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李卷兰(1891~1983),女,句容茅山成村人。抗日战争时她的二儿子朱礼德,任句容二区玉晨乡中队副,她积极支持儿子开展抗日活动,为新四军保存军用物资。1943年春,日军在茅山地区疯狂“清乡”、“扫荡”。李卷兰被日军抓住,逼问朱礼德和0弹药在何处?李从容不迫地回答:“不知道!”敌人见逼不出什么东西,就将她五花大绑游乡,一路上被打得不能行走,又逼她下河去捞枪,冷水刺骨冻得全身发紫。后敌人将她押到陈岗……[详细]
|
魏今非(1903~1983),又名魏仰之,句容郭庄乡高阳桥(1969年11月划江宁周岗公社)人。1926年在湖北蕲春县组织店员工会迎接北伐。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蕲春县总工会秘书兼组织部长、县委委员、区委书记兼特支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因蕲春-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家乡当小学教师。曾组织秘密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江句县筹组救亡协会,组织抗日武装。 ……[详细]
|
巫兰溪(1901~1982),一名巫馥,字涵春,笔名巫春生,化名吴泰来,句容白兔上荣庄人。曾在县讲习所、南京国学专修馆、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就读。因经济关系,都未能结业。 1926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步入政界。1927年3月,北伐军第十七军进驻句容,巫和骆继纲等在该军二师政治部指导下,建立国民党句容县党部,巫任监委会主任。“四·一二”后,国民党右派接管句容县党部、县政府,下令缉办巫兰溪等人……[详细]
|
赵治和(1901~1982),又名煦春,化名执中,句容葛村乡西地蒋社村人。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7岁在家雇工种田。1934年家乡大旱,外出谋生,在南京更新大舞台当招待,誊写剧本。1939年10月,在江宁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动员各村扩武参军,做军鞋,向富户预借公款,劝募寒衣等。赵为了掩护新四军到茅山进行革命活动,经常送些钱财给南阳桥绥靖队,多次掩护新四军越过敌人-线。1940年4月,新四军罗忠毅、廖海……[详细]
|
张映珍(1909~1981),句容陈武乡戴村人,中医妇科名医张延珖五代后裔。年轻好学,专心中药中医,成年后即沿用张大房老牌,坐堂行医,以中医妇科著称,专治妇女产后风寒、咳嗽、贫血、月经不调、红白带下、节骨疼痛、食滞等症。张医风医德高尚,从医40余年,不管生人熟人,老叟孺子,一视同仁,关心备至,患者不能行走登门诊治,远道信函咨询,有问必答。上海、新疆、黑龙江等地有些产妇慕名汇款来购药,他总是细心阅看……[详细]
|
高静(1925~1978),女,原名高凤珍,无锡埝桥乡戴祁村人。1939年拜师学艺,专工花旦,尤以青衣旦见长。她口齿清晰,唱腔优美,送音柔和轻远,腿功、腰功功底较好,在无锡地区演出时,初露锋芒,受到群众好评。1952年7月,参加苏南地方剧团集训班学习3个月,分配到句容县文力锡剧团,以花旦闻名全县。1956年在《蔡金莲》一剧中饰金莲,被镇江地区评为演员一等奖,成为著名锡剧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详细]
|
陈进功(1895~1976),字勋伯,句容城镇人。民国初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在句容县师范讲习所任教。1923年任句容县立师范校长。1925年师范学校停办,接办岳父张萼楼代用小学。他注重教学质量,治学严谨,讲究教育方法,得到社会公众的良好反映。陈待人谦和,他的家连着学校,一日三餐却在饭堂与教师、工友同桌共餐,长年如此,从不破例。他对一些贫穷的学生和失学青年求学很为关注,经常鼓励和资助他们……[详细]
|
江宽余(1901~1974),小名小牛,艺名千斤大力士,句容大卓乡光里庙村人。幼时受父命在家里学习竹器编织,少年时在南京做浴室工人,因爱好武术,又拜师学习武艺,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卖艺,颇有名气。 1937年底,句容沦陷,江宽余失业回到家乡,自发组织自卫队,筹集30多条0,巡逻放哨,抗敌自卫。日军得悉江武艺超群,曾劝说、威胁其“归顺”,并以委任团长相利诱,江坚决不从。后与新四军巫恒通领……[详细]
|
祁正文(1921~1972),句容茅山乡人。从小读私塾、放牛、种田。1950年当村民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茅山乡农会主任,茅山、后白乡乡长。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思想开朗,廉洁奉公。常说:“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软”、“变质由懒、贪、占开始”。1966年,祁调北山水库工作,正值大坝加高加固以及高低涵洞和溢洪道续建,工程任务艰巨,工作繁忙。他精心组织,现场指挥,及时完成施工任务,得到……[详细]
|
田见岭(1912~1971),江苏泗阳县人。幼小家贫,1947年乞讨到苏南,次年8月在溧阳县当养路工。1953年从宜兴调句容县公路管理站,任天王寺养路道班副班长兼后白养路组组长。先后13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生产者、五好工人。省交通厅曾赞誉:“南京路上有个好八连,宁杭线上有个好老田。” 田见岭在旧社会生活37年,吃够了旧社会的苦,尝到了新社会的甜,知苦惜甜促进他勤奋上进,努力学习文化和业务,……[详细]
