本县东湾、大岗头、楮家营,大兴县榆垡、南各庄、丰台简师任教,累计40年。期间,1929年应固安县教育局之聘,任县民众教育馆馆员兼民众业校教师。褚虎忱从教一生,历经艰辛,对学生循循善诱,讲学论道,情同至友,毕生献身于造就人才,经授学生近千人。晚年积40年教学之经验,撰写了《人格修身录》,阐……[详细]
  潘秉衡(1912~1970),西塘洋村人,著名玉雕专家。幼年随父到北京谋生。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第二院夜大学,后因家贫而辍学。15岁时到北京西四羊市大街期宝斋学玉雕艺术。期满后开设了“恒兴永”玉雕作坊,专业玉雕工艺品制作。经多年潜心探求,他的琢玉技术日臻成熟,被誉为北京玉器业“四大怪”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其艺术才华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一些作品被列为国宝珍藏,成为我国现代雕玉史上的一代宗师。195……[详细]
  刘凌沧(1907~1988),字恩海,南赵各庄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著名画家。曾任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工笔重彩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凌沧幼秉父学,对绘画艺术颇具天赋。14岁拜霸县赵家务村李东园为师,学到不少作画技巧。5年后赴京投身到花鸟画家杨冠如门下,经杨先生和周养庵(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介绍,成为“中国画学研究会”会员。后又进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深造,就读于徐燕荪、陈半丁、肖谦中等著名画……[详细]
  张润坡(1905~1975),字庆荣,北庄村人。他少时入塾学习,1927年开始自学从医,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在永固霸、京津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在永清龙虎庄、牛驼镇开业。解放后,响应党的号召,在本县大沙垡创办联合诊所,任诊所主任,兼任第四区卫生协会主任。1958年永、固、霸合并时在霸县医院工作。此期间,参加了1960年杨芬港食物中毒的抢救,特别是徐小兰被诊断为急性肝坏死的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震动……[详细]
  王希佑(1898~1962),固安人。幼年入塾就读,16岁开始学医,博览古籍,技术全面,尤以针灸为特长,擅长喉科。首创商盲穴(肚脐右上角5分处),用其治疗各种厥症、闭症。用小手术和自制喉散治喉病有独到之处。行医三十多年,平易近人,任劳任怨,即使在自己病重住院期间仍为患者诊治,求医者不可胜数,治愈者数以万计,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详细]
  解莲奇(1908~1948),丁百户人,13岁嫁给高小营村高景春为妻。高家祖上三代给地主扛活,家境贫寒,苦熬日月。1946年本县开始土地改革,解莲奇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担任了高小营村妇救会主任,高景春担任了农会主任。同年11月,解莲奇联系了贫农高山、李生、高兰几个骨干力量,组成了高小营贫民团,开始了对地主富农的清算斗争。1947年“八.六”变质后,解莲奇组织群众坚壁清野,保卫了士改运动的胜利果……[详细]
李步清 革命烈士 (18871948)
  李步清(1887~1948),霸县赵家务村人,16岁嫁给固安县岳家务村周万丰为妻。周家几代给地主扛活,一家人苦熬岁月。1939年后,抗日活动日益高涨,各级干部来往不断,她家成了党的坚强堡垒。1941年下半年,环境日益残酷,抗日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为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每个同志的安全,李步清同丈夫一起在西屋土炕底下挖了个地洞,足有两间土炕大,可藏八九个人。西头还可以装些粮食。不久,党组织在她家设立了秘……[详细]
  肖志一(1890~1948),独流村人,中共党员。他在抗战初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把长予肖延生送往部队参加八路军。土改运动中,他站在斗争前列,还动员次子担任了村干部,一道斗地主、闹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他忘我工作,并支持三子肖玉生参加了武工队。肖志一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他深深认识到: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1945年秋后,刚刚加入共产党并担任独流镇农会主任的肖志一,动……[详细]
  张伯如(1916~1940),原名张炳勋,南陈村人。自幼聪慧豪爽,性格倔强。1935年考入霸县中学,在校期间,发奋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7年初因病休学回家。“七·七”事变后,目睹日军将无辜群众当活靶打死的惨景,激发了他抗日救国之心。1938年5月参加固安县抗日总动员会,是年10月调冀中第五军分区直属骑兵营,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教导员、分区总支副书记兼组织委员。1939年3月后任固……[详细]
