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林警魂(1883—?) 大涌安堂村人,出生于华侨家庭,20岁入广东讲武堂,肄业后与杨鹤龄、陈少白等交游,以办理盐务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广西镇南关(今改为友谊关)与清军作战七昼夜,因革命军寡不敌众,败退入越南境内。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避到澳门。及后孙中山电告其前往河内,委以在南方统筹部澳门总支部,招集加盟同志……[详细]
|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到横滨向俄国-者学制炸弹。1906年回国,先到香港协办《东方报》,后在香山创办“隽德女学”。1907年6月……[详细]
|
萧友梅(1884—1940) 原名乃学,字思鹤,号雪朋,祖籍大涌南文村,出生于石岐孙文西路兴宁里(牛角巷)8号的萧大屋(大萧屋分支)。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现代中国音乐教学创办者,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人。5岁随父移居澳门,曾与孙中山诊所为邻,两家往来甚密,其从小认识孙中山,于后发展为革命友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广州入读时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901—19……[详细]
|
郑天锡(1884—1970) 字云程,号茀庭,三乡雍陌村人,法学家、外交家。早年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国5年(1916)参加国际法学公开考试,获首奖,被聘为国际法学会会员、英国“告老沙”法学会名誉会员。1919年回国后任大理院(最高法院)推事。1921年华盛顿会议时任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又任修订法律馆总纂、外交部编纂处总纂、关税会议专员会委员、调查法……[详细]
|
郭顺(1884—1976) 字和辉,号景春。环城竹秀园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12月10日出生,是永安百货公司创始人郭乐六弟,上海永安纺织公司筹划人。早年就学澳大利亚,勤敏向学。民国3年(1914)出任澳洲中华总0会长,联合当地华侨创办中澳邮船有限公司,被推举为主席。1921年为孙中山先生筹款革命,获孙中山褒奖。1922年回国办实业,向华侨招股集资,在上海创办起永安纺织有限公司,历任华商纱厂联……[详细]
|
王昌(1885—1918) 沙溪石门村人。农民出身,少时家贫。青年时期到香港务工,喜欢与思想进步人士交往,由加拿大华侨李翰屏(环城恒美村人)介绍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辛亥革命后赴加拿大域多利开设理发店以掩护革命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7年(1918),北洋军阀段祺瑞派汤化龙(袁世凯执政时的众议院议长)赴美,向六国银行集团借款购买军火,企图消灭广东0军政府。王昌趁汤假道域……[详细]
|
古卓伦(1885—1964) 五桂山桂南马溪村人。京师大学堂毕业,香港现代知名绅商,任香港先施人寿公司司理、香港中山侨0董事、副主席及所属汉文学校校长、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兼总干事、保良局总理等职。民国18年(1929)应邀兼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财务委员。民国30年(1941)12月香港沦陷后,带领香港中山侨0平粜仓管理委员会和中山海外同乡济难会的同事,帮助和赈济大批旅……[详细]
|
陈滚(1867—1954) 沙溪岗背村人,父有进、母张氏,是长子,有二弟及三姊妹。弟妹多家境困难,其19岁便赴美谋生,先往三藩市,清光绪十三年(1887)转往檀香山,开办义合肉店,有盈利。1920年开办思乔义合公司专营杂货。不久又办火奴鲁鲁屠场代替肉店,专营肉类生意。公司每天屠猪100头,为保证货源,在夏威夷置地25万亩办养猪场。柯木是檀香山著名木材,可制造各种木具,在养猪场设加工场两间,生产柯……[详细]
|
杨鹤龄(1868—1934)原名仕年,字礼遐,南蓢翠亨村人。出生于澳门,家道富裕,自小与孙中山为友。清光绪四年(1878)随父亲到港澳求学,3年后又到广州算学馆读书,与尤列同学。其与孙中山、陆皓东、杨心如并称“翠亨四杰”。1886年在广州开始与孙中山经常谈论国事。1890年前后,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等以香港“杨耀记”(杨父经营的店铺)为联络点,经常秘密-,交流革命思想,商议革命大计,孙中山后来在……[详细]
|
郭标(1869—1931) 澳大利亚早期华侨华人领袖。出生于环城竹秀园村。清光绪八年(1882)赴澳大利亚谋生,1890年在悉尼开办永生果栏,香蕉经营占昆士兰州十分之一市场。1904年任新南威尔士州华人保0副主席,为创办人之一。民国3年(1914)2月创办并发行《民国报》。1916年协助建立中国国民党澳大利亚支部。1917年参与创建中澳轮船公司。支持孙中山革命,曾介绍澳大利亚华侨领袖刘光福认识孙中……[详细]
|
杨铁夫(1869—1943) 又名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銮(鸾)坡。清同治年八年(1869)5月2日出生,沙溪申明亭村人。1895年就读广州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科举人。翌年官费派往日本读师范。1904年赴京应内阁试,钦取第六名,为内阁中书。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师范科毕业,加内阁侍读衔。其后由两广总督张鸣岐奏调广西办学,任学堂监督等。1909年调任广西归顺州知州,翌年补授晋安……[详细]
|
