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余德兴(1911~1973年),原名余根济,罗源县中房乡柏山村白泉冈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松洋乡农民-。民国24年参加松洋民团起义。民国25年6月,加入罗源县工农游击队第7支队,任副班长。民国26年11月第7支队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支队6团,余任6团3营4连3班副班长。民国27年2月,6团北上抗日,余随部队到达安徽太平县洋村驻地。5月,入教导队受训。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训结业后……[详细]
|
叶德乐(1911~1935年),又名叶忠命,罗源县飞竹乡丰余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2月加入守善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月,任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第4连副连长,与连长叶灿祥率队在周围乡村及罗源、古田交界一带发动农民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配合第13独立团主力,攻下深坑民团,逼使民团团长魏铁寿投降,击毙民团团长邓木春。民国2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详细]
|
陈二妹(1909~1936年),罗源县西兰乡岭头村人。民国20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宣传员、游击队长、区委委员等职。后被捕押送福州。“闽变”期间获释,由中共福州市委委派到连罗地区工作。民国23年初,陈任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某连指导员,率队到丰余、守善一带开展工作,先在岭头协助陈顺杞等人建立岭头村苏维埃政府,后又在周围乡村分头发动群众,先后建立洋坪、茶洋、下村、大目、樟溪、磹石、坑里……[详细]
|
叶凯(1909~1935年),又名叶如针、叶依四,福州鼓山后屿乡人,家境贫寒,15岁在福州当学徒。民国17年(1928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22年,在榕领导工运工作。民国22年10月,任中共福州市委代理书记。民国23年1月,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4月,奉命前往连罗苏区开展工作,为土地革命时期罗源工农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任工农红军闽东第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详细]
|
叶顺连(1909~1933年),原名吟才,字立俭,罗源县松山乡北山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加入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入队后由于在攻打连江官坂粮仓、契税所和罗源迹头民团以及几次反围剿中表现突出,而被提任游击队连长。同年秋,叶率队回北山村,经说服教育,收缴了该村用于宗族械斗的步枪,后又筹款到福州购回一批0,加强支队装备。民国22年2月,叶积极参加支队平息李德标叛变事件……[详细]
|
林绍能(1908~1980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出生于罗源县洪洋乡王认村樟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父母双亡,与其兄相依为命。16岁后农忙务农,农闲贩卖绢花,艰难度日。1950年林任王认乡(村)农会主席,带领贫苦农民参加土地改革。继之带头组织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春成立农业高级社时,林被推选为社干。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林提出发展茶叶的建议,被采纳。……[详细]
|
蓝朝全(1908~1972年),畲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于罗源西兰乡塘里村。4岁丧父,6岁母改嫁,朝全与祖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16岁开始砍柴为生,供养祖母,祖母病逝后,迁居霍口乡后洋村。新中国成立后,朝全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分到一份土地后,辛勤耕作,当年喜获丰收。1951年创办全县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之一——后洋村互助组,朝全被推选为组长。其后带领全组农户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精耕细作……[详细]
|
卓直卿(1907~1983年),罗源县中房乡满盾村人,定居城关司前街。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世代务农、行医。卓只读五、六年私塾,16岁即随胞兄国忠学医。从此,孜孜不倦研读医学名著,诸如《内经》、《金匮》、《伤寒》,只读一两遍即能背诵,且得其兄指点,又经临床实践,因而进步很快。20岁出头就能独立行医。时有患者卓红蛋,发高烧,出冷汗,面色泛红,双目圆睁,人事不省,已近虚脱,多方求医,都以热……[详细]
|
林玉兴(1905~1985年),又名林清发,罗源县飞竹村人。民国19年(1930年)11月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参加革命。民国20年参加飞竹农民-。随后,加入连罗工农游击队,任交通员、宣传员和短枪队队长等职。民国21年任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闽东工农红军第13独立团副班长、班长等职。民国23年底,国民党军队围剿罗源苏区,林等转移到古田、闽清一带活动。民国25年林转入闽东独立师任班长。民国26年……[详细]
|
张瑞财(1905~1968年),又名成财,罗源县白塔乡应德村人。民国19年(1930年)10月在丹阳打工时参加革命工作,12月,由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年初,被派回罗源在应德、飞竹等地开展宣传、发动群众工作。5月,罗源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应德支部成立,张任支部书记。8月,张参加了杨而菖在应德寺召开的全县贫雇农代表会议。民国21年,瑞财与张妹二等到百丈、凤坂等地开展瓦……[详细]