  王山(1898~1948),原名王云奇,号雨山,圈头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保定同仁中学教师、庶务主任、固安县教育局长、督学、简易师范学校校长、新城县辛立庄完小高级教员,华北民众自卫军军政学校校长、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新城县抗日政府县长、冀中区第十专署财政科科长、二联县县长、二联县“-救国同盟会”会长等职。王山在保定任教期间,积极参加营救在保定二师学潮中被捕的地下党员,积极参加捐助上海抗……[详细]
  万震九(1895~1968),固安人,中医师。191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从事教学工作,业余时间自学中医。1940年回乡后正式以医为生,1953年参加联合诊所并任县卫生协会副主任,1956年4月调至固安县医院工作任中医师,于当年9月省卫生厅中医处访贤时被选调到涿县结核病院工作(现保定地区第四医院)。他医学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早在60年代对虚弱病特别是在诊治肿痨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所治疑难病症辄手而愈……[详细]
  郭孟申(1891~1973),字子平,张村人,艺名郭快手。12岁拜刘宝珍为师学习八卦,长达18年。并拜张占魁、马义堂为师,习形意拳。向杨氏太极第三代嫡传杨澄甫求教太极拳。1922年,随形意拳名家朱国福赴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从事武术活动。南京国术馆成立后,任八卦教练。嗣后,自创武术馆五处,高徒遍地,江南驰名。解放初,参加河北省省运会,获武术冠军。1954~1965年,随固安县杂技团奔走全国各……[详细]
  于潮海(1890~1977),字伯泉,褚家营村人,因其行医多以银针一根,且效果极神,人送绰号“于一针”。于一针青年时期,适逢国衰民苦,为拯救被病魔折磨的同胞,立志学医,遂拜在相公庄宁老先生门下,精研歧黄之术,学者上进,授者倾心,仅三年时间即能独立主方治病。于的中医理论造诣颇深,行医中强调对病理的研究,以其对伤寒病疗治的见解可见一斑,他认为,治疗伤寒病要“用医功之气,调理脏腑,使周身血脉流通,促患者……[详细]
  李乃鑫(1876~1955),南赵各庄村人。青年时期靠租种土地、打工和织带子为生。30多岁后,因其亲属患恶疮而死,便立志学医,遍访名师,勤研医术,擅治各种疮疽及外伤。他医德高尚,志在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在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声望颇高。原民国总统徐世昌为其两书匾额,一为“妙手回春,道守南阳”,一为“术参元化,医道卓著”。1941年,本村刘恩甲头骨受重伤,头皮开裂3~4寸,经他手术……[详细]
  萧海波(1863~1954),独流村人。自幼酷爱武术,终生研习八卦掌,武功精纯,世称铁掌,成为八卦掌的一个分支。  萧海波幼年时与同乡郭允一同从师习武。1876年在屈家营拜“燕子李”李振清(霸县人)为师,专习八卦掌。1881年,奉师命赴河南寻找李的师父,未果,辗转至北京,偶遇温县陈仆,引荐至热河红莲寺,受业于红莲长老,学艺8年,练成了上乘的朱砂掌。1888年艺成下山,进清庄王府任拳师,将八卦掌由民……[详细]
  蒋鸿遇(约1884~1929),字静庵,南房上村人,西北军将领。他出身官佐世家,少年聪颖,崇文尚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就学于保定“北洋协和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攻读第一期骑兵科。毕业后留校任军事教官。民国元年(1912)南下云南投奔蔡锷,任骑兵营长,与蔡以棋交友,过往甚密。“民元革命”后,经人介绍参加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因其机警干练,足智多谋,韬略尤远在一般人之上,授参谋长之职,……[详细]
  贾廷琳(1882~1932),字君玉,南赵各庄人。清光绪丙午(1906)科优贡生,祖父为儒医兼精的贾光明。廷琳敏而好学,才识渊博,家中藏书颇多,喜著述史志诗文,世称贾明经,为清末民初县内著名文士。光绪三十年(1904)夏,永定河道毛庆蕃(字实君)来固就任,遍询人才,以廷琳性近好学善读,结为师友之交。后随毛公至保定、移江苏、转甘肃,历经数省附随陪任,逾十年之久,路行万里,视野大开,学识广进。民国6年……[详细]
  万执枢(1866~1928),字襄宸,万家庄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以后不再参加会试,从天津直隶书局购得几千卷经史文集,闭门读书,不问世事。万执枢自幼聪颖,性情爽快,说古今,话家常,谈笑风生,文近韩、欧,诗似商隐,乡人称其为“风流才子”。他的生活年代正值清末,国势衰危,列强蚕食,蒿目时艰,常写诗寄愤,抒发情怀。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下令选派地方优秀人员赴日本考察新政,其弟万执机(镜愚)……[详细]
  刘树勋(1848~1920),字子猷,沙河口人。幼年应童子试入塾学习,后因家贫辍学事耕,仍坚持自学,常于农暇在垄上诵读诗书。不久奉父母之命先赴新城,再至保定莲池就学于王仲三。三年后返归故里开设学堂,收徒施教达数百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专攻程朱之学。庚子年八国联军入犯北京后国势渐微,树勋忧国虑民,伏案疾书陈述利害,但对于衰落的满清王朝丝毫无补。民国9年抱憾去世,时年73岁。著有《诗经评释解……[详细]
  魏联芳(1857~1907),字菊峰,林城铺人。幼时家贫,随父就读乡里,虽食粝衣楼,但刻苦读书,勤勉有加,异于同龄人。其文笔蜚声乡里,然屡试不第,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届50岁时才被录为优等贡生。后以事府库经历分发到奉天,51岁逝于奉天寓所。著作有《固安物产志》二卷,笔记一册,付印于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