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张荣才(1941 ~)当涂县关马乡人。1960 年参军,曾任师长等职,后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详细]
|
汪涉云(1934 ~)当涂县亭头乡人。1955 年安徽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曾任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副总农艺师、厅长。1987 年任安徽省副省长,后任省政协副主席。 ……[详细]
|
李淑铮(1929 ~)女,当涂县人。民国34 年(1945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民主女子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市学委女中委员会区委委员。1949 年后,任青年团上海市区委副书记。1951 年赴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次年回国,历任青年团中央国际科长、副部长,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常委、-候补书记兼少年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局长、局长, 全国妇联第四届常委、-书记。1981 年起任中共中……[详细]
|
刘列夫(1907~1985)原名刘元澜,当涂县博望人。自幼勤奋好学,民国14 年(1925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民国17 年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明治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该校硕士研究生。刘列夫早在上海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民国20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刘列夫毅然从日本弃学回国,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26 年“八·一三”事变后,刘列夫与张……[详细]
|
邵时安(1912~ 1988),又名麻奇文,当涂县亭头乡沛西村人。民国27 年(1938年)入伍,同年秋由-、张开荆介绍入党,是当涂县最早的党员之一。30 年代初,邵时安就读于上海立达学园,领导进步青年学生成立“左联学生小组”,参加校内的《时潮社刊》的工作。民国24 年夏毕业后,回到当涂大官圩,后去太平、和县等地担任中、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他放弃教师工作,回到大官圩组织“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详细]
|
徐德建(1912~1968),曾用名徐德鉴,当涂县石桥乡起垅村人。8 岁开始读私塾,17岁初中毕业时因家境困难而辍学。21 岁在油坊做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德建怀着满腔民族仇恨,投身抗日。他先参加国民党川军余宗诚部,后来发现该部队所作所为与抗日背道而驰,便很快退出了该部队。民国26 年(1937 年)冬,他与进步青年邵时安、朱昌鲁、唐思庆一道,组织了“当芜青年抗日救亡团”,他担任救亡团情报委员。次……[详细]
|
端木恺(1903~1987),亦名端木铁恺,字铸秋,当涂县城关人。其父端木璜生,国民党早期党员,追随孙中山革命,同盟会会员,陆军少将,混成旅旅长。端木恺自幼读书,聪明过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东吴大学法科,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授法学博士。曾任安徽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央大学、东吴大学教授。民国23 年(1934 年)任国民党行政院参事。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民国27……[详细]
|
周震炎相貌英俊,应试时正值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考官丁大全为谄媚理宗,欲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一人,遂看中周震炎,并私下告诉试题,使周震炎得中第一。唱名后,丁大全还逢迎理宗说:“这是太平状元呵!”因周震炎为太平州人,理宗自然十分高兴。但公主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悦,事遂被废。丁大全后因作恶多端被罢官,周震炎亦受牵连,状元头衔被褫夺,降为最末一名,死于贬官途中。……[详细]
|
陈钺(?~?),字宜之,安徽当涂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张镇孙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502人。陈钺进士及第后,因为不依附奸臣贾似道,被逐出朝。历官镇巢军判官、建康幕僚。元朝建立后隐居乡间,54岁卒。有文集流传于世。……[详细]