|
黄煇如(1904~1967年),原名汉禧,字健甫,罗源城关北门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县公立第二、第一小学任教务主任、校长,民国17年1月调任县教育科督学、课长等职,民国22年1月后,先后任平潭、永泰、宁德、同安、霞浦等县教育科(局)督学、课长。由于父殁妻亡、母老子幼,于民国27年10月辞职返乡。民国28年后,历任罗源私立崇德……[详细]
|
叶聿琛(1904~1957年),字航生,罗源县起步镇桂林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福建工业专门学校采矿冶金系,时因家境困难,兼任家庭教师,半工半读。民国15年毕业后,在福建兵工厂工作。民国16年1月任国民党罗源县党部筹备处主任,“四一二”政变后,“筹备处”被县政府查封解散。后在福建省党部工作。民国20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皖淮工程局工程师。民国22年任浙江省嘉兴……[详细]
|
卓和干(1903~1970年),罗源县中房乡松洋村人。民国22年(1933年)4月参加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翌年任班长。民国24年冬转任罗源工农游击队第7支队文书。民国27年加入新四军3支队,任6团5连班长。同年2月,北上抗日。8月,升任江南抗日义勇军2支队(原新四军3支队)机枪排排长。民国28年7月,任新四军1师3旅8团参谋。民国31年至解放后,从事部队军需工作,历任华中总兵站3分站第1支站站……[详细]
|
叶灿祥(1902~1937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罗源县丰余乡下村,务农。民国23年(1934年)1月在叶红妹引导下参加红军,后任工农红军13独立团6连连长,积极扩大队伍。在率队围攻深坑民团、上地民团和驻连江丹阳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战斗中都取得胜利。由于其英勇善战,震惊了国民党地方政府,民国23年7月23日,省政府悬赏2000圆通缉闽东红军领导人叶飞、马立峰、魏耿、叶灿祥、叶红妹等人……[详细]
|
江爱道(1902~1936年),又名江仁安,罗源县西兰乡下漈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任下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打罗源县城时,江配合红军进行侦察敌情等工作。同年12月,国民党军队围剿闽东苏区,罗源苏区遭严重摧残,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暂隐蔽福州等地寻找党组织。民国24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第3纵队来罗开展工作,江等闻讯即返罗源配合工作。民国25年初,原中……[详细]
|
林清炎(1900~1938年),罗源县飞竹乡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飞竹、塔里、三角洋、陶洋、马洋、下漈、斌溪等地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任赤卫队队长。同年12月,在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长黄孝敏领导下,参与组织飞竹农民-。民国21年11月,林率队配合闽东工农游击第13支队攻打塔里民团,先后占领飞竹、塔里、马洋、洋柄4乡村。民国23年11月,连罗革命转入低潮,林举家……[详细]
|
阮在永(1899~1934年),罗源县飞竹乡守善村人。民国20年(1931年)在福州拉人力车期间结识共产党人杨而菖,从而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回农村宣传革命道理,团结、发动贫苦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抗粮等斗争。民国22年春,任中共小善村支部书记,民国23年初,任小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3月,任罗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后,留下……[详细]
|
张光旭(1898~1973年),又名家聪,字位辐,英文名Michael,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罗源县飞竹乡洋头村人。8岁随父至古田,进入培英小学读书,成绩优异,为英籍教师所宠爱,授以英文,故少年时英语即能说得流利。宣统二年(1910年)入八年制福州汉英书院(即三一中学前身)就读。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任福州苍霞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半年。民国7年赴美国,入俄亥俄州哈尔兰学院和肯扬大学……[详细]
|
谢信周(1896~1934年),号国发,罗源县飞竹乡大善村人。民国22年(1933年),谢在共产党人阮在永影响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任洋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3年3月任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此后,在丰余、岭头、中房一带开展宣传活动。5月7日福建省保安11团某营围剿罗源苏区,谢于仓前村大宫下被捕,送往福州。民国23年6月5日就义于福州西门,时年38岁。当时的《福建民报》载:信周临刑“……[详细]
|
林可彝(1893~1928年),原名瑞鼎,字可彝,罗源县城关北门街人。民国5年(1916年),林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为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先后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日期间,研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发表《日人捣乱东南亚和平论》等文章,严责日本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行径;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活动。民国9年毕业回国后,林在北京朝阳、平民、文化等5所大学任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详细]
|