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刁约(生卒年不详) 字景纯,世居京口。年轻时刻苦好学,应举京师,与欧阳修、富彦国声誉不相高下。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为诸王宫教授,后为馆阁校勘。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又并为集贤校理。庆历四年(1044年)出为海州通判。曾出使契丹,回朝后改判度支院。嘉祐四年(1059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后任判三司盐铁院、提点梓州路刑狱等职。又出知扬州、宣州。熙宁初(1068年)判太常寺,告老回镇江……[详细]
|
黄亚兰(1903~1987年)女,镇江人。18岁嫁给著名世界语活动家符恼武为妻。29岁时其夫去世,黄亚兰独立抚养7个子女。沦陷期间,黄亚兰带着子女躲避敌人破孩,赖以为生的商铺因而倒闭。民族灾难使黄亚兰觉醒,支持、掩护两个儿子在镇江城区从事秘密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她积极支持6个子女参加革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她又将最小的女儿送至军事干校。黄亚兰的爱国行动,激发了城区许多母亲送子参军。中国……[详细]
|
何默(1911~1987年),原名何帮冕,镇江人,为本邑教育工作者。1927年秋,何默考入江苏省镇江中学读初中,后因与一杨姓女生同演田汉所著话剧《南归》,而被学校勒令转学。1930年秋,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后迁镇江,即今镇江中学)高中师范科就读,并加入“南钟刚社”。1933年,演出洪深所著话剧《五奎桥》。毕业后,在镇江大悲路小学任教。1934年,至私立敦本小学任教。1937年冬,镇江沦陷后到上……[详细]
|
谢逸智(1908~1986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眼科名医。1926年,在台中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求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大学医学系,又东渡日本。1932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眼科专业毕业。学成归国,先后在厦门、南京、镇江等地开业行医,1951年8月,任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刻苦钻研医术,曾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在眼科医术方面深得群众赞誉。 谢逸智为台……[详细]
|
稽直(1901~1983年)。镇江人。少时毕业于五条街小学。青年时代.就读于扬州美汉中学。回镇后任商业学校英文教员,后又考入南方大学肄业。1921年,在镇江创办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镇江周报》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时为镇江第一共产党员。后到上海。与恽代英、任弼时等办工人夜校,建立沪西工友俱乐部,开展工人运动。1924年.党派他赴苏联工作、学习,以后又曾多次受党中央委派……[详细]
|
杨文淑(1907~1983年)女,镇江人,嫁民族资本家于姓为媳。在旧社会谨守封建礼教,深居简出。解放后,在市妇联的领导和鼓励下,学习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抗美援朝时,她捐献金银首饰,购买飞机大炮。“五反”运动时,鼓励并支持其夫遵守国家法令,成为守法户。1933年,她将1175平方米居住面积的7幢楼房无偿赠送给驻镇部队。同年,杨文淑任市妇联福利部长,后任副主任。1956年,杨文淑动员胞弟献出3间两……[详细]
|
夏遹声(1907~1982年),原名福宝,又字力生,镇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后执教于南通中学,授美术、工艺课。与进步戏剧工作者赵明彝、颐而已、舒绣文等相交往。著名演员赵丹是他的学生,两人并成终身知友,1937年,夏遹声回镇江,受聘于京江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随校迁沪。胜利后,随校迁回镇江,任训育主任,并教授美术专业课程。 解放后,历任镇江市人民政府文……[详细]
|
陈直(1901~1980年),字进臣,晚号弄瓦翁,镇江人。童年时受父兄熏陶,攻读秦汉史籍,后到扬州碑刻店当学徒。1925年,写成《史汉问答》,以后又陆继刊行《楚辞大义述》、《晋木简考略》、《汉封泥考略》、《摩庐金石录》等著作,并参加丁福保《古钱大辞典》的编写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竭力搜求、研究古文物,编写《关中秦汉陶录》。 解放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著有《两汉经济史料论丛》、《汉书新证》和……[详细]
|
李友芳(1903~1979年),浙江镇海人,出生于镇江。其父李皋宇,在镇经商多年,于1925年从朱兆怀手中购得恒顺酱醋厂的店底生财,锐意经营,创立“金山牌”名醋。李友芳自幼就读于润商学校。15岁在镇江中国银行当练习生。后在镇江、十二圩、泰州、南通等地经营面粉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李氏家族推派来镇江主持恒顺酱醋厂工作。1955年,恒顺厂公私合营,李友芳任副厂长。1959年,他代表恒顺厂出席广州交易……[详细]
|
江源岷(1902~1979年),宜兴人。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省立镇江图书馆编纂。解放初,任镇江图书馆副馆长。1956年任馆长。是年,上级指示市馆筹建丹阳、丹徒两个分馆,他精心规划,如期完成任务。 江源岷担任过镇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市民盟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后改正。……[详细]
|
胡果(1919~1979年),原名胡国梁,祖籍南京。1925年随父移居镇江。1931年夏,进镇江中学。1935年初,入南京中学。“一二九”运动爆发,胡果积极发动本班同学参加-、-及--,受学校书面警告。1944年10月,胡果在重庆与中共政协三人小组的青委负责人张黎群取得联系。从此,利用记者的合法身份,向《新华日报》提供采访线索。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青年社”活动,后被派到合川县做秘密工作。1……[详细]
|
陈邦贤(1890~1976年),字冶愚,镇江人。幼年攻读四书、经史,以勤学见称。后以家贫辍学,投师专习中医。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之影响,入丁福保于沪创立的中日医学校攻读,为丁赏识。结业后,留校协助编写医学书籍。此后遂编成《中国医学史》。中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省立镇江中学、镇江师范教师,并兼任舍监、校医等。江苏医学院(原江苏医政学院)建立后,应聘兼任各科、班医史课……[详细]
|
杨公崖(1891~1974年),名大培,字植之,号公崖。回族,镇江人。少年时在成志学堂求学。1913年,在镇江政法学堂攻读法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恽代英曾两次来镇宣传革命,杨均参加了接待工作。年底,杨和陈斯白等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国民党小组(对外称“三五同志会”),同时,和嵇直、陈斯白,李公朴等组织“己未星期演说会”,传播进步思想。1925年,当选为国民党镇江县党部监察委员。在共产党员恽代……[详细]
|
尹石公(1888~1971年),名文,字炎武,号石公,又号硕公、蒜山。镇江人,自幼生长扬州。20年代初,担任北京农业学堂教员。1926年,出任辅仁大学国文系主任,同时又兼中法大学教授。1935年,改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1936年回镇江,任《江苏通志》稿件整理处编纂。抗日战争中,任贵阳师范学院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初任职于中央图书馆,后任国吏馆纂修。受邑人吴寄尘之托,谋划恢复绍宗藏书楼事。……[详细]
|
金运贵(1907~1970年),女,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金调”创始人。原名刘秀卿,又名王继芬,曾用艺名新喜贞。湖北黄陂人,随父居住上海,自幼从艺,初学京剧,后改扬剧。19岁登台演出。初演丑角,后改演小生。曾自编自演过《后母恨》《庾娘传》、《血泪鸳鸯》等30余出戏。 1952年,参加镇江市金星扬剧团(后改称镇江市扬剧团),任团长。与其他文艺工作者合作,改编了《九件衣》、《钗头凤》、《郎……[详细]
|
严惠宇(1895~1968年)。名敦和,字惠宇,号箑斋,后以字行,镇江人。幼年读私塾,颖超敏捷,后到扬州钱庄学徒。满师后在镇江交通银行任职,旋转上海金城银行。严惠宇有志实业救国,在前辈徐静仁支持下,被聘为溥益纱厂经理。严惠宇与冷遹、陆小波通力合作,在镇江创办“四益”农场,即均益蚕种制造场(在高资)、三益蚕种制造场(在桥头)、益民蚕种制造一场、二场(在四摆渡)。创办京江中学(现市一中)和筹建弘仁医……[详细]
|
张斯麐(1885~1967年),字仲书,镇江市人。为光绪末年至民国初镇江绅商界知名人士张金门之次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斯麐留学日本横滨振武学校,得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第六旅旅长、第三师参谋长、第五混成旅旅长,被孙中山授予陆军中将军街。出任过长清、涡阳、凤阳、永泰、晋江等县县长,及蒲田、龙溪团管区司令和驻苏俄军事代表。 1920年7月,在哈尔滨由苏俄外交人……[详细]
|
李西侯(1895~1967年),原名李晋猷,字西侯,镇江人。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受聘于私立润商小学任教师。时常投稿于《新镇江》,揭露社会弊端。1923年,镇江小学校职员联合会成立,被推选为理事。共产党员恽代英来镇,在第六中学发表演讲,激发了李西侯的爱国热情,遂经恽代英和杨公崖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其后被任命为国民党镇江县党部委员、农工部长。“四·一二”政变后,毅然退……[详细]
|
夏佩白(1887~1959年),镇江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数理科。投师柳诒徵,两人成为忘年交。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任镇江第三高级小学教员,后至芜湖安徽公学任教。1930年8月,省立镇江中学聘他为教务主任。1932年秋。被聘为镇江师范教务主任。编写了《高中物理学》、《物理实验法》,被教育部选为全国高中物理的通用课本。1934年8月,夏佩白被调至江苏省教育……[详细]
|
吴子周(1884~1957年),原名鹤龄,以字行,镇江人。少时,潜心经世致用之学,读赫胥黎《天演论》,深以清代国势崩颓为忧。从其伯父吴兰宾习医,勤于学习,有所成就。 宣统年间,与陈邦贤等人创立丹徒县自新中医专科学堂,开中医教育风气之先,与沪、扬等地医友合作,兴办《医学扶轮报》,又复秉承其伯父所手创之卫生医院,并继续兴办慈善事业。临床,则吸取西医科技之长与器械之精;教学,则为学生编撰生理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