|
张惟俭,宣城当涂人,大历六年进士第,官和州刺史。诗一首。……[详细]
|
奚侗(1878~1939),字度青,号无识,以字行。原当涂霍里人。清末附生,后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授法学士。宣统三年(1911)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3年(1914)考取知事,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任职期间,曾创设贫儿-、平民工厂,修治水利,革除钱粮积弊,频有善举。 奚侗于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在《南社丛刻》、《南社湘集》中发表诗……[详细]
|
徐静仁(1871~1948),名国安,字静仁,后以字行。当涂县佳山乡(今属马鞍山市)东湖村人。少时家境贫寒,遂弃学离家前往镇江投奔外出做木工的父亲。时值清末,朝廷腐败,外患严重,徐静仁怀有经商兴国之志,在镇江与扬州结识了不少盐业界魁首。成年后即在苏北从事制盐和销盐,由于经营得力,逐渐在实业界崭露头角。辛亥革命后,江苏独立,张謇为两淮盐政总理,聘请徐静仁任淮盐科长。徐静仁经常对盐政弊端提出改革建议,……[详细]
|
沈彪(1868~1939),亦名沈标,字锦斋,当涂南乡人。稍长习武,膂力过人,擅使单刀,人不敢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入当涂县衙捕班当差,因缉盗有功,升为捕班总头役。当涂县令换了数任,县衙员司多有更迭,唯沈标独领捕班,从清代一直延任到民国时期,算得是县衙中一位资深人物,人皆呼之“沈老总”。他广交江湖朋友,结缘梨园子弟,曾被推为徽剧江南派新春班班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筹资金,在新……[详细]
|
夏燠(1798~1850),字和甫,夏銮之三子,增贡生。燠随父至新安生活了一段时间,父亲去世后,即与几个兄弟相互为师,同作学友,从事学术研究。他在音韵学方面十分精通,对各种口型发出的语音分辨率极高。学者江慎修订《四声切韵表》一书,新安汪叔辰、青阳李南涧为之校对付印,但其中讹错仍然很多。夏燠潜心校勘多年,对讹错之处多予订正,写成《四声切韵表详校》行世,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详细]
|
夏炯(1795~1846),字仲子,号卯生,夏銮次子。少年时秉承父亲学业,兄弟互相师友。长大后专治诸经注疏之学,以及六书音韵学等,涉猎广泛。著《礼志属草》,尚未定稿,其父去世,转而研究宋元明以来各儒学大师的著述,阐发其主旨思想,辨证地看待一些问题,纠正其中讹误的地方,见解独到,评述精当,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对程朱理学,阐述精辟,对当时的学术界影响很大。《选法河务》、《鹾政私议》等著作中提出的见解,都……[详细]
|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详细]
|
章嘉祯,字元礼,生卒年代不详,约明万历年间在世,浙江德清人。初在蒲圻当县令,政绩卓著,在江南很有名气,离任时,蒲城人民站满道路两旁,流泪相送,还为他立了生祠。万历十四年(1586)补当涂县令,时年岁不好,瘟疫流行,嘉祯亲自参加赈济,施发药品,为民称颂。不久当涂又发大水,圩堤危在旦夕。嘉祯亲自督促民工护堤抢险,接连在花津驻防10多天,然而水势仍在暴涨,圩堤眼看不保,嘉祯流着泪对天起誓:宁愿用自己一躯……[详细]
|
黄钺(1750~1841)字左君,一字左田,号壹斋、左庶子,晚自号盲左,安徽当涂人 黄钺[2]。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和珅管部务,钺不欲趋附,乞假归,不出。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荐之,召来京。入见,上曰:“朕居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钺以实对,荷温谕,寻直懋勤殿。九年,改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官,命与考试差,典山东乡试。 十年,督山西学政,累迁庶子。十五年,差满,仍直……[详细]
|
徐文靖 徐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生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活了九十余岁,卒年不详。徐氏仕途缘浅,先是困于诸生,五十七岁才举乡试,古稀之年,得甘司马等保举博学鸿词料,偏又廷试不谐,于是只好“天假穷愁得着书”(湖居三十咏,见志寜堂稿),聊以-。后来他的著作被侍读学士张鹏翀看中,于乾隆九年上呈皇帝。十七年,安徽巡抚再度推荐其经学,乾隆皇帝看他年高体健又如此好学,着实世间少有,方赐了个翰林检讨……[详细]
|
邢珣(1462-1532),字子用,号三湖,当涂湖阳人,明代政治家,著名的清官。-经历 弘治六年(1493)进士,正德元年(1506)被授南京户部郎中,转任南京刑部郎中。因得罪权贵太监刘瑾而一度被夺职。刘瑾受诛后,复任南京工部员外郎。不久,转赴赣州任职知府。 当时赣州治内有大盗满总有患,经常为害地方,邢珣经过一番调查,发觉满总此人虽然为盗,但本质并不坏,且很有劫富济贫的侠义之心。于是,他力排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