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龙协涛 (1945~)湖北孝昌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教授、编审。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艺苑趣谈录》、《文学读解》、《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现代美育教程》(合作)、《读者反应理论》等,《鉴赏文存》、《南国声华》、《郑子瑜墨缘录》,另发表《文学的港湾……[详细]
|
刘宁 (1931~)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兼苏联文学研究室主任、苏联文学研究所所长兼《苏联文学》主编、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苏友好协会、北京市文艺学学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详细]
|
田厚义(1906——198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礼山县人,1906年2月出生。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陂五教导队战士、班长、排长,黄安县独立第一师三团一营营长,红三十一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第九十三师通信科科长,第二七一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丸师三八六旅七二七团司令部参谋,三八六……[详细]
|
蒋淑英 (1956~)笔名陆空、江河。女。蒙古族。祖籍湖北大悟,生于河北承德。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中国首批中文电大,1993年毕业于承德党校本科函授大学理论班。1975年高中毕业赴承德双塔山插队,1978年选调入城做商业工作,先后被评选为优秀宣传干部、先进工作者。经济师。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传记《世纪父亲》,散文集《那个年代》、《动春》、《路闻见想》,……[详细]
|
程文超 (1955~2004)湖北大悟人。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业,取得博士学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3年在湖北大悟县良种场和东新公社插队务农,后历任华中师大中文系助教、讲师,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开始从事文学批评与研究。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学术专著《意……[详细]
|
安危(1916—1985)原名王寄玄,曾用笔名于一飞、于恋一,孝感孝南城关中山街人。幼读私塾,后插班上小学,1932年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跳班考入一私立高中,一学期后,又改读私立农业学校,终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1938年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同年底在《西线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游击队的孩子们》,次年发表短诗《寄母亲》。1940年去延安,同年秋,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四年,后在延安中学任教一……[详细]
|
丁炳权(1899—1940),字御伯,汉族, 湖北云梦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人物生平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东征、平定杨刘叛乱等设。1926年7月去家乡云梦组织别动军配合北代,任总指挥。后别动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补充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第一营,任营长。不久该营扩绸为警备第三团,任团长,参加龙潭之投。后任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六团团长。19……[详细]
|
黄宗道(1921.02.03-2002.11.22)天然橡胶及热作专家。原籍湖北省孝感县,出生于湖北省武汉。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天然橡胶的研究工作。冲破外国专家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不宜植胶的“植胶0”的说法,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度-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成为世界的一个创举,获1982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在橡胶高产方面,使亩产量达到200公斤的高水……[详细]
|
李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玶,著名地震构造专家。192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过南大、哈军工。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我国重大工程区地壳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主持完成三峡坝区、二滩、丹江口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场址的构造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为云南阳宗海火电厂扩建的地震危险性评……[详细]
|
李仲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仲平(1964.8.5- )航天复合材料专家。湖北省安陆市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后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功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材料分中心主任,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副组长等。 长期从事极端服役环境功能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负责并带领团队探明功能复合材料热力电行为规律,实现航……[详细]
|
胡正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胡正寰(1934.07.18- )零件轧制成形专家。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湖北省孝感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高效零件轧制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轴类零件轧制成形这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应用工作,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创人,其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全面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之一。该课题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成果选集》(1979-1988)。 所领导的课题组已在全……[详细]
|
郭令智(1915年4月4日—2015年8月5日),号叔明。出生于湖北安陆。地貌学家、区域地质学家、板块构造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郭令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任过山西运城、永济等县的知县,父亲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化学系,在山西当过中学化学教师,深明科学救国之道。郭令智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喜爱自然科学,并喜欢阅读科学家传记。后来他读到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著作,受到很大影响……[详细]
|
池际尚 地质学专家
池际尚,石学家 1917年6月25日生于湖北安陆。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和194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仑茂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1月1日逝世。 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岩组学论文具有当时国际水平。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负责山东等地区域地质调查及北京南口花岗岩科研工作,特别是山东金刚石原生矿的科研工作,……[详细]
|
孟宗(218年—271年),三国时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湖北省孝昌县周巷镇)人,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时从师南阳李肃读书,后官居吴国司空。素仁孝,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指的就是孟仁为其母求笋的故事。哭竹生笋二十四孝之一,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详细]
|
张大德(?~?),字号不详,湖北安陆州人,一作钟祥人。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据《明实录·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五年(1577),神宗命右春坊、右谕德何洛文、高启愚主考武会试,取中武举张大德等80名。又据《湖北通志》记载:张大德为湖北安陆州人,嘉靖元年(1522)壬午科状元。考嘉靖朝武科自二年始,故《湖北通志》记载有误,而应以《神宗实录》为准。有关张大德的史料很少,但张……[详细]
|
廖正一(生卒不详)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陆)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哲宗元佑二年(1087),为秘书省正字。六年,除秘阁校理(《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二)。绍圣二年(1095),知常州(《咸淳毗陵志》卷八)。入党籍,贬监玉山税,卒。少时为文,藻采焕发,黄庭坚称之为“国士”。元丰二年(1079)成进士,授华阴司理,累官端明殿学士,后出知常州郡。与苏……[详细]
|
张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将领。为张巡属下裨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张抃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张抃又随张巡协守该城。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详细]
|
许圉师,唐大臣。安州安陆人(今湖北安陆)人,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许圉师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三年,以修实录功封平恩县男,赐物三百段。龙朔中四迁为左相。龙朔二年(662年)冬十月,其子许自然因猎射杀人,圉师隐而不奏,为李义府所挤,许敬宗乘机奏说:“人臣如此,罪不容诛。”十一月,下狱。次年三月,贬官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详细]
|
杨兰田:杨兰田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他创造性的应用物理理论研究天体现象而硕果累累,经常登上全国和国际天文学术会议的讲坛。从而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体物理学家。杨兰田是义堂唐岗村人,他的父亲于20世纪20年代到武汉任基督教传教士,1930年10月杨兰田生于武汉,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迫使杨兰田避回家乡,在乡间塾学开始童蒙学业。抗战胜利前夕,重回武汉进入文华中学学习。他在学校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详细]
|
张尉柏(1868年—1930年),名焯,号正谊。出生于云梦义堂张套村。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清光绪年间,考取秀才,名噪桑梓。1903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化学系。留学期间,深感列强入侵,清廷无能,国势衰微,经常与进步同学探讨救国方略,寻求拯救中华之道。1905年,他与云梦籍留日学生一起加入孙中山创建和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拥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成为当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