|
洪天寿(1911~1967),原名洪添寿,字仁山,句容东昌乡裔庄人。5岁入本村私塾就读,后转入句容代用小学、县立初级中学,由于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教师器重。1931年秋,曾先后担任县立女小教师和谢巷、裔庄小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一支抗敌自卫武装,保境安民。 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在东昌、青山、茅庄三乡成立抗日自卫队,任队长。4月,新四军委派巫恒……[详细]
|
陈力(1917~1962),原名陈开金,句容环城乡瓜子沟人。幼年在西庙入学,后于城镇高小毕业,成绩优秀。喜爱京戏。1933年考取栖霞乡村师范。毕业后,曾在桥头、郭庄庙小学任教。1937年冬,日军入侵,句容沦陷,全家逃难三岔。陈目睹日军烧杀抢掠,残害百姓,遂筹组抗日自卫队,奋起救亡。1938年,在郭庄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后在0团任侦察员。1942年……[详细]
|
陈金山(1897~1961),句容袁巷戴庄人。从小帮工,喜唱花鼓戏。1913年拜广德“李猫子”戏班班主李志荣为师。1917年登台演出。主演过除旦角外的小生、老生、大小花脸,在句容南乡、溧水、溧阳、江宁、高淳、金坛等地农村颇受群众欢迎。因戏艺高超,唱功出名,曾有花鼓戏的“梅兰芳”和“戏王”之称。在安徽和江苏高淳、溧水地区收艺徒百人。1959年被安徽省芜湖地区花鼓戏剧团聘请,任唱腔教师一年多。因肺病于……[详细]
|
沈全福(1919~1961),苏州市人。1931年在苏州“荣和堂”学艺。1937年拜师,工花旦,擅京胡、二胡、唢呐,二胡以长弓、短弓、柔弦、滑音、独奏曲等为优,以近轻远雅著称。吹功运气足,换气匀,节奏清晰,音响宏亮。1952年在苏南地方戏集训学习后,分配到句容县文力锡剧团,任副团长兼乐队队长。沈悉心钻研业务,探讨音乐改革,在锡剧基础上加以发展,吸收京、昆唱腔曲牌,把原来的“迷魂调”定腔定谱加工整理……[详细]
|
钱立三(1919~1959),祖籍句容葛村乡赤岸村。生于徐州。抗战前,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钱好考古,曾在徐州附近搜集到一箱古石器和古陶片。1938年2月,日军侵犯徐州,钱携带考古器物去四川避难,所乘船只在途经武汉江面时沉没,人遇救,而古器物遗失。后随父回句容赤岸村居住,在湖熟租房开设源和酒店,苦度生涯。他不论门第,与赤岸村农家姑娘结婚,被人讥为“钱呆子”。1949年冬,在南京参观《从猿到人展览》。……[详细]
|
樊绪经(1909~1959),句容行香乡樊古隍村人。15岁高小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在家帮助放牛种田。1928年,经多方设法筹集学费,到句容师范读书。毕业后,先后任山南初级小学、袁相小学、吴甲小学校长。1937年冬,日军入侵,句容沦陷,樊结束了教育生涯。为保卫家乡,12月,组织自卫武装,成立三乡自卫委员会,樊为自卫团长。1938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进入茅山地区,樊当即配合-科长王丰庆开展乡抗……[详细]
|
周长兴(1896~1951),句容磨盘乡人。周岁时,因生父母生活艰难,被弃于磨盘山坭龙村,被养父抱回抚育。旧时宗族观念强烈,不许入宗祠,贬称“野鸡”。养父死后负气出走,到江西吉安当矿工。1938年,在安徽屯溪受到新四军宣传抗日影响,于次年回到磨盘山村,从事抗日活动,负责地方税收和秘密交通,其家为新四军南北交通联络点。为了开辟工作,上级授意他利用帮会形式收一批干儿子作耳目,势力范围扩展到金坛薛埠和……[详细]
|
张荣春(1904~1947),字雍冲,号炎民,句容黄梅乡人,苏州农专毕业。北伐前,追随孙中山的-,加入国民党。1927年,在国民党句容县党部工作,并主持全县民训事宜。1930年,倡办县立师范,不久,因教育经费拮据,与县立中学合并,张亦入县中任教。1933年后,曾任吴淞职工学校、南京下关职工学校校长等职。1938年,张筹组句容地方游击司令部,自任司令,驻扎茅山。同年7月,句容县抗敌自卫委员会分会成立……[详细]
|
孔宪功(1862~1945),字懋哉,号肺山,又号瞀翁,以字行,句容人。自幼好学,18岁考中秀才。曾应举人试,主考批以“本拟取中,额满见遗”而落第,自此弃绝科名。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致力革命。民国初,在本县办理国民党句容分部事务,历任县农会会长、教育会会长、通俗教育馆馆长、师范讲习所及县中教员等职。1924年,曾在上海张园谒见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后,历任县修志局主任兼总、县古物保管委员……[详细]
|
朱高氏(1894~1943),女,句容行香高庙村人。其儿朱云峰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常在家中召-议,朱经常为他们站岗、放哨。皖南事变后,朱担任茅山专署联络员,负责给新四军送情报。 1943年春的于秋岗战斗,就是靠朱的情报使住在南山子的新四军早作准备,取得了胜利。同年3月,句容县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长带领一部分人在高庙开会,由于叛徒出卖,日军派兵包围高庙,朱及时报告情况,使几十名同志安然脱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