杨心如(1868—1946)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南蓢翠亨村人。少时立大志,好读书,过目不忘。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常与孙中山谈论天下兴亡大事,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活动,不图功名,将自己九成的产业捐助作起义费用,负责奔走中山、澳门、香港、台湾之间联络革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和陆皓东在广东发展兴中会会员,其通过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并投身广州起义筹备工作,不惜变卖家产……[详细]
|
李就(1871—1949) 原名李就成,字庆贤,号西垣,小榄竹源人,是清末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小榄三合会首领,曾率领四百余众活跃于小榄、马宁、南沙一带,清政府多次悬赏通缉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广州起义时,其参加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小榄三合会与香山中国同盟会相约,在11月2日同时起义,其依期揭竿占领小榄都司署,收编乡勇250余人,小榄人民为此欢呼,香山协镇马德新……[详细]
|
郑豪(1872—1942) 三乡乌石村人。8岁往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亲戚家的杂货店工作,晚上到夜校攻读英文。后移民加州,以采摘苹果等杂工为生,半工半读完成旧金山外科医学院课程,清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并考取医生执业证,是首位获得加州行医执照的华裔,又是当时第一位在美国旧金山获得博士学位的华人。回国后,1908年获清政府授予为医科举人内阁中书,任南京中西医院院长,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菲律宾万国医学会。……[详细]
|
梁龙腾(1874—1944) 号云溪,沙溪坎溪村人。从小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得知孙中山提倡革命拟追随,但碍于父亲反对,无法实现。父亲去世后,闻悉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便毅然前往。初到南洋,人生地疏,无法与革命党联络,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新加坡《中兴日报》创刊,才知是革命党创办,被任命为。通过《中兴日报》与新加坡保皇派喉舌《南洋总汇报》展开论战,使保皇思想在南洋遭到挫败,在伦敦、巴黎、……[详细]
|
严迪光(1875—1923) 南蓢濠涌村人。自幼胸有大志,18岁时被卖身到美国旧金山马哔埠做劳工。历数年艰苦,赎回卖身契约,回国娶茶西村陈氏为妻,婚后夫妻同往美国。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回乡兴办实业,见县城石岐尚无电灯照明,夜间一片漆黑,决定在石岐开办发电厂。在朋友帮助下,其购置先进的电流机器设备,其老师兼美国友人,也前来石岐指导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1912年,其一手创办的石岐迪光灯厂(……[详细]
|
朱卓文(1875—1935) 原名仕超,又名式武,张家边西桠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旅居美国旧金山。1910年,在旧金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并入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同年底与邝佐治伏击访美的清廷海军大臣贝勒载洵,邝被美国警探追捕,其幸逃脱。民国元年(1912)回国后,任临时大-庶务司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到日本,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1920年11月孙中山整顿军政……[详细]
|
刘一苇(1875—1939)又名一伟,号一佛、佛公,别号茫然老衲。沙溪谿角村人。祖父曾参加太平军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抄没家产,株连家人,故举家奔避美国檀香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苇28岁时,随父到香港经商,在香港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冯自由等组办《中国日报》。出资与潘景吾创立《时事日报》,揭露清廷官僚腐化堕落。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都督府事务长官。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企图称帝……[详细]
|
郭泉(1876—1966) 又名官泉,字凤辉。环城竹秀园人。郭乐二弟。15岁赴檀香山做工。后转赴澳大利亚与郭葵、郭浩、郭顺三个弟弟协助其兄经营永安水果栏。6年后在斐济创立生安泰蔬果公司,并经营百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兄郭乐在香港创立永安百货公司,其任总司理。民国7年(1918)在上海开设永安百货公司。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先后加入开设永安纺织公司,永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永安银行等。1924年……[详细]
|
陈兴汉(1876—1970)南蓢翠亨村人,与孙中山是邻居。自幼崇拜孙中山。孙中山在乡间进行反封建活动时,常随左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组织武装起义时,担任保卫警戒。民国元年(1912)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被任为大-秘书。同年3月5日,其以发起人的身份陪同孙中山出席在南京举行的追悼粤中倡义死难诸烈士大会。1923年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庶务司司长,负责大本